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妇联的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在中小学生的家庭里,半数都存在着父教缺失的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云晓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有一天,他在北京一所小学讲课,结束后打车回家。
的哥是位十分热情、健谈的中年男人,和孙老师天南地北地聊,还聊到了自己有一个9岁的女儿。
过了一会,的哥问孙老师是干什么的?
孙老师回答:“我是研究儿童教育的。”
的哥一脸不可置信地说:“你一大老爷们还管儿童教育”?
孙老师笑问:“你不管孩子吗?你不是有一个9岁的女儿吗?”
他回答:“我的任务就是挣钱,教育是她妈的事。”
孙老师不禁感慨:“北京这位的哥,就是父教缺失的代言人”。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作为妈妈,你是不是发现家有同款爸爸?是不是觉得特别符合自己的“丧偶式育儿”身份?
而作为爸爸,你是否也认同“教育是妈妈的事”?认为自己只要赚钱养育,孩子的事可以撒手不管?
但恰恰错了!
家庭教育应该是爸爸和妈妈的一场合力。
在一个家庭里,妈妈的养育重要,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
“母亲是一个可以给予孩子细腻温柔和悉心保护的角色,
而父亲身上特有的果敢和威严等‘男性力量’,则会给孩子一种别样的支持,
成为孩子走向世界的过程里必不可少的养分。”
所以,爸爸们,千万不要低估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你很重要,你的陪伴也很重要!
01
有爸爸陪伴
男孩更有男子气概
心理家学麦克.闵尼曾说:
“与那些一星期内接触父亲不到6小时的男孩相比,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更有男子汉气概。”
动画片《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里的小主人公名叫亚当。
小时候,爸爸突然莫名失踪,他以为爸爸死了。
没有爸爸在身边的日子里,亚当整个人活得特别消极,性格也非常胆小软弱。
即便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他也不敢反抗,更不敢告诉家人。
偶然一次机会 ,他看到了一封信,这才得知,原来爸爸还活着,他欢呼雀跃,并满怀期盼按照信上的地址找到了爸爸。
后来,爸爸一直用心爱护着他,教他游泳,陪他跑步,带着他到处玩耍。
亚当在爸爸的引导下,隐藏在心底的男孩天性慢慢被发掘出来,整个人也慢慢变得更加有活力,性格越来越开朗阳光。
《养育男孩》一书中所说:
“男孩会学习父亲的人生态度,通过观察父亲的行为来学习如何爱人,通过观察父亲的行为来学习和感受一切。”
称职的爸爸,是孩子人生的领路人,懂得时常陪伴男孩,用爱稳稳托住孩子,
善于传递男性力量,帮助他发挥潜能,将属于男孩的男子汉气概悉数展现。
这样的男孩,果敢、积极、乐观,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活得舒展自在。
02
有爸爸陪伴
女孩更有安全感
《养育女孩》一书中说:
“父亲跟女儿的互动,将决定女儿未来是否优雅、自信、内心充满安全感。”
网络上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女孩,因父母工作原因,初中转校到新校区。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又是插班生,很快成为被顽劣同学霸凌的对象。
一开始,同学只是试探着给她起难听的外号,看到她没怎么反抗之后,慢慢地开始变本加厉。
把她的作业本扔进垃圾桶,故意撕烂她的试卷,甚至在放学路上堵她、打她……
她越来越害怕上学,好几次都假装生病,让家人帮她请假。
是爸爸第一个发现了她的不对劲。
在他的追问下,女孩才哭着诉说事情原委。
爸爸听完只说了一句话:“明天开始,我会去接送你。”
女孩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工作特别忙碌的爸爸,真的每天亲自送她上下学。
因为爸爸每天贴身护着,再也没有人敢再欺负她。
而她也因为有了爸爸的护航,内心越来越有安全感,再也不害怕别人的欺负。
她说:“爸爸的保护对我而言,是一份由爱而生的底气,足以抵抗所有迎面而来的伤害。”
青少年教育专家梅洛.米克曾说:
“如果一个父亲不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无法提供男性力量和教导去帮助女儿,女儿的心灵一定会出问题。”
而称职的爸爸,则会用实际行动温暖守护着女儿,让她的人生路,不再畏惧荆棘,勇敢前行。
03
爸爸记得这样陪伴孩子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中提到:
“父亲,对孩子的学习、性格、情感、品质、体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李玫谨教授也曾说:
“孩子在6岁之前,需要的是母亲。而孩子开始上学,走向社会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父亲的影响。”
爸爸能够帮助孩子向外发展,让他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
所以,爸爸记得在生活中多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1、多打闹运动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过:
“在打闹游戏中,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游戏对象。因为,常和父亲打闹的孩子,跟别人相处得会更好。”
打闹的过程中,既增进了亲子关系,又帮助孩子激活大脑,让他们适应能力更强。
而运动本身就有助于帮助孩子强身健体,疏解情绪。
爸爸可以多和孩子玩对抗类亲子游戏,多带孩子爬山、跑步、打球,
让孩子在打闹和运动中体会到生命的活力。
2、多抱抱孩子
肢体接触,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特别是拥抱。
孩子会在爸爸的拥抱中感受到被爱、感受到抱持。
还有些爸爸不善言辞,和孩子的沟通容易陷入瓶颈。
这时候,更是需要多用拥抱少说教。
尝试每天早上孩子上学前、放学后、睡觉前,多抱抱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的温暖,他的内心会变得更加有力量感。
3、陪孩子一起爱妈妈
彭怀真教授曾说:“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
爸爸看得见妻子的辛苦,懂得体恤关心对方,并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教会他一起照顾妈妈。
妈妈身虽疲惫,心却舒坦。
被看见的妈妈,少了一分抱怨,多了一分欣慰,会更加温暖对待伴侣。
而父母恩爱,家庭温暖,孩子的眼睛看得到,内心感受得到,他们不需要被刻意教育,便会将父母当作榜样,自我成长。
写在最后:
作家梁凤仪说: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
黑暗时,父亲是一盏照明的灯;
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
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他们既需要妈妈的细心呵护,也离不开爸爸的关心爱护。
把这篇分享给爸爸:
告诉他们,你的陪伴,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也愿我们的孩子一直都有爸爸的暖心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