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知道,孩子的每句话都是他们心里的小窗户,有时候啊,那些不经意的话里头,藏着的可是大大的需求和困扰。
就说“随便”这俩字吧,要是孩子老挂在嘴边,那可能就是给咱发的“求救信号”呢!
孩子总说“随便”,背后有玄机
按照心理学上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满足了吃喝拉撒、安全这些基本需求后,就得追求点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高层次的东西了。孩子老说“随便”,那可能就是他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想要啥,或者是觉得说了也没用,没人听他的。
比如说吧,周末问孩子想去哪儿玩,他说“随便”,可能不是他真的无所谓,而是他心里没个数,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啥。
再比如,家里商量着去哪儿旅游,孩子又来个“随便”,这回啊,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的意见不重要,家里啥事都插不上嘴。
这种情况要是老这么下去,对孩子可不好。
一来,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心里想啥都不说了,因为说了也没人在乎。
二来呢,孩子可能会变得没自信,不会独立思考。总是“随便”,那就是不想担责任,不敢表达自己,以后遇到事儿可咋整呢?
咋办?四招教你应对
有句话这么说:“你说什么话,便是什么样的人。”
孩子老说“随便”,那可容易自卑,没主见,一辈子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过了。
咱得改改这现状,从亲子关系入手,给孩子多点尊重。
1 倾听和尊重,一个都不能少
蒙田有句话说得好啊:“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己。”孩子说话的时候,咱得认真听,就算和咱想的不一样,也别急着否定。比如,孩子说想学街舞,你别急着说“没用”“没时间”,先听听他为啥想学,然后一起合计合计。
2 帮孩子找到自己的“菜”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需要咱引导他找到自己的色彩。平时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画展、听听音乐会、瞅瞅体育比赛。说不定啊,孩子就在哪个瞬间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比如,看了一场画展,孩子眼睛一亮,说:“妈,我也想画!”这不,兴趣就来了嘛。
3 选择权给孩子,后果也得自己担
孩子得学会自己做决定,知道每个决定都有后果。比如买衣服,你给他几个选项,让他自己挑,但得告诉他,选了就要接受可能的结果。
这样,孩子就能学会判断和思考,以后也能有担当。
4 家长也得反思反思
最后啊,咱家长也得想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啥问题。是不是平时太强势了,让孩子不敢说话?还是对孩子关心不够,让他觉得说了也没用?多想想这些,咱才能及时调整,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孩子老说“随便”,咱可不能不当回事。
得多关注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更多的爱和引导,帮他走出迷茫,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