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暑假涨知识的3部纪录片大全,豆瓣9.4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此文发表于去年3月,去年带叮当去了成都,逛了心心念念的武侯祠、杜甫草堂、三星堆博物馆,特别是三星堆博物馆,因为我们当时时间紧张,没有全部看完。路上他就开始念叨:“还想了解下三星堆的文物,到底是怎么挖出来的?”

还好我有秘密武器:记录片!

鲜活的画面+专业的讲解+近距离观察遗迹/文物,不仅娃看得有趣,我在一旁也是相当涨知识。

今天就来分享3部不错的高分记录片 吧,有考古、有人文、有历史,保管娃看的获益匪浅。

01_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

时长:共5集,每集50分钟
适合年龄:7岁+
豆瓣评分:9.0

当时我带叮当在展馆看到那些精美奇特的文物,带着神秘感和古蜀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切实感受了一把“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震撼。

青铜大立人和青铜神树

黄金面具

而有关三星堆发掘背后的考古故事,这部纪录片会是最好的拍档。

它由B站全自制出品,除了跟着主人公的活动轨迹,学到不少考古小知识。

最大的看点,还是把镜头对准坑里发掘文物的新一代考古人

一扫以往考古片的厚重和严肃,风格格外的可爱、轻松、接地气。

最先出场的K8祭祀坑负责人赵昊,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老学究,而是穿着T恤,会吐槽发掘是“噩梦”的同龄人。

工作时却认真严谨,只见他和同伴们全副武装,反向趴在升降板上,点数、清理、拍照、再费力抬出。

不得已频频呐喊:“太累了,老腰撑不住。”

这还只是极为寻常的一刻,由于K8号坑里出土的文物数量多到惊人

所以在这工作的伙伴,无一不是承受着腰腹、膝盖磨损的折磨。

✦ 90后女孩何晓歌,甚至自创一种圆规式起立,才能正常站好。

而当乔钢想让她休息时,她云淡风轻的提及:“我算轻微的,有位老师软骨都被磨没了”,令人心疼。

坑内的发掘如此极致细微琐碎,那坑外呢?

✦ 负责外部勘探的乔钢,来到三星堆已3115天,洛阳铲是他最趁手的工具。

而最近这片土地,被他打得千疮百孔,依然没啥收获。

✦ 负责田野调查的小队长王瑞,则带着一群帮工大妈不断挖土,再划线,通过分析遗址的泥土分层,来判断文物位置。

当她终于发现几个疑似船棺的小土坑,满怀欣喜做好所有准备,耗费几个月,可结果“一场空”。

只好不断安慰自己,“没挖到也是种收获,或许古蜀人另有考量,我们也可以探索。”

所以你看,当大多数人关注珍宝面世时的惊艳时,这部影片带我们亲身感知背后的无数次辛苦,失败,辛酸,漫长的等待。

失败是考古的常态,考古人不能急于向历史要结果,也不能立刻得到反馈。

面对这样一份需要静下心性,耐住寂寞的职业,恐怕唯有“热爱”才能支撑

正如影片导演所说——

“在考古田野发掘中,经常会用到‘二分之一’解剖法,之于考古人,无论在时间轴还是空间轴上,他们也处于这样一个奇妙临界点。

厚土之上,探寻地层深处的秘密,千年沉积中,唤醒古老的记忆,他们连接着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

下次带娃去看三星堆,记得先下载好这部纪录片!

02_

我在故宫修文物

时长:共3集,每集50分钟
适合年龄:7岁+
豆瓣评分:9.4分

这部献礼故宫90周年的纪录片,我在几年前就看过,印象非常深刻,以至于现在看还有种想立马奔去北京游故宫的冲动。

由于拍摄质量高,豆瓣十几万人打出9.4的高分,同名电影、书籍,也相继被大众熟知。

它有几个“首次”,是让人不得不看的理由:

首次完整呈现世界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及原始收藏状态
首次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
首次完整梳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
首次展现传统阶层“士农工商”中的“工”是如何传承与变革的

影片共3集,按不同的工艺类别划分,记录故宫书画、青铜器、银器、钟表、木器、陶瓷、织绣等稀世珍宝被修复的故事。

每件国宝亮相,都在心里感叹

古人太厉害,文物太美,目不暇接

✦ 第一集围绕青铜器、钟表、陶瓷等主题

在这里,康熙帝60大寿时的32扇万寿屏风、乾隆帝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唐代三彩马等纷纷登场👇。

✦ 第二集围绕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等主题。

木房子、桌子、木床、用木头造纸,用木头雕刻,中国人原本就对木头情感极为特殊👇。

✦ 第三集则围绕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

片中有幅古画已有250余年的寿命,却没有作者落款,也没法确定创作时间,此前也没有公之于众。

经过专家考证,才发现,它是乾隆皇帝给母亲过80大寿时的现场实景。

古画原本非常残破

绢面还有缺损、断裂和霉迹

可是书画组的文物专家们,却奇迹般的修复妥当,还专门写文章考证,使文物再次熠熠生辉。

随着展现文物修复过程,背后那些技艺高超的顶级专家,在宫墙内外嬉笑怒骂的生活故事,也逐一呈现。

比如青铜器大师王有亮,平时除了修复,做高仿品的技术也一流,仿品的款式、颜色、甚至锈的斑点,都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在带着徒弟修复乾隆生母珍藏的黄花梨大柜时,会调侃说:“以前匠人做不好皇帝得砍头,现在院长不会砍咱们头😂😂。”

🐈️闲暇时,还会逗逗宫廷御猫,给它们喂食。

比如,陶瓷组王五胜工作的地方,也是曾经冷宫的所在。

被节目组解说,每天都在走当年冷宫妃嫔们走过的路。

而且每天早上还得去开水房打水。

因为故宫用电严格,水还得是没有氯离子的纯水,才不会对文物、金属有腐蚀作用。

这些日常细节,让我们对修复文物这事,感觉可亲可爱起来,原本印象中那种肃穆、战战兢兢,此刻也消解得差不多了。

而修复大师们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有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态度,甘于寂寞,甘于平淡。

这种超越时空的坚定感,会抚平我们身处快节奏时代的焦躁,如果父母有时间,抽个周末和孩子一起感受有灵魂,有生命的文物。

因为它们,本就和人类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03_

千古风流人物

时长:共5季,每季26集,每集25分钟
适合年龄:7岁+
豆瓣评分:9.0分

这部片子目前已更新第5季啦,一季比一季棒,用网友的话来说,服装考究,表演到位,史料详实,专门为它充会员都值了!

三季下来,豆瓣评分也是很高的👇

这部纪录片是编辑部小伙伴给我种草的,看得很过瘾,打算找个时机带娃看最新第五季

以前3季为例,它从画质到解说,背景音乐,加上演员的演绎,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中,旁观古人的一生。

导演组把我们语文课本上曾出现的现象级文化名人,一一搬上荧幕。

第1季,聚焦李白、李商隐、辛弃疾、柳永、杜甫、曹植、杜牧等7位人物的生平经历和艺术成就。

第2季,带领我们走近陆游、陶渊明、李煜、白居易等4位诗人的人生旅程。

第3季,则讲述苏轼、李清照、欧阳修三位宋代文人的生活。

每集时间不长,每个人物分3~4集的体量来徐徐展开,以往那些需要靠“记忆和背诵”的名人名句,如今被生动重现,感受真的完全不同。

首先,呈现形式上,主人公们都是由演员真实演绎,结合史料,再前往实地拍摄,类似《河西走廊》那样,精彩程度不亚于追部好剧。

比如讲到李白的童年故地,我们能从镜头中看到被群山环抱,四川江油的样子。

当李白求道访观,游历巴蜀,则复现他作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时的意境。

还有他眼里的长江,是这样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他口中的瀑布,原来又是如此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比如陶渊明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

画面中景色,恰好是夕阳西落,飞鸟结伴而归,瞬间让屏幕外的我们远离喧嚣,回归诗人笔下的自然。

其次,内容扎实有趣,不像教科书般介绍,而是融合许多书本外的史实。

把主人公还原为有血有肉,丰富立体的“人”,有抱负,也有失意,有风光,也有迷茫。

也许你知道李白行侠仗义,慷慨豪迈,但不知道的是,为了踏入官场,他也曾走捷径,当“赘婿”。

也许你知道杜甫一生颠沛,但不知道的是——

他是从河南到洛阳,江淮,齐鲁,再到长安,奉先、成都,再顺长江而下…这般的流离失所。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他还经历过水灾、旱灾、饥荒,刚满周岁的小儿被活活饿死的人间惨剧…

也许你知道“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但不知道的是,他从小是被当成间谍培养,15岁时就只身前往敌国,刺探情报。

当看过他们金榜题名时的高光,也有被贬谪的不如意;
看过他们满腹的才华,也有生不逢时的遗憾;
看过他们或在朝堂仗义执言,或因亡国撕心裂肺。

再读那些文章或诗词,就不再是印在纸上的铅字,而是越过人生高低起伏,谱写的一曲曲生命之歌。

另外,影片还穿插一些教授、学者的解读,补足知识空缺,给孩子拓展更多的背景。

由于三季加起来集数比较多,建议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古人,用这部剧深入了解。

另外,第三季我最期待的苏轼单元,由于篇幅有限,感觉节奏稍微仓促了些。

孩子喜欢苏轼的话,还可以看看另一部《苏东坡》,全6集,非常经典。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暑假涨知识的3部纪录片大全,豆瓣9.4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