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抓娃娃》,我一声也笑不出来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沈腾和马丽主演的《抓娃娃》,给低迷的暑期档注入了一丝活力。

但随着票房高涨,本片的评价出现了两级相对的观点和评价,有人认为看到再次合体的沈马组合,收获了满场笑声,也有不少人评价为“感觉不适”“搭配着电影院的笑声感觉受到了侮辱”。

我就是后者。

就我个人而言,我看这部电影是一声都没有笑出来。这句话不是故意的夸张,真是一声都没笑。甚至我还有很多复杂的情绪,无奈,无语,不舒服。

在电影上映前几天,知名导演陆川发文:

“麻花的低质强碱性搞笑片雄霸中国电影市场,是文化的悲哀。”

当我看到这则短消息的时候,我心想陆川导演这次好牛比啊,敢于直接批评同行电影,中国电影还是有点希望的嘛。

为啥我这么想?因为我曾在2023年发表的公众号文章《杀疯了的韩国电影》中说:“当我们提及韩国电影的时候,常常提到一个形容词:敢。敢想,敢拍,敢演,以及敢看,敢骂。”这个敢骂是说韩国影迷以及电影业同行,不会因为人情世故就吹捧垃圾电影,而是会给予电影直接了当的建议和批评。

但第二天,陆川导演和他的公司又澄清说自己是被盗号了,并发文解释:“老沈是哥们,小史是我上部戏的男主之一,是亲弟。每一部电影都有主创的心血和态度,都值得尊重,祝电影大卖。”

很快今日头条官方发布澄清信息:“近期,关注到有用户反馈账号被盗、内容非本人发布的情况。经查询后台日志证实,电影人陆川2024年7月16日11点13分发布的内容已由用户自行删除,其登录手机设备、发文手机设备、删文手机设备信息均一致。”

以上,就是这部电影之外的小插曲,我们就说到这里。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话题是,我如何评价这部《抓娃娃》,以及为什么我看这部电影根本笑不出来。

《抓娃娃》

全文4300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这是导演闫非、彭大魔自2015年《夏洛特烦恼》和2018年《西虹市首富》后,时隔6年再次合作,依旧是高概念设定。

《夏洛特烦恼》是如果时间倒流,重回18岁你会怎么样?《西虹市首富》是如果成为亿万富翁,钱多到花不完,你会怎么样?

而《抓娃娃》的核心剧情是你从出生家里穷的叮当响,突然有一天爸妈告诉你,其实咱们家亿万富豪,你会怎么样?

它虽然表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喜剧,但不要被骗了。从本质上讲,它是抖快用户最爱看的反转爽文。

少年马继业(肖帛辰 饰),家境贫困,还因为捡垃圾,被同学起外号叫“马破烂”。

奶奶(萨日娜 饰)瘫痪在床,马继业每天早上都要伺候奶奶吃药,然后一路小跑到学校。

贫穷是马继业成长过程中最深刻的底色,但在老师几次三番提出要对他进行帮扶的时候,父亲马成钢(马腾 饰)和母亲春兰(马丽 饰)都拒绝了。

更奇怪的是,当马继业因跑步被体校老师相中,第二天他是脚却突然没了知觉,被医生宣布和体校无缘。

就这样,马继业的体育梦破碎了,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决定继承父亲的梦想,考上清北。

但,让我们换个视角——

马继业上学的路上,有外国人向他问路,问的刚好是他在课本上学的内容。

马继业吃的家常菜里,有海参被剁成碎,佯装成蘑菇的样子。

马继业的街坊邻居,用电吹风的阿姨张口就是电吹风的物理原理,弹钢琴的叔叔一弹就是高难度世界名曲,借书铺的叔叔给他推荐的刚好就是学校要求的必备书目,就连卧床多年的奶奶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马继业就像身处《楚门的世界》,只不过,为他打造这个世界的正是他的父母。

马成钢真正的身份是西虹市的顶级首富,拥有亿万财富。

但他脑子里却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

只有受苦,才能成才。

这是他自己当年走过的路,现在他也想把同样的路铺给孩子,尤其是和前妻的大儿子练废了之后,他便把目光放到了小儿子身上,还专门给他改名为“继业”。

夫妻俩一唱一和,请来众多名师专家组成幕后团队,精心编织计划,潜移默化影响,众人以“爱”为名,对马继业的生活进行全方位掌控。

马成钢和春兰在儿子面前困苦窘迫,穿着破烂大棉袄,摇身一变就西装革履,珠宝满身。

一家人每晚夜读,各看各的书,只见马继业一打瞌睡,书里边掉出来一个手机。

等马继业睡着,俩人进入房间,打开柜子,像进任意门一样走进电梯,回到富豪的世界。

马继业买了平板电脑,那就给他电脑泡水,让他为他的擅自行动受到教训。

马继业有个体育梦,那就给他脚注入麻药,用假医生之口宣告他梦想破灭。

马继业交了女生朋友,那就动用关系给女生安排舞校特招,送走他的朋友。

就这样,马继业沿着父亲和一群教育团队设定好的路,逐渐长大了。

孩子前后的强烈穷富反差,随时穿帮的惊险和应对抓包的拙劣演技,构成了影片最大的笑点。

只不过,我笑不出来,甚至于为这种发笑感到恐怖。

因为这种笑料是建立欺骗和情感PUA之上,在喜剧方式的呈现下是每个中国孩子都懂的中国教育的恐怖。

苦难教育: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是成功的必要因素。没苦也得硬吃苦,才能凸显身为父母的好。

感恩教育:

父亲赶驴打工,母亲成日操劳,“我们都是为了你”。

愧疚教育:

爸妈这么努力工作为你,你偷偷乱花钱,“你这样对得起谁?”

耻感教育:

被戏弄,被羞辱,被起外号,这都不重要,因为只有自尊心被践踏,掉入谷底才能奋勇争先。

全面控制:

孩子是没有隐私没有自由的,写个日记会被偷看,交个朋友会被干涉,至于梦想,名校之外的梦想都是歪门邪道。

影片最戏剧化的情节是马继业在高考前,意外看到瘫痪在床的奶奶竟然在打篮球。

眼看“奶奶”的真实身份就要暴露,马成钢只能安排扮演“奶奶”多年的李老师装死临时下线。马继业在众人的簇拥下参加了“奶奶”的葬礼,他和奶奶相处多年,那是真感情。

孩子哭的真挚,白布遮体的“奶奶”更是悲从中来,情难自已。眼看就要露馅,马成钢一把揽住儿子,母亲春兰一下子半压在“奶奶”身上,用哭喊声盖住奶奶的哭声。

在这鸡飞狗跳中,马继业前所未有的接近真相,但他最终收获的只是“奶奶会在清北经管系上方等着你”。

现实中电影院响起的笑声,在这一刻达到巅峰,跟电影中的一片哭声形成了强烈反差。但是我本人感觉到非常的生理不适。

但是为什么一段让人反胃的剧情,引发这么多观众的笑声?

那是因为本片的视角并不是从马继业出发的,而是是从他父亲马成钢的角色出发的。所以整部电影就显得爹味十足。这种爹味让很多中国父母汇聚在统一阵营,在这一刻得到了同频共振,并深深坚信他们的教育观是正确的。

如果你代入一下你是那个死了朝夕相伴多年的奶奶的马继业,你还笑的出来吗?

从另一个层面讲,电影还有一种隐秘的窥探视角,穷人窥探富人的生活,以及富人对穷人生活的虚假想象。

这既然满足了人性的的窥探欲,又以富人装穷人的身份互换方式来戏谑穷人。

电影的剧情仿佛在告诉你——看吧,有钱还是有很多烦恼吧?还是咱们穷人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成长的环境好吧,不用那么辛苦装穷人就可以有他们想要的效果。

抱歉啊,我从我的阶级出发看电影,看一个顶级富豪费劲心思的假装演我每天的生活,演我的生活环境,我笑不出来啊,也不应该笑出来啊。

看这部电影感到不适,还有两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马继业同父异母的哥哥马大俊,伙同外国朋友诱骗弟弟马继业到酒店,把弟弟迷晕,然后放到浴缸里准备给他洗澡。

这段剧情,有玩炼铜梗的嫌疑。

还有一处是马成钢带领人马在酒店找到马大俊,问被打伤的外国同伴他是谁?外国同伴叫了他一声爸爸。

马成钢一脸无奈,扶额叹息,恨铁不成钢。电影在此处还顺带嘲笑了一下同性恋群体。

尤其是影片彩蛋,马继业仍旧是上了清北,只不过是上了体育学院。结尾彩蛋还有个情节,但只要在体育场看到空瓶子,他就会不分场合地过去捡瓶子。

这是童年捡瓶子那段时光给他带来的后遗症。由此延伸,马继业看着像模像样,但其实已经疯了,而马成钢夫妇对此毫不知情。

但马成钢依旧死不悔改,他只是觉得俩号都废了,端着泡着枸杞人参的茶,对老婆说,可以生个弟弟或妹妹继续练号。

在电影中母亲的形象,是听老公话,喜欢名牌包,养尊处优的样子。这段对话让角色人设沦为一种生育机器的感觉,简直细思极恐。

很多人说,一部好的喜剧,故事内核应该是悲剧。这句话我非常赞同。

另外,大家可以想想看,你平时看过的喜剧电影的主角和视角,是不是大多数是从失败的小人物出发的。周星驰星爷曾说:“我觉得小人物奋斗故事,从来都是最动人的。”而这部电影的主角和视角是一个手握大量财富顶级富豪资本家,这种居高临下的视角,给我带来任何感动和共情。

其次,父母在毁了马继业的童年,乃至人生之后,电影结尾的处理,就用一句“晚上还回不回家吃饭了”轻松带过了。

批判力度的不够,讽刺意味的不足,结尾又过于轻拿轻放,直接导致电影的核心立意的崩塌,并形成反噬,让人感觉到不适,甚至是侮辱。有不少观众看完电影,说是中国版的《楚门的世界》,这就拉倒吧,别碰瓷这部伟大的作品了。

综上所述。

我赞同陆川导演所说的。

这样的电影,取得这样的高票房,是文化悲哀。

最后,再说一点题外话吧。

影片中有两句台词,一句话马成钢对马继业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句到今还广为流传的国产名言,被无数父母一遍又一遍灌输给一代子女,影响其人生和社会的价值观。

好像我们都必须要争取做“人上人”,否则你就会沦为被人骑在头上的“人下人”。活在现代文明中,你要知道,苦中苦是不把自己当人,人上人是不把别人当人。

中国人在教育孩子中喜欢一种穷养的方式,因为有句传统老话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但这些父母不知道,所谓的早当家,只不过是过早学会了洗衣做饭干家务干农活,或者过早的结婚生子而已。穷人家的孩子在对社会认知,生存法则,思维方式,或者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能力,开悟都是非常晚的。他们要走过很多时间和弯路,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著名企业稻盛和夫说:穷,并不是吃苦。穷就是穷,吃苦不是指忍受贫穷的能力。

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它本质是种自控力,自制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能比穷人更能吃苦耐劳,否则他不可能白手起家。你会看到他富有之后还是比普通人勤奋,比普通人能忍受孤独,还更有理想。这才是“吃苦”。

所以,我劝有些观众,别看完这部电影,就跟风搞给孩子什么穷苦教育。

还有她奶奶时刻教育马继业随手捏来的那些所谓的国学经典,大部分是文化毒药。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坑害。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观念,是封建统治者套在中国人身上的精神枷锁,是愚弄和欺骗人民的道德教条。

还有一句马继业问马成钢的:看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咱们家都这么爱读书,怎么还这么穷?

结合马继业的政治老师在办公室对他说的那句话——“你这些思想,放之前老师是要被游街的”。读书有用吗?不用说,肯定有用。纵观几十年历史,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读书上好大学,的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但大多数普通人的命运又是被什么改变的呢?

是改革开放,是中美建交,是加入WTO,是科技大爆炸,是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是互联网和智能机的向下普及。

讲到这里,我又不由自主想起一位长者说的话: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而历史的行程,往往比个人的自我奋斗,更加重要。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抓娃娃》,我一声也笑不出来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