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跟我诉说她的经历。
她是一个宝妈,女儿今年3岁,正是上幼儿园的年龄,为了给周围的人留下好的印象,正式入园那天,夫妻俩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把女儿打扮得精致又得体,像个洋娃娃。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面,他们每天都会把孩子打扮一番,看到人群中突出的女儿,他们很开心。但是,大约1个月后,事情开始不对劲了···
女儿的情绪明显变得低落,急坏了的夫妻俩一直问女儿发生了什么又啥都问不出来。
一头雾水的他们还跑去幼儿园询问老师,老师也无奈地表示,孩子在幼儿园没什么问题,也没闹啥矛盾。
直到有一天,她洗衣服的时候,看到女儿裙子背后的划痕和笔迹,两人幡然醒悟,从那以后,他们不再打扮女儿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这种事屡见不鲜,首先,打扮得精致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人的嫉妒、攀比心理。
你不能完全忽视了儿童之间也会存在像成年人社会一般的攀比与嫉妒,而儿童之间的攀比和嫉妒与成年人又是截然不同的。
就像韩国电影《我们的世界》中所描述的,10岁的小学生李善因为家庭贫困,身材矮小,成绩一般,被同学宝拉为首的一群人所孤立了。
后面,插班生智雅的出现,仿佛成为了李善的希望。
宝拉过生日时,李善没送出去的廉价手工手链成为了和智雅做朋友的契机,两个人,从此成为了好朋友。
然而,好景不长,智雅因为带着从英国回来的光环很快就被班里人拉拢了,要求她也必须边缘化李善,智雅为了讨好宝拉,于是恶语中伤李善,说她穷不配和她做朋友。
李善又变成了孤独一人。
后来,偶然的一次考试中,智雅的成绩超过了宝拉,这令高高在上宝拉心生嫉妒,随后就将智雅排挤出了自己的圈子。
电影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
李善和智雅这两个孩子手足无措的靠在墙边,沉默不语,低头看脚,萦绕在她们周围的,除了茫然还有成长的疼痛。
很多时候,给孩子造成痛苦的,不是物质层面,而是心理层面,来自小孩子的恶不能被低估。
正如文章开头,宝妈分享的亲身经历,那个划人衣服的孩子无疑是有心机的,他的伤害性行为有一定隐蔽性,没有用到那些笨重的工具,而可能是隐蔽性更强的“细针”之类。
更残酷的事情是,大部分孩子都比较敏感、脆弱,被伤害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自己,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就走出阴影,所以,在这种特殊的阶段,穿衣打扮低调一点,对孩子来说反而还是一种保护。
再者,将孩子打扮得太过精致,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观念,加重孩子自身的攀比心、虚荣心。
一方面,你误导了孩子,你过度打扮她,给她塑造了过于注重外观的家庭氛围,她就会将外貌至上的规则内化,她会觉得必须要通过穿得好、看精致这种外在条件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另一方面,她会下意识地用外貌、穿着打扮来评判她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必定会对她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
并且,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穿的好看,总是打扮精致得体,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
其次,打扮得太好看,不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按照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On the Eight Stages of Ge Development)来看,3~6岁孩童处在“学前期”(Pre school),这个时期主要的任务是主动VS内疚,孩子会开始学习自我思考,解决简单问题,学习生活技能;
再大一点的阶段就是6~12岁“学龄期”(school age),他们此阶段的任务是勤奋VS自卑,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接受义务教育,开始发展良好的自尊心,拥有一定自控力,适应社会并学习知识和技能。
显而易见,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并没有把外貌得体列入孩童发展阶段的任务,因为在他看来,此时的孩子最主要的就是进行自我成长,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社交和生活技能。
所以,家长们切勿本末倒置,让本应该处在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的孩子,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打扮自己身上。
当孩子养成外貌至上的价值观时,她就很难对身边的朋友,亲人进行辩证的、合理的分析,这并不利于孩子认知方式的提升和自我完善。
最后一点,得体精致的外观条件不仅会吸引他人的赞叹和认可,同时也会吸引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
打扮得太好看的女孩子更容易遇到坏人,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来讲,恋童癖往往更喜欢那些打扮得体长相姣好的女孩子,当你无法拥有保护美丽的事物的力量时,那么美丽就会成为一种罪过。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平衡好孩子的外观打扮以及内在发展?
1.利用榜样效应
国外教育学家福禄贝尔(froebel)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童阶段,个体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作为父母,想平衡好孩子的外观打扮和内在发展就可以从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开始。
父母当然要以身作则,在你的榜样效应下,孩子才会由内向外地认可自身的内在价值,摆脱对外观打扮的过度依赖。
2.及时反馈
家庭教育中,巩固孩子的好习惯,需要父母的全方位鼓励,对孩子正确的穿搭理念给予及时和充分的肯定,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正性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当他对这种行为形成条件反射时,习惯也就形成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不建议把女孩子打扮得太好看、太精致,与其花时间在外表上,不如将精力放在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上,毕竟,在这个内卷到极致的时代,外貌终究会过时,能力才是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