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从小被允许吃冷饮,和被父母限制吃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有多大?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期末刚结束,带孩子去游泳馆游泳时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站在超市门口的冰柜前,非要买一支雪糕。

妈妈态度坚定,一口回绝:“不行,太凉了,吃了会肚子疼。”

女孩杵着不肯走,继续哀求着妈妈:“就吃一小口可以吗?我从来没吃过。”

妈妈听后不为所动,打算强制拉走女儿。

女孩见妈妈要离开,眼泪“唰”的一下流了出来,对着旁边吃雪糕的孩子大哭,乞求对方给她尝一口,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看完这场“母女大战”,我颇为感慨。

天气热了,想吃点凉的,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

当孩子说“妈妈,我想吃冷饮”时,选择买或不买只是表象。

理解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和动机才是本质。

一支小小的雪糕,关乎着做父母的哲思,也关乎着孩子成长的大学问。

小小的冰淇淋里

藏着孩子们的快乐和满足

前两天,8岁的儿子跑到跟前,一脸笑嘻嘻地问道:“妈妈,我给你按摩好不好?”

我很好奇平常叛逆的儿子今天怎么转了性子,便顺着他的意,让他给我捏腿。

儿子一脸乖顺,一边捏还不忘对我连番彩虹屁。

终于,15分钟过去了。

儿子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撅着小嘴,可怜兮兮地看着我:妈妈,腿也捏了,我可以吃一个冰淇淋吗?

我看着儿子小心翼翼的小表情,想起去年看过一组来自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在80年代的中国拍摄的摄影集《你好,小朋友》。

老照片里看到,下课之余,80、90年代的孩子们飞一般冲出教室,三五成群、嬉闹游玩;

在操场上、跑道上、街巷里挥洒汗水。

玩累了、玩热了,大家凑几块钱去小卖部买冷饮、雪糕……

绿舌头、老冰棍、玉米棒、小布丁、小矮人……一口咬下,清凉瞬间融化在心间,丝丝甜味在舌尖跳舞。

大街小巷里,空气里,更是弥漫着各种冷饮的水分子气味,充斥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低头再看看儿子,心中有了答案:“可以,不过这周就只有这一个哦!”

儿子开心地抱住我,在房间里快乐地转圈。

要不要给孩子吃冷饮?

这个难倒众多老母亲的“世纪难题”,这一刻好像有了具象化的答案。

前两天,在网上刷到一个视频。

视频里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个冰淇淋,眼睛亮晶晶的,嘴巴轻轻地舔了一口,开心地手舞足蹈,嘴角的笑怎么都停不下来。

那种心满意足的样子,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的童年,不应该被困在单一、简单、纯粹健康的食物里。

如果可以,偶尔让孩子品尝一下属于他们那个年纪的美味,给孩子一个圆满的童年记忆”

类比到现实就是:在父母看来,冷饮、雪糕等都是寒凉的食物,吃多了容易伤害孩子脾胃,过多的糖分摄入,还容易导致变胖。

出于健康和安全考虑,无论孩子多么想吃,几乎每一位父母都会坚决地拒绝。

但,我们忽略了一点,想吃冷饮、冰淇淋,是孩子的天性,过分压抑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孩子们只有童年尝过各种滋味,做过真实、快乐的小孩,长大后才能成为幸福、成熟有趣的大人。

童年时不被满足的需求

长大后疯狂弥补

微博上有一个热议的话题:什么样的童年最快乐?

话题的下面,有个高赞回答是:“不那么完美的童年。”

有一位网友@刘大帅分享了自己的心酸往事。

父母都是医生,两人对孩子的健康要求非常高。

以至于,从他有记忆开始,父母就每天给他规定吃什么,精确到刻度。

孩童时期别的孩子能吃的零食,一律不准他碰;

别的小孩夏天可以吃冰淇淋、冷饮,他却从来没有尝过,喝了18年开水。

在他父母的眼里,这些都是垃圾食品,会伤害他的健康……

后来,他上了大学,终于挣脱了父母的桎梏。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内心失去了平衡,开始疯狂弥补儿时遗失的那一份“童年味道”。

对于一些冷饮,几乎病态般需要:雪糕、冰可乐……

一箱一箱地买回来堆在宿舍,每天自暴自弃地吃很多,吃得喉咙肿大,胃疼不止,依然停不下来。

他说:“好像这样,就能弥补心里的那一点点遗憾。”

下面的评论一语道破其中真相:

“如果小时候博主父母能让他吃一点点零食和冷饮,也许他上了大学之后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为了弥补童年的遗憾而拼命吃东西。”

弗洛伊德曾说:

“童年时期食物的限制和剥夺,可能导致成年后对食物的过度渴望和报复性进食。”

也就是说:父母越压制孩子吃冷饮,孩子长大后越容易出现“报复性放纵”的补偿心理,严重的还可能产生一系列情绪和心理问题。

确实如此。

前段时间,闺蜜在聚会中向我们反思。

自己以前禁止女儿吃冷饮是一件多么错误的事情——

孩子和自己关系越变越差,孩子也越来越喜欢找别人要零食吃。

这段时间开始,闺蜜改变了策略:女儿想吃糖果和冰淇淋这些零食不再过分阻止了,而是有选择地给孩子吃。

因为她觉得,吃这些东西是作为小朋友最幸福的事。

就像黄磊说的那样:“吃过百味的孩子不会只惦记糖果,见过世面的孩子也不会只计较眼前的一块饼干。”

童年里所缺乏的东西,会成为孩子余生里最可怕的执念。

有时候,满足一下孩子的小愿望,不仅能让孩子心情愉悦,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包容,心灵得到滋养。

冷饮虽好,也需有度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成年人的幸福来源往往就是一顿啤酒炸鸡,或者夜间的大排档。

各方面都尚未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

他们的愿望可以很大,大到去外太空和外星人捉迷藏;也可以很小,小到仅仅一颗糖果、一小块蛋糕就可以满足。

当小孩想要吃冷饮时,父母要做的从来不是“拒绝”,而是掌握好孩子健康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告诉孩子冷饮虽好,也需有度。

具体怎么做呢?大家可以参考下面三方面:

1.教孩子认识到冷饮过量的危害

作为父母,有必要给孩子科普过度食用冷饮的危害。

比如,过度食用冷饮会降低胃肠道温度,导致流经胃肠道的血液减少,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最终导致消化不良;

比如,冷饮吃得太多,还容易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抵抗力,引起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问题。

告诉孩子冷饮要适度,凡事不贪多,才是对身体真正的爱惜。

2.制定规则,给孩子选择权

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指出:

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耶鲁哈佛大学甚至指出:

3~6岁是“潮湿的水泥期”,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为方式,都会在这个阶段初具雏形。

所以,家长们要抓住树立规矩的关键节点:

告诉2-3岁的孩子,每周可以吃一个小型的冰淇淋;

3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冷饮的数量不应该超过一份,而且吃的时候最好能在嘴巴里多含一会儿,等融化了再吞下去。

同时,教会孩子自主、自觉选择,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让孩子从小拥有对人生的掌控感。

3.引导孩子感受自己的身体,分清“想要”和“需要”

在心理学,“想要”和“需要”有着截然不同的意思:

需要是一种客观的身体需求,比如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是一种要满足的;

而想要就是一种主观的欲望,可有可无的,比如想要吃零食、想要玩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见到一样爱一样。

所以,父母可以用“列清单”的方式帮助孩子做好两者的区别。

之前,有一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每次出门前,她都会让女儿自己写一张“出行购物清单”,分两列,一列是必需品,一类是想要的东西。

购物时,就让孩子去拿,先买必需品,如果有剩余的钱,就可以买非必需品。

久而久之,孩子对于自己的需求有了十分明确的方向感,也学会了在想要和需要间做出选择。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段话:

正如教育家冯那斯基说的那样: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

一个合格的父母,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生病时照顾他,还要懂得孩子的小心思,懂得爱与尊重,让他的童年充满美好的回忆。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从小被允许吃冷饮,和被父母限制吃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有多大?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