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刚开始,我就在朋友圈看见一个好友发文哀嚎:“离开学还有62天,想想就恐怖,能不能让暑假短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而且,它还那么长,长得让人望而生畏。
我太理解好友了,暑假不但费钱,更费妈。好友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6岁,正是精力旺盛、破坏力惊人的年龄。好友的老公在外地上班,孩子们全靠她一个人接送和照料。平时接送孩子上学,虽然忙得脚底生风,但一天之中多少还留给她些许喘息独处的时间,让她能调整心态打起精神应对鸡飞狗跳的每一天。
一到放假,连这点可怜的清静也被剥夺了。每天24小时和俩娃高浓度相处,几乎每天都处在情绪失控的边缘。白天外面烈日炎炎,无处可去,只能宅在24小时开着空调的家里。如果有暑假作业,多少还能把上蹿下跳的孩子摁住一会儿,可“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暑假作业没有了。积木拼了无数遍,库存的绘本早已翻烂,玩手机又怕孩子上瘾伤眼,从早到晚,共处一室,无聊之下,俩娃一天至少要打十架。
起初,她还耐心问清原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秉公断案。后来就开始不胜其烦,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快速结案。再后来索性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孩子的哭闹和推搡中心如止水,该干啥干啥。反正,你还气得七窍生烟,俩娃已经破涕为笑和好如初了。
她给老大报了绘画班,给老二报了篮球班。你以为家长暑假给娃报班,是为了望子成龙吗?不全是,主要是为了耳根能清静一会儿,更是为了自己的乳腺和血压。
等孩子再大一点,家长会被反复灌输一种观念:暑假很关键,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间节点,人家孩子都在提前学,你总不能放任自家孩子放飞自我两个月吧。焦虑是会传染的,人是容易跟风的,补习班怎么也得报一两个吧。有没有效果暂且不说,但家长的焦虑多少能缓解一些,抵消了掏钱付款那一刻的“肉疼”。多少钱才能撑起孩子的暑假,这个话题总是让家长心有戚戚,谈之色变。
说实话,即使孩子上了大学,我依然害怕孩子放暑假。回家后,孩子作息颠倒,手机不离手,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早饭不吃,每天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而且她足不出户,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每天的运动步数不超过200步;除了和同学聚会逛街,她基本不出门。
距离产生美,再浓稠的爱意,到底逃不过回家被父母嫌弃的定律。有人调侃,放假在家的大学生最多香三天,第四天就会被嫌弃。被家长“嫌弃”的原因相对集中:作息不健康、房间脏乱差、玩手机不节制、宅家不出门、让做点事喊不动。尽管我一再提醒自己——一个唠叨不停的母亲是廉价的,是会被嫌弃的,可我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忍不住怀念儿时我在乡村度过的那些暑假:没有补课班,没有成堆的作业,每天在田野疯跑撒欢,在河里捉鱼摸虾;树下听蝉鸣,夜晚看星空,顺其自然地生长,无忧无虑地玩耍;蝉鸣悠长,绿树荫浓,我躺在家里的竹席上,觉得时间像潮水一样包围了我,长得没有尽头。
人到中年,被生活反复锤打,已经没有什么大愿望,对我来说,最理想的暑假是:空调、 Wi-Fi、西瓜,没有孩子不停地喊“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