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教育的终点是什么?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教育是通过唤醒、点燃、示范等手段把教育对象由自然人成为精神健全的人、文明社会的正常人的过程。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除了有健康的体魄外,还必须有良好的习惯、明晰的责任和正确的价值观等,这些正是教育的终点。

终点之一: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怎样的习惯才算好?能使才性充分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

按照叶老的说法,人的一生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很多,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涵盖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如饮食起居、运动劳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靠家庭培养,而且宜早不宜迟。比如“食不出声”这个饮食习惯,就宜从小在家庭养成。这小小的习惯若小时候没有注意,长大了是很难改过来的。一个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走遍世界都会受到欢迎的。还有一类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专心听讲、随时作笔记、及时反馈总结等。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靠老师,需要老师有意识、有方法。比如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就需要为师者经常提醒,明确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忆不如烂笔记”。学习习惯里有两种习惯是必须养成的。一是自己学习的习惯,一是随时阅读的习惯。有了这两种学习习惯,就具有了持续的学习力,走出校门后,还能不断地向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一个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人,他的整体素养就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

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关键期。据相关研究,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小学三、四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除了家庭教育作用外,学校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让孩子懂得关键期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很多方法和路径。关键是家庭与学校要相向而行,并持之以恒。一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融入儿童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二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太过繁琐。笔者曾到一所小学参观,校长津津乐道地谈起学校正在实施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各种习惯。这位校长一共列出了124项学生在学校里需要养成的习惯。如此繁琐,真似走火入魔。学生难以记住做到,还会让人生厌,产生逆反心理,让好端端的一件事难以坚持下去。三是良好习惯的养成重在示范引领。中国古代教育词典里有“身教重于言教”这一词条。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求孩子要多读书,自己如果能率先垂范,闲暇时间在家均以读书为主,那你的孩子也会远离电视、游戏,和长辈一起读书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为人师表,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叶老说:“要叫学生怎么样,教师自己先得怎么样;要叫学生不怎么样,教师自己先得做到这个不怎么样,这就是以身作则。”

终点之二:明晰的责任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识别和管理情绪、关心他人、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积极人际关系,以及巧妙应对挑战性情境等社会情感能力。”这里说到的负责任的决策能力,即做决定时尊重他人,考虑道德标准、安全问题、合理的社会规范,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并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习和工作中,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让学生学会负责地行使公民的权利,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明确地告知学生: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要行使好权利必须先有责任担当。责任担当表现为一是对自己的责任。无数事实说明,一个精神健全的人的必备素质就是对自己负责。这首先是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诚可贵,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因此只有珍惜生命,才有可能尽到一个人的责任。其次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既然通过教育,让人成为了文明社会的正常人,那就得在社会生活中规范好自己的言行,让他人因为有你的存在而感到快乐和幸福。再次是要磨砺强大的内心,正视人生中的苦难。有道是,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我们不能总是盯着那“八、九”不如意之事,还是要多看这称心如意的“一、二”。二是对家庭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是健康的,这个社会才会是健康的。既然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家庭所养,那就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帕夫雷什学校里给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爱你的妈妈”。有人问原因,他说,孩子最亲近,也最能理解的就是爱自己的妈妈了。对家庭的责任,学生时代表现为潜心读书,努力锻炼,力争做一个德、智、体、美、劳等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成年后进入社会,恋爱结婚成家则全力尽到作为一个丈夫或妻子的责任,孝敬长辈安享晚年、抚养孩子健康成长。三是对社会、国家的责任。人生的意义在哪里?除了搞好家庭建设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能尽到一份力量。如何才能尽到这份力量呢?首先要树立职业无贵贱的意识,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于学习、善于反思,充分享受职业带来的充实与乐趣;其次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手上的工作做到极致,让人生的价值最大化。这样,也就是教育的成功。

终点之三: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判断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人的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

记得哈佛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育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能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显示自己得到的信息的完整性,可能会自我杜撰一些内容。也有人是出于为你好的目的,不希望你得知残忍的真相;也有的出于更大更深层面的考虑而不能说出全部的实情;还有的可能故意要引导你前往错误的方向,以达成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正是青春飞扬,自我意识觉醒和膨胀,有着叛逆情绪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又很不成熟,这就需要教育来正确引导。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是要常怀悲悯之心。在美国罗斯福纪念公园的纪念墙上,有一段总统名言:要衡量我们的进步,不能只看我们给富人们带来了什么,更要看我们给穷人们提供了什么基本保障。总有一天,当我们的父母被推进医院时,就算身无分文,也能得到精心照料。而我们的孩子被送进学校,不管他们来自哪里,都能得到同等待遇。这样,我才会称这是我的祖国啊!罗斯福的这段话非常有道理,一个国家的文明和进步,不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而是要看每个老百姓,从生到死,是不是有最起码的尊严和幸福感!二是要常怀感恩之心。父母赐我们生命,天地万物让我们得以生存生活,生活路上常遇贵人,让我们能够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些都要常记于心,并时时记得回报社会。三是不断提高思辨能力。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要教育学生先问三个问题:这个事情基于常识吗?根植人性吗?符合逻辑吗?如此思考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才不会出现“巨婴现象”。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地去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从而保护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上积极向上的人生道路。这才是教育真正的终极目标。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教育的终点是什么?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