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才开始几天,已经听到不少父母吐槽抱怨,说孩子手机不离手,太难管了。
天天和孩子拉锯,越不让孩子碰手机,情况越糟糕。
偷偷拿家里老人的手机,躲进厕所里玩,甚至把同学家里多出来的旧手机借回家。
孩子玩手机,这老大难问题,每位父母解决的方式不一样,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该不该禁止?得怎么管?或许看看这位妈妈的分享,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禁止女儿玩手机
我引爆了一场“家庭大战”
最近,朋友和她读初二的女儿闹得很僵。
起因是暑假刚到,女儿就央求她给配部手机。
想到平时要上班,女儿有部手机也能及时打卡老师在群里布置的各项作业,她就答应了。
可没想到几天下来,情况完全超出了她的掌控。
前几天她下班回家,不管怎么催女儿吃饭,就是听不见。走进房间才看到女儿在刷短视频,完全不知道身边有人。
当下她就火了,夺过手机,警告女儿“你敢再玩手机,小心我没收”。女儿吓得忙说我不敢了。
然而当天晚上,朋友再次发现女儿深夜不睡觉,一直拿着手机和同学聊天。
这下朋友彻底怒了,直接拿走手机,禁止女儿再用。
结果女儿也来气,说难得暑假放松一下,看到有趣的和同学分享分享,犯什么大错了?
可不管女儿说什么,朋友都没改变主意。
接下来几天,女儿跟她怄气甩脸色,每天都躲到同学家,说是写作业,实际是玩别人的手机。
朋友实在没办法,不断质问女儿:“手机有什么好,搞得跟着了魔似的”。
没想到,女儿一番话怼得她哑口无言:
“现在学校作业、试卷讲评、同学交流……哪个不要用到手机?我偶尔是会刷刷短视频,可因为这就禁止我用手机,难道要让我与世隔绝吗?”
女儿的话让朋友反思了很久。
想来想去,她醒悟过来:
现在是电子时代,处处离不开手机,杜绝女儿用手机,根本毫无意义。
另外,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越反对,她越叛逆,结果反而伤害了亲子关系。
心理学有个“白熊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会更容易想去做,被告知不要做的事。
尤其父母给出的理由说服不了孩子,忽略孩子的真实需求,往往更容易引发权力之争。
手机成了父母管控孩子的渠道,却也成了孩子和父母对抗的出口,后果愈发严重。
电子产品时代
一味禁用手机不现实
身边一位从事初中教学多年的老师聊到手机,有这样的见解:
现在的小孩从小就接触手机、平板这样的电子产品,想杜绝他们不玩,几乎不可能。
比起担心孩子玩物丧志、影响学习,不如多了解孩子拿手机做什么,手机究竟有什么好。
确实,连3岁小孩都知道手机好玩,手指点一点就能听歌看动画片。
再大一点就学会用手机购物、查资料、给家里的AI电子产品下指令、上网课、和同学聊天。
手机伴随这一代孩子的成长,是家长们无法忽略的事实。
手机对孩子的影响,也要一分为二地来看。
互联网时代,手机上除了有游戏,也有许多即时资讯和学习资源。
家长引导得好,孩子利用得好,也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还记得前几年火爆全网的15岁初中生张宇宣吗?
学小提琴的她,课余时间最喜欢用手机做原创音乐。
脑子里一有旋律灵感,就抓紧录下来,自己编曲,用手机软件加背景音、配乐。
录好原声后,找朋友做混声,很快一首出彩的歌曲就诞生了。
她在B站发布的视频《一段旋律怎么变成一首歌》,更是让她瞬间走红网络,粉丝数超过了130万。
虽然玩手机火出了圈,但她并不浮躁,成绩一直保持着班上前十名。
类似的例子身边也有。
朋友家读初三的孩子,因为喜欢动漫,从小就用手机听日语歌、刷日漫视频。
前段时间去日语培训机构测试,日语水平已经接近N2(日语等级考试,最高级别是N1)。
连她妈妈都感到意外。
北京一机构调查国际学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结果显示:
除学习外,学生大多利用电子产品听歌、和同学或朋友聊天、看视频。
还有不少是看小说或文学作品、看比赛、艺术创作、关注新闻和各类热点等,甚至还有学生用手机做自媒体、自主创业。
父母最担心的“玩游戏”,反而才排到第五位。
视频互联网社区B站前几天公布不同年龄层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结果同样出人意料:
00后在B站最常看的内容,是数学,还有物理。
不可否认,过度沉迷手机,确实会分散孩子在学习上的专注力。
但一票否决手机给孩子带来的便利、认知提升,很大程度会隔绝他和科技时代的连接,打压他的求知欲,限制他更多元化的发展。
手机问题,堵不如疏
看过一位宝妈分享,她担心儿子玩手机影响学习,成天不停地唠叨,儿子都嫌她烦。
后来她决定换个策略,主动询问儿子用手机玩什么。
没想到儿子竟打开话匣子,分享自己听的音乐是什么,和其他音乐区别在哪里。
看儿子讲得头头是道,宝妈问他这些知识从哪里来,儿子得意地说,都在手机上学到的。
不止这些,儿子还知道霍金的预言、中医的神奇、秦始皇的求丹之道……
宝妈大大夸奖了儿子一番,表示以后不再禁止儿子玩手机。
而是制定一个玩手机的放松时间,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后,全家一起用手机听歌、听书、看看纪录片…….
还可以各自分享和交流一些心得感悟。
我们的孩子,注定要和手机一起长大,光禁止没用。
但也不是放任孩子用手机,过分相信孩子的自觉自律。
不禁止孩子玩手机,但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引导他学会自我管理,享受屏幕时代带来的好处。
在这里,结合知名育儿专家们的意见,列出3个“管孩子手机”的建议:
1、和孩子约法三章,规定玩手机的时间和场所。
脑科学专家魏坤琳在帮助女儿掌控屏幕时是这样做的:
限定女儿每次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观看的总时长。
刚开始女儿还小,就只能看5分钟,5岁后延长到10分钟,每天时长不得超过半小时。
与此同时,明确哪些情况不允许用电子产品。
比如家里会设置“无电子设备区”,吃饭不看手机,睡前一小时内不玩电子产品。
避免孩子在手机问题上失控,管不住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制定健康的电子产品使用规则。
当孩子明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心里自然会有把尺子,等到长大更懂得约束自己。
2、关注孩子玩什么,帮孩子辨别、排雷。
互联网环境复杂,在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之前,父母一定要帮助把关。
尽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孩子用手机玩什么,接触什么信息。
经常跟孩子科普网络安全知识。告诉孩子:
使用各类app时,务必选择青少年模式。
涉及到转账、点击小广告、中奖等和金钱有关的、需要提供家人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的,一定要避开。
不要和陌生网友聊天,网上任何让自己不舒服的言论,都要告诉父母,让父母保护自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掉下馅饼来,如果有,背后都有猫腻,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总之,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关心孩子接触的网络环境,帮助孩子健康使用手机。
3、引导孩子更好地利用手机学习。
多跟孩子聊聊关于手机的话题,让孩子用手机做些有价值的事。
比如阅读电子书,练习英语听力或者看网课,搜索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和资讯等。
如果孩子对某一方面的学习感兴趣,可以引导他去哪些优质网站找相关的视频或文章。
让孩子看到手机隐藏的“宝库”,调整对手机的认知。
不想让孩子把手机理解为玩游戏、娱乐的工具,父母在孩子面前,也要管好自己,不刷短视频,不玩游戏,以身作则。
知名儿童精神科专家希米·康在畅销书《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讲过这样一个观点:
“科技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判断。
如果使用得当,科技产品会给他们带来难以置信的好处。”
孩子的问题,不是靠控制、禁止就能轻易解决。
更重要的是,父母未雨绸缪的行动,以及智慧地引导。
当我们用对的方式,给孩子建立一层网络免疫屏障,升级他的大脑认知,相信他会更游刃有余地拥抱新事物。
外面的世界再千变万化,让人眼花缭乱,他也能守住自己,和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