在我们的社群中,有一位妈妈问:“给孩子讲道理,他不听怎么办?”
这一问,有不少妈妈们回复:凶一顿,或者揍一顿,孩子就听话了。
孩子为何会把你的话当耳边风?跟他一遍遍讲道理,他为何不听呢?
是孩子耳朵出了问题吗?显然不是。
不少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都会被这个问题困扰:
跟孩子讲道理,他不听,甚至抵触,我们该进行引导?
不听,孩子有他的道理
父母脱口而出的大道理,为何在孩子面前不管用?
因为孩子自然有他的道理。
我们在“讲道理”的时候,身体语言占了很大的比例;
也就是说我们成人在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语言,来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愿。
然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想法。
6岁前,跟孩子讲大道理,显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1、6岁前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世界。
从2岁开始,孩子会迎来自我意识敏感期。
自我意识的核心是“我”,这个看来不成问题的“我”,对于幼小的婴儿却是很成问题的。
“我”这个概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
很多家长会发现,原本乖巧的小宝宝,到了2岁、3岁,就像变了一个人,什么都要说“不”。
从2岁开始,孩子就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
坚持自己的做法、习惯或规则,任性、固执;对爸爸妈妈的评价敏感等。
这个年龄段,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世界,难以认识到他人的观点。
也就是说,6岁前的孩子,无论你怎么跟他讲道理,他就是听不进去,自然也就对你的“大道理”毫无反应。
2、6岁后,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6岁前的孩子,很难跟他讲道理,那么6岁后的孩子,逐渐脱离了“自我中心”,应该好讲道理了吧?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6岁后,跟他讲道理的时候,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进入6、7岁左右,会遇到一个儿童叛逆期。
这个年龄段,孩子自尊意识更强,处处想挑战各种规则;
尤其对父母的干涉、吼叫,会进行顶嘴,以示抗议。
你有你的道理,孩子有他的想法,而且,他还不喜欢被你的道理打败。
刚开始你的道理或许还管用,孩子能听进去一点。
但慢慢的,你会发现,随着你不断的重复讲着道理,孩子就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再好的教育,
都抵不上一个厉害的妈
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建设性的过程。
再好的道理,被父母不断翻来覆去地灌输给孩子,也会变成一种语言“暴力”。
在孩子眼里,大多时候他们更相信“眼见为实”,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说多少句大道理,都不如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明白道理。
就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比如,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不想学习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一位泰国妈妈的做法,令人钦佩。
她采取的策略是通过一场捡垃圾的生活体验,让孩子懂得生活的不易,珍惜上学的机会。
这位妈妈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
你可以选择不上学,但是必须去工作,一个人不能无所事事。
于是妈妈把小男孩带到街上,要求他去收集塑料品和易拉罐,按照市场价格跟爸爸妈妈换取生活费。
一天下来小男孩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后来妈妈问孩子是想上学还是工作,孩子说想上学。
整个过程,这位泰国妈妈没讲一句道理,却让孩子打心底明白了道理。
因为,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孩子体会的过程。
“感同身受”的大道理,孩子根本不会通过“听”来明白,只有通过亲身的体会,孩子才会明白。
因此,作为家长别再想着用“讲道理”替代一切。
与其太多说教,不如以身作则,用自身行动去影响孩子,引导孩子。
高层次父母,会做这5件事
你可能会说:“作为父母,难道就不跟孩子讲道理,不教他做人的准则了吗?”
你想让孩子走上什么样的路,就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
而不是只会灌输“大道理”,还总是指责孩子没出息。
高层次的父母,都懂得在养育孩子时坚持做好这5件事:
1、接纳和共情,胜过说教。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共情”的前提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论孩子是出于什么目的,或者什么因素而表现出顽皮、哭闹或者发脾气;
作为父母,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曾经给父母提出了一条建议: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可以向孩子请求一个拥抱来试一试。
“我需要一个拥抱”,如果孩子拒绝,那么就说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孩子还是拒绝,可以说“等你准备好了再来找我”。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把脾气发完。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允许、被接纳的时候,其实他的怒气已经减少了一半。
2、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很多家长都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要么大哭耍赖,要么默默暗自流泪,不说也不闹。
作为父母,不怕孩子哭闹,就怕他一声不吭,挤压自己的情绪。
想要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家长可以这样做:
听一听,孩子有什么想法,给予关注的眼神、肯定的目光、不时的点头、蹲下表示和孩子平等,认真的听完孩子的每一句话。
想一想,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不要着急去灭火。情绪伴随着每一个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聊一聊,通过对话让孩子发泄出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而健康地疏导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情绪。
3、稳定自己的情绪。
一个温和有爱的父母,会给孩子一个轻松欢乐的家庭氛围;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定是阳光的、自信的、快乐的。
反之,一个情绪失控的父母,会把负能量传递给孩子,长期以往,孩子会越发焦虑、敏感、自卑,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4、多鼓励和表扬孩子。
人人都不爱被指责和挑错,但人人都爱被表扬和鼓励。
尤其是孩子,他们更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赞扬和鼓励。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说:
鼓励表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
孩子几乎所有不当行为的原因,都可以认为是缺乏适当的鼓励表扬。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受到鼓励的孩子。
比如,当孩子第一次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妈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
“宝宝好棒!会自己整理玩具,比妈妈收拾的还好!”
孩子受到表扬,当玩具再乱时,就会想到妈妈的暗示,主动去收拾玩具。
5、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三观的建立,都直接来源于对父母的模仿。
言传身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
这就是教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