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学会了“量化生气”,孩子竟然再也不乱发脾气了!强烈建议每个父母都教一下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今年过去了一半。

我对自己的状态出奇地满意。

我指的是自己的情绪状态。

几乎没有暴走,没怎么跟孩子发过脾气,我是指控制不住自己、伤害了娃,事后又后悔的那种。

跟孩子爸也没怎么发过脾气。

恰逢暑假,我就来揭露一下不生气的秘密。

因为我悟到了 一个词,叫作“量化你的情绪”,原本很复杂,后来我把它简化为“量化你的生气”。

乍一听挺新鲜,但半年来我尝试去理解,去实行,发现无比好用。

待我一一道来!

首先,名词解释下,什么叫“量化你的生气”。

我们都知道任何难题都有解决办法,但是解决情绪很难,因为情绪看不见摸不着,无法预测,没法估量。

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方式应对,这些情绪就会像寄生虫一样,一直趴在你身上,让你更加烦躁不安。

我们也都知道情绪靠“忍”是不行的,发泄吧,很多时候就容易伤害别人——老公或孩子。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来一场最朴素的“置换”呢?

量化我们的生气,继而进行适当的补偿,做一场交换,就是一条合理的出路。

其实,我们一直在无意中做着这件事。

  • 比如今天被领导当众批评了特别郁闷,晚上约闺蜜逛个街吃个饭就好了。
  • 比如这个月累得要死要活,发工资去买买买一通就跟“劳累”和解了。

只是,跟他人的相处中,我们很少去做量化,以及去置换。

先说我自己是这么用的!再说,我是怎么教孩子用起来的。

在夫妻关系中,老母亲们经常会因为自己为家庭付出得多,老公付出得少,而心理不平衡。

于是,咋看对方咋不顺眼,埋怨和牢骚自然就多了。

如果一个劲儿地抱怨,最后的结果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一定是两人最后都越来越生气。

他嫌弃你唠叨、不可理喻;

你怨他自私,不知道心疼人。

如果这时候,我们可以量化我们的生气,并在对方身上找到补偿的方式,就能神奇的得到一个“心理平衡”。

譬如某天晚上吃完饭我洗完碗,孩子爸擦完地,我们俩就没啥事儿了。

然后我带俩娃搭了一晚上的积木、过家家,他则一直斜在沙发上刷手机。

一瞬间我就觉得心里不平衡了,觉得自己生气了。

以往可能会阴阳怪气他,但那天我决定量化一下我的生气,同时管他要点补偿。

我:“晚上给二宝读书你来。”

他:“行,来弟弟,去找几本书,爸爸给你读。”

我有点满意了,但感觉还是不够。

我:“老大的英语还需要背诵检查。”

孩子爸也是个有眼力劲的:“我来吧,你带二宝睡觉吧。”

嗯,我很满意了。

虽然他一整晚只做了2件小事,可能也就花了他半小时,但这是我最不愿做的两件事。

他做了,我瞬间就心理平衡,完全不气他先前已经玩了2小时手机。

当然了,每个人愿意被补偿的方式都不同。

我是因为很懒,所以孩子爸行动上补偿我就很平衡。

大家可以自由发挥,把自己心里不平衡、委屈,量化为对方其他地方的心意上。

比如工资卡上交、发红包、买个包,一个不够再买个金项链。

或者周末单独带娃出门玩一天,给自己营造一天的休息日。

咱就说,只要心意给的足,给的到位,咱这委屈也不是不能受。

再譬如我跟婆婆,偶尔也会有不愉快,因为我婆婆是一个不怎么会做饭的人,而且可能是年纪大,吃的比较素。

我很爱吃肉,也觉得孩子们少了肉更不行。

但婆婆做饭习惯改不了,我很生气怎么办?

也简单,量化我的生气,我多管他儿子要点好处,心里就平衡了!

我:妈做的肉太少了!我吃不够,孩子们也吃不够!

老公隔天买回了烤鸭、后天买回了熏排骨,周末提议出去吃大餐。

哎,心理平衡了!

我一个“30几岁经济独立的中女”自己不能买肉吃么?

当然能!

但那不一样,心里的不满不会消失。

因为我的不满,本质是来自婆婆,而孩子爸提供的“好处”就填上坑了。

很多姐妹都找我吐槽婆媳关系,说怎么都没办法改变老人。

如果我们能量化我们的生气,从其他地方得到一个可以平衡的补偿,一样可以解决问题。

然后再来说说,我是怎么教孩子用?

  • 案例一:当沉浸在没法消除的情绪中时

二宝这个岁数的孩子,情绪比天气预报还不准呢。

上一秒还阳光灿烂母慈子孝,下一秒就电闪雷鸣鸡飞狗跳。

最可怕的是,小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非常弱,人家有无数个哭和闹的理由,饼干碎了、玩具坏了、不想妈妈上班,不想去幼儿园,甚至不想睡觉等等,有事无事都能哭一场,哭到你怀疑人生,emo到你心力交瘁。

比如这学期刚开学,二宝因为不想去幼儿园哭。

怎么劝,怎么哄,都是难过地嗷嗷哭。

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量化他的情绪。

👩🏻‍🦰你现在怎么了?(为什么感到不开心\愤怒\伤心\委屈等)

👦🏻我不想上学,不想去幼儿园。

👩🏻‍🦰上学呢是必须要去的,但你可以想想我们能做什么,让上学的路上心情好一些?

👩🏻‍🦰妈妈给你拿颗软糖吃,会好一些吗?

👦🏻不行!

👩🏻‍🦰那,路上拿个奥特曼玩怎么样?

👦🏻不要!

👩🏻‍🦰那路上看两集萌鸡小队能不能让自己开心起来?

(这个过程就是量化和补偿情绪的过程)

最后二宝选择了路上看两集萌鸡小队。

然后,就开开心心去上学了。

你可能要怀疑:看上去很像变相的物质奖励啊,会不会助长孩子讨价还价?

其实不一样。

物质奖励,是为了达到父母的目的,让孩子“拿人家手短”而妥协,但补偿情绪不是妥协,是选择,一种孩子主动的选择——

我当下选择哪种物质/行为/被安抚模式,能平复我眼下的情绪。

  • 案例二:当孩子揪着过去无法改变的事情时

上周末,孩子爸要回老家,大宝有节试听课,她犹豫很久放弃了回老家选择了试听,最后老公带二宝回去了。

本以为是一次平平无奇的回老家流程。

没想到,这俩人又是爬山,又是去大棚摘了草莓,又是喂了小羊,娱乐项目之多,让大宝悔不当初。

尤其大宝的试听课,听完还不咋地。

再一次,她看到爸爸发来的弟弟喂小羊的视频,终于忍不住大哭:我也想去,我早知道就不去这个试听课了!一点也不好!还耽误了我回去玩!呜呜呜~

以往,我也只会劝,

哎呀,谁也没长着前后眼啊。

你现在哭也没有用啊,改变不了现实啊。

你自己决定不跟爸爸回老家的,选了就得承担相应的结果啊。

下次你还有机会去的嘛!

行了行了,别哭了。

道理虽然没错,但只会加重孩子的难过,也完全不能让她从情绪的漩涡中出来。

那天,我选择“量化她的情绪”,便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 第一个问题:你怎么了?

👧我也想回老家跟弟弟他们玩。他们看起来玩得好好,我后悔死了。

  • 第二个问题:你的需求是?

👧我也想去,我也想玩那些。

  • 第三个问题:现在已经中午,回去肯定来不及,那你可以想想,我们可以做点啥,让你的心理的不平衡少一些?

👩🏻‍🦰“我们去逛个超市怎么样?”

👧“也行,但还是觉得回去玩更好”

👩🏻‍🦰“我们再看个电影怎么样?”

👧“好啊!好久没有我们两个人看过电影了!”

最后我们娘俩体验了一把久违的母女亲密无间的时光。

完了大宝说,幸亏没跟爸爸回老家,要不然就没法单独跟妈妈玩这么开心了。

掉在地上的冰淇淋、不跟你玩的小伙伴、没被选上的班长…

生活中太多无力改变的得不到和已失去了。

道理都明白,但情绪上就是过不去。

控制不住为过去的决定而后悔,为发生的事情而惋惜。

不想孩子沉浸在这种情绪中,就教她量化自己的伤心、失望、难过,去置换相应的补偿,只要情绪补偿到位,那基本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引导孩子量化情绪这个方法,他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两点:

1、孩子可以在负面情绪中思考

量化的前提,是自我察觉。

而察觉的过程就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

因为在引导孩子量化的过程中,他是在思考的,

“我为什么感到不开心\愤怒\伤心\委屈等”

“我的生气是苹果那么大?还是椰子那么大?”

匹配不同程度的生气,我选择什么行为,可以跟它抵消。

只要孩子有思考,他就不是只会一味地哭哭哭、一味地跟你说“就要就要就要”、“就不就不就不”。

我们大人在量化自己的情绪时也是如此。

我很烦、很生气?

有多烦呢?

这也是一个自我察觉、思考,再量化等价转换的过程。

5分以下,好像可以自己消化一下,转移个注意力可能就好了。

如果6分以上,那么就得解决一下了。

这不妥妥的就是管理情绪的方法吗?

或许孩子还不太懂每个问题后面真正的意义,但当孩子在无形中做到这一步,就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情绪的主人。

2、让孩子知道情绪是可以解决的

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也是有解决方法的,这对年幼的孩子而言,绝对是一盏指路的明灯。

太多的孩子因为小事选择轻生,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因为他们“感觉此情绪无解”。

她自我消化不掉,外人安慰不了,走到了死胡同、钻进了牛角尖。

如果有人提前告诉TA:

难过,不开心了不要紧。

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

重要的是,怎么让自己重新开心起来。

他们可能就不会选择极端方式,甚至可以主动选择一种积极、合理的方式去应对。

将来他成年了,遭遇了挫折、更大的委屈或者不公时,他也不会揪着痛苦不放,陷入极度内耗中反复煎熬自己。

他的关注点就不再是“我怎么这么倒霉/这么惨/这么命苦”,而是放在我该怎么让自己好起来。

这才是真真正正我们能给孩子的人生财富啊。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学会了“量化生气”,孩子竟然再也不乱发脾气了!强烈建议每个父母都教一下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