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这3个训娃句式,真的有毒!一到暑假棺材板就压不住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今天是CC期末考试的日子,我瞅着,我们这应该算晚的吧?

好些姐妹早就带娃在路上了。

据说,现在的景区已经被各大中小学生以及他们的怨种父母攻占了。

上周,我和小姨去上海出差,就感觉到周围亢奋的娃和暴躁的中年老母明显增多了。

火车上、高铁站、酒店前台、景点里,围观了好几场现场训娃,我感触颇深,忍不住跟姐妹们说一句:

孩子熊,我知道你很想训,但你先别急着训。😂

有三种训斥,虽然解气,但过于伤人。

1

当众批评

身为俩孩子的妈,我深知,暑假如果忍着不出去,或许还没那么生气。

一旦带娃去旅行,那基本就是卑微父母,开启育儿的地狱副本。

小孩子真的是一种神奇的物种,弱小,又充满折磨人的能量。

你以为的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只要出了门,分分钟就会变成大问题。

但当众批评,真的很可怕。

有一位00后小伙伴分享经历:

小学六年级,妈妈带她去参加婚礼,吃宴席的时候,有一道菜她特别喜欢吃,但又够不到,所以她就站起来夹。

等她站起来夹第二次时,妈妈突然大声斥责她,“怎么这么没规矩,馋鬼!”

自那以后,她再也没跟妈妈参加过任何聚会。

无论妈妈怎么劝都没用。

羞耻心真的是人类最隐秘的情绪之一。

一旦背上,就好难甩开,甚至会成为终身阴影。

孩子犯错,最忌讳的就是当众批评,它就像你“剥”开孩子的外衣,让他羞愧、尴尬、无地自容的在众人前“裸奔”。

他第一反应是逃避这个丢脸的情境,即使你说得再有道理,他也听不见,更不会改。

很多人觉得,小毛孩懂什么?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如何毁掉你的孩子》中提到:

想要彻底毁掉一个孩子,终极手段就是当着外人(同学/亲友/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孩子从两岁左右开始,就有了需要被尊重的意识。

到了4-6岁,更是进入到一个敏感期,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自尊感。

还记得那个被妈妈当着全班同学和老师的面扇耳光的孩子吗?

两分钟后,男孩犹豫再三,从五楼一跃而下了。

是那两个有多疼的耳光吗?

并不是,而是那无处躲藏的羞耻感。

古人云“关门教子”,当着外人教训孩子,即便是立了规矩,让孩子失了尊严,也是得不偿失。

所以在外人面前,CC&DD再作,我也很少当众训斥。

要么先忍下,小本本记下来,回家再好好算账。

要么把孩子单独带到一个地方,一对一,管教完再放回去。

甚至有时候在家里,如果有长辈在,我也会单独带到卧室管教。

给孩子留一点自尊,也避免有人拖你后腿。

2

挑错式批评

出门在外,意外一定比计划来的更快。

很多父母一出门就紧张,生怕自家娃不受控制挑战公序良俗,打扰到别人,更怕娃兴奋过度,一不小心伤了自己。

因此,批评娃的频率也大大提升。

我跟小姨吃饭时,碰到过一家子,吃饭时就一直听对方妈妈说:

  • 你别舀那个汤,小心烫了你!
  • 吃饭能不能别出声,跟猪拱食似的。
  • 不许在大厅里跑啊,再撞了人!
  • 你能不能老实点,别动来动去的。

不出意外的话,孩子根本一点没听。

因为很多情况,我们的批评,就是相当于给孩子“提醒”。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经错过一个实验:

要求参与者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任何东西,除了一头白色的熊。

结果参与者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就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只白熊。

这就是著名的“反弹实验”。

它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你越强调不想让孩子干的事儿,它越会占据孩子的大脑。

我们的挑「错」,相当于把「错」反复呈现在孩子的脑海中。

应该怎么办?

少指出错误,多给正向指令

  • 孩子自己盛汤,与其说:“别洒了”
  • 不如说:“端稳点,慢慢倒”
  • 孩子在高铁站呲溜的追不上人影,与其说:“别乱跑,再跑揍你”。
  • 不如说:“牵紧我,慢慢走,我怕你走丢”。

同时,多看见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用正反馈去巩固好行为

  • “你一直在桌子这乖乖等我们,做的真好”
  • “一路上你都安安静静的,看来你是一位有素质讲文明的乘客呀”

3

情绪发泄式批评

这点无论是带娃出门,还是家里蹲,只要跟孩子长期亲密接触,就忍不住会犯。

如果说孩子偷东西、故意伤害他人了,我们当然可以狠狠地发一顿火。

但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下班缠着你玩,当天不想吃饭,多吃了一个零食,默写错了一些生字,落了一套卷子,丢了几个玩具,沙发上蹦跶了几下…

仔细想想,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我们也会大发一通脾气,严厉地训斥孩子。

他只是想跟妈妈玩一会,从我们口里出来就变成了“你怎么这么自私,妈妈也很累,你就不能自己玩一会”。

他只是蔬菜不爱吃,就成了“你就挑食吧,身体不好也是你难受,生病也是你活该”。

她只是没及时收玩具,就成了“你这房间都成猪窝了,一个大姑娘,你能不能别这么邋遢”。

从早到晚、事无巨细,密密麻麻,孩子都在承受莫名的压力。

我们所发的脾气,完全不匹配这件小事,这就成为了养育中最大的内耗。

耗自己:

我们就像个烦人的纪律委员,每时每刻都在盯着孩子的问题、不足。并第一时间为此发怒,整个人都紧绷且不快乐。

耗孩子:

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如果父母总是在小事情上没完没了地消耗孩子,他们就会时时刻刻感到紧张、做事畏首畏尾。

拿手的怕搞砸,不拿手的不敢尝试。

不敢玩得太high把房间搞得太乱,不敢彻底躺平享受咸鱼时光。

耗家庭氛围:

但凡家庭中有一个这么“事儿”的人,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

一句阴阳怪气的难听话、一个扫兴的白眼、一个嫌弃蔑视的眼神、一个交叉抱胸抬头鄙视的动作,就能随时随地把全家的情绪带到冰点。

这种训娃叫做「发泄性训娃」。

一顿情绪输出猛如虎,解决问题0.5。

对减少孩子类似的错误行为,并没有什么效果。

我知道对于情绪化的人,让他永远别发火很难。

毕竟调皮捣蛋的孩子千篇一律,情绪稳定的父母万一挑一。

我自己有个很灵的方法推荐给大家:

静默一分钟,灵魂两问。

1、这个事儿,非管不可,非说他不行吗?

2、我用现在上头的情绪、语气说他,他会听吗?

第一问,50%的事儿不用管了。

第二问,50%气愤的情绪消了。

剩下50%就没啥战斗力了,很容易被理智脑打败,改变成积极沟通的话术。

其实孩子并不是不想听,只是很多时候父母的情绪一上头,他们就会本能的选择战斗或逃避。

为什么明显我们是对的,是占理的,孩子还是一句也不听?

为什么明明咱们也是为他好,他还是跟咱们对着来呢?

因为他非常不爽啊!

你越是对,对的他没法儿反驳,他越是不爽啊!

伤害孩子的从来不是道理本身,而是你“讲道理”的方式,你的态度。

态度里附加的那些贬低、打压、责骂的隐形语言。

孩子的诉求其实也很简单,哪怕你说的是有道理的,是为我好的,我也不希望你用那种方式来说。

你只需要简简单单提醒我,该做什么,这就足够了。

一带情绪,你必输无疑!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这3个训娃句式,真的有毒!一到暑假棺材板就压不住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