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日夜颠倒玩手机的的孩子,父母怎么去理解他们,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几天看到李松蔚老师谈游戏,觉得很有道理。

很多家长对游戏并不了解,游戏的种类、游戏的设置、孩子打得怎么样…一概不知。

实际上,游戏也需要技能,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并且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设置和时长。

孩子和你约定了30分钟,快到时间的那个时候,很有可能正是游戏结束的紧要关头。

所以,孩子可能会说再让我打5分钟吧!

妈妈想想那就再给5分钟。

5分钟到了,孩子那边马上要赢了,但还需要一点点时间,因此再申请5分钟…

爸爸妈妈这边可能就已经爆了:“得寸进尺,欺人太甚!”

抢手机、砸手机、强行断网,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玩什么游戏,什么类型,里面的设置如何,那么制定的时间规则会不会更加灵活和令孩子信服呢?

我们和孩子也才能有更多的话题和相互理解呢?

家长们管理电子设备的使用向来都是你有过墙梯,我有张良计。

只是现如今,大多数人都在两个极端:

要么严防死守,要么放任自流。

比如下面两位妈妈(我们可以对照一下)。

【第一位】:

我从小就严格管制孩子电子设备的使用:

IPAD只要上完网课,立马收走;

查资料找我,我帮他查;

出门参加活动?我帮他约好时间地点,送他到碰头地点,或者我跟着。

付钱,用现金;

联络,用电话手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比较赞赏这位妈妈的执行力和用心程度的。

很少有妈妈能守住心中的底线和规则。

站在这个极具诱惑力的“敌人”——电子设备之前,个人认为物理隔离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

这位妈妈的孩子,对电子设备的渴望达到了令人惊奇的地步。

她家娃,特别热衷于了解各种网络流行梗、游戏人物、各种网络八卦…

只要逮到机会,他就会开启疯狂模式:

比如家长偶尔给到手机就不肯还;

或者去同学小朋友家玩,对方有电子设备,他就会想办法偷用、抢夺、霸占…

玩什么都好,只要碰到电子设备,哪怕看一眼都好。

就像我曾经提到的一个孩子,没有手机,哪怕天猫精灵、小度小艺,只要能“掐”上一会儿,都感觉过到了仙气。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只要发生这样“违背”原则的事情,一经妈妈发现,就是一顿暴揍,或者得到一顿八竿子打不着的惩罚。

比如,一个月不准出门、一周不准吃孩子爱吃的东西等等等等。

【第二位】:

孩子小的时候,我很忙,他经常一个人在家或者有老人在家,联系不方便,他也一直闹着要,就给ta买了手机。

然后渐渐发现孩子走到哪儿都拿着手机。

除了玩手机,对其他活动提不起任何兴趣,读书当然也越来越没兴趣了。

小的时候看不太出来,也没太去管他。

后来,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结果就开启了“智斗”模式:

我藏他就翻;我设密码他就破译;我说1小时,他就要2小时;真到了没办法的地步,就撒泼打诨,威胁逼迫…

有时候真心没精力对付他,就算了。

到最后别说什么成绩了,家里几乎天天鸡飞狗跳。

亲子关系破裂,孩子也没能改善,甚至到了厌学的地步。

一个是有原则底线,但完全忽略孩子的需要,没把孩子当一个孩子,当一个社会人来看待和尊重。

一个是没有原则底线,步步放宽(可以说是因为自己曾经的懒惰),最后导致孩子根本不知道爸妈是否有底线。

两位妈妈都没有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过分严防死守,孩子的逆反是必然的。

孩子有正常的社交需求,他们渴望通过知道同伴间流行的话题,来增加彼此的了解,获得同伴的认可。

在这个时代,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他们,和网络不可能绝缘。

都说堵不如疏,兵法中的“围师必阙”(围三阙一)和成语“网开一面”都是这个道理。

过于放纵退让,疯狂试探也是必然的。

不是孩子得寸进尺,实在是我们没给到孩子应有的边界底线啊。

人家只是本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已——爸爸妈妈这个世界的边在哪里?

所以,理解了以上两点,我们就能更多地站到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而不再以“孩子在拿捏我们”“孩子在控制我们”这样的观点去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内心的挫败感和愤怒也就会少很多。

另外,我们还需要理解:

孩子进入网络世界,是因为现实世界的问题无力解决,害怕面对。

这些现实问题不只是上学、考试,更是父母要求我必须上学、考试。

——孩子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父母觉得是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父母天天逼,他们不知道如何应付,怎么办?

当然是拖延,逃避。

当我们要做一件不想做而又必须做的事情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拖拖拉拉的,难道不是吗?

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避难所”。

包罗万象不说,还能带来各种笑料、助力、安慰…

更坏的“避难所”是,躯体化——生病。

用躯体疾病告诉你:

“放了我吧,好好爱我,别再逼我。”

沉迷网络也好,躯体化也罢,都是孩子的求救信号。

当一个人无法承受自己的感受时,一定特别希望最爱的人能够理解他、接纳他、帮助他。

作为父母至亲,扛起这种负担是关爱和照料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常常没有觉察到一点:

我们的挫败、愤怒实际上都缘于对自己生气——后悔或者无能为力——而不是因为孩子。

生气、焦虑、担忧、愤怒…

它们源源不断地消耗着我们的能量。

当我们自身能量不够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承担了太大的压力或对某些问题心怀不满的时候,

孩子再把他们的情绪投射给我们,我们又会怎样呢?

我们就可能会感受到被攻击。

于是,把孩子投来的糟糕感受原样奉还回去。

这就会导致战争。

孩子没能量,你也没能量——

我承受不了你的负能量把它反弹回去,你承受不了我的负能量把它反弹回来…

战争之火越燃越旺,矛盾不断升级。

这时候想帮助孩子走出来?几乎没有可能。

所以,提高自身的能量,修复自己过去的创伤,成为一个能量容器

——接纳和承担孩子的情绪,才是勇敢的父母该做的事情。

接纳来自真正地理解,而真正接纳他人的根源是认可和接纳自己。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日夜颠倒玩手机的的孩子,父母怎么去理解他们,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