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能说会道,竟然是自闭症?!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孤独症,即自闭症,不同地区常用叫法不同,在中国大陆常称为孤独症,本文将全程使用“孤独症”的说法。

一天,诊室来了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4岁多的儿子。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看起来挺结实。一进诊室,孩子就环顾四周,看到墙角木架上有很多玩具,就径直走过去,直接趴在地上玩了起来,完全无视我的存在。我弯下腰凑近他,试着和他“套近乎”:“嗨,小帅哥,这个车怎么样?很酷吧!”

孩子眼睛并不看我,继续拨弄手里的车轮,车轮飞快地转着,他嘴里发出“呜~”

家长说孩子上幼儿园有一阵子了。刚上幼儿园,老师就接连反映孩子平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听指令,上课不是神游,就是下位,仿佛课堂纪律这事和他没关系;

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对游戏规则不太能理解,总是不能和别人同步,显得他特别格格不入;

玩玩具特别投入,把车子反复滚动,嘴里还振振有词,仔细听,有一些是看过的动画片台词。

我问家长小时候养育的情况,家长说之前完全不觉得孩子有任何问题,说话也没有晚点,而且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唐诗、儿歌读几遍就会背,家长还暗自窃喜,认为孩子很聪明。唯一感觉孩子有点异常的地方就是平时和他说话,时不时延迟应答,但家长自我安慰到:可能是孩子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只是单纯不想理人罢了。

所以孩子到幼儿园后,老师反馈的这些情况,家长感觉非常诧异,这和他们对孩子的了解完全不符。在他们看来,除了有时候不怎么回答问题以外,孩子能说会道,只要给他感兴趣的玩具,能自己一个人玩很久,一点不费妈。

但是老师反映的也是实情,有视频为证,并没有言过其实。夫妻俩先是上网查找,一搜索一大跳,说什么的都有,有说感统失调的,有说孩子年龄小不听话的,当然也有说是孤独症的……

因为信息太多,而家长又无法判断真伪,一下搞得焦虑了。

“是不是娃刚去幼儿园,不太熟悉规矩才这样,等大一点就好了的。”听到家长的疑惑,家里老人如是肯定地说,于是家长再一次找到相信孩子没问题的充分理由。

直到前不久幼儿园中班了,老师已经数不清第几次反映孩子的问题,并且委婉地说,孩子上课总是神游、下位,明显影响课堂纪律,已经不适合待着这里,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带孩子来医院求诊。

和家长一起梳理孩子成长的过程,试图去寻找一些可疑的蛛丝马迹。

家长回忆说了一些让他们感到疑惑的地方:上幼儿园后,孩子好像对学校的事情不怎么上心,都上了一年了,还叫不出同学名字;有时候问他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比如吃了什么,孩子也没办法说得很详细;和孩子对话是让他们最费劲的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搭理你,但是他自己有啥需求,却能够表达得很清楚;有时候也会答非所问,比如明明问的是“晚上想吃什么”,他回答说“中午吃的番茄炒蛋。”

结合孩子的种种症状和表现,我说孩子可能要考虑孤独症。

家长一听,面露惊讶之情:“孤独症不是不说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吗?我孩子会背很多诗,这么聪明,怎么会是孤独症呢?”

“孤独症千人千面,表现非常多样化,每个孩子的表现都可能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孤独症有哪些典型表现呢?家长如何早发现?

孤独症是什么?

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以社交障碍、刻板行为、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通常在儿童早期就会显现症状。个体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都会受到影响[1-3]。

孤独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这些症状被称为”五不”[4],通常2岁前可以观察到,因为它们都是孩子”不会”做或做得少的事情,是帮助早期识别孤独症的重要指标。

01 不看(缺乏眼神交流)

通常2-3个月大的婴儿就会对人微笑,尤其是对熟悉的面孔。孤独症儿童可能:

● 很少或几乎不与人进行眼神接触;

● 即使被呼唤名字也不看人;

● 看东西时目光呆滞或游离。

02 不应(对呼唤无反应)

通常6-9个月的婴儿就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孤独症儿童可能:

● 对呼唤名字没有反应,像没听到一样;

● 不会对简单的指令作出回应;

● 可能会对其他声音(如玩具声)有反应,但对人声反应较差。

03 不指(缺乏指示性行为)

正常发展的儿童在9-12个月左右会开始使用手指指物,表达想要或分享。

孤独症儿童可能:

● 不会用手指指向想要的东西;

● 不会指物与他人分享兴趣;

● 不理解别人的指示性动作。

04 不语

孩子可能有语言,但是话语简短,甚至有部分孩子没有语言。此外他们还会有“鹦鹉学舌”、语速语调像机器人一样无音调起伏、与人对话时答非所问。

05 不当

正常发展的儿童会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表情。孤独症儿童可能:

● 不会模仿简单的动作,如挥手再见;

● 不会模仿面部表情;

● 不会参与想象性游戏,如假装喂娃娃。

看到这里,有家长要问了,开头案例中的孩子能说会道,为什么也考虑孤独症呢?

这就不得不说孤独症的“狡猾之处”——它主要是症状学诊断,而不是检验或影像学证据,换句话说,孤独症无法像发热、感染那样通过抽血、拍片子追本溯源。所以,上述的这些症状并非绝对。甚至有些孤独症儿童可能只表现出部分症状,或症状程度不一,而且单一症状不足以诊断孤独症。

就比如开头提到的那个孩子,说话时间正常,更多的异常表现在社交互动模式中,这依赖于养育人非常细致的观察。

后来,这个孩子经过详细的评估,包括Gesell儿童发育量表、ados-2孤独症评估量表、DSM-V孤独症诊断问卷、PEP-3评估量表等,以及一些必要的医学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因素),显示孩子在社交互动、非语言沟通、共同关注等方面的异常,证实了之前孤独症的判断。

*卓正医疗最新推出孤独症筛查问卷(16-30月龄),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工具,辅助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专业评估或治疗。

当然,如果家长注意到孩子有多项”不”的表现,这绝对是需要及时就医的明确信号

怀疑孩子是孤独症,

应该怎么办?

在临床工作中,最让家长纠结的就是,孩子到底是不是孤独症?好些家长都是辗转好几个医院看诊,只为寻求肯定的答案——是或者不是孤独症?在确诊之前,一些家长会听从医生建议,就已经出现的可疑症状尽早干预,但是绝大部分家长都在盲目等待中度过,从而错过了孩子早干预的关键期。

可是,早期明确诊断孤独症,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据报道[5],孤独症最早可靠诊断年龄是18-24个月,但大多数儿童在这个年龄段并未被诊断

根据2021年发表在JAMA Pediatrics上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包含了来自多个国家的26个研究,共涉及27723名儿童,孤独症平均诊断年龄是3.5岁[6],说明实际诊断年龄与理想情况仍有较大差距。不仅如此,孤独症确诊并没有所谓的金标准测试[7],不能单凭某个量表或者问卷就下定论,这对医生的临床经验是个不小的考验。

那么,在明确诊断之前,对于家长来说,能做的事情就是密切关注孩子的发展里程碑,积极参与定期的发育筛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速度可能不同。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有任何担忧,请相信自己的直觉,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是上策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能说会道,竟然是自闭症?!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