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平分秋色,三、四年级强弱异势,五、六年级判若云泥。这形容的就是小学六年,孩子们的成绩逐渐拉开的过程。
同样的起点,有的孩子还“提前抢跑”,但到了三年级成绩就是不断往下滑。想要跨过这个坎,让孩子晋级为学霸,不仅需要孩子自己努力前进,还需要家长的重视与帮助。
导致这样情况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1.学科难度增加了
语文不再是读读课文、背背古诗,作文的长度、语言的表达、思维的连贯等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加减运算,开始学习乘除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增加了图形周长的计算、学习测量、认识分数。
英语更是一门新的语言,要从基础一点一点开始学起,不仅要读写,还要背诵,还要大量阅读。没有语言环境,还要坚持练习听力。
这些变化对孩子来说难度拔高了不是一点,需要快速调整,学会应对。
2.孩子转变“无门”
如果孩子还是用一、二年级的学习方法应对三年级的学习,结果肯定会让他失望的。
就比如数学的周长计算,如果不能很好认识图形,在复杂的应用题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孩子需要的不再是死记硬背,还要学会运用理解和思考解决问题。
3.学习靠父母
不催不动笔,不喊不提速。
到了三年级孩子仍然保持着刚入学的状态,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习难度加强的情况下,孩子没有增加学习力度,态度散漫,成绩掉队是迟早的事情。
4.家长太“勤快”
一、二年级学习难度真的不强,只要会说话、会买菜的家长基本都能辅导孩子。可是家长的辅导和真正意义上的辅导,差异很大!
比如1+1=2,孩子会计算。
2+2=?孩子就不会了。
如果家长直接告诉孩子等于4,这就不是辅导。
我们辅导孩子,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会做!而不是死记硬背答案,只知其形不知其意。
所以,家长“太勤快”告诉孩子答案,长远来看,给孩子养成了不需要动脑、学习依赖家长的懒惰习惯。
教育的本质是好习惯的养成,建议家长读一读优秀教师成雅梅老师的这本《好习惯带来好成绩》。
小学阶段孩子要有的好习惯,比如如何自觉制定并执行计划、如何成为掌握时间的小能手,怎么做到劳逸结合,考试如何应对,课前各学科怎么预习让课堂学习更高效,课后怎么做复习完成学习闭环,跟着成雅梅老师的方法,让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热爱学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