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宝妈向我吐槽,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主观能动性特别差,现在都已经大二了,做事情非常不主动,没有责任心,啥事总指望着父母、长辈,
一家人出去玩,还在让他老爸做攻略,迷路了就知道玩手机,现在他这种状态甚至带入了交际和工作中。
我问了一句:
“你家孩子平时有没有习惯性动作或者口头禅之类的?”
宝妈说:
“这孩子最喜欢说‘全靠你们了’。”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原因。
从孩子的口头禅中,我们其实可以窥视到其性格塑造。
孩子经常把“全靠你们了”这类话挂在嘴边,是依赖性的外显,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责任心匮乏,习惯性依赖身边的人。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在2到7岁阶段会形成一种自我语言,你可以理解为他们的自言自语,这个时候即使没人听,他们也会一直说。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语言会逐渐从口头转移到内心,同时将这种自言自语内化到自己的心理过程中,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
正如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所说,童年的心理印记是潜意识(subconscious)形成的重要途径。
所以,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孩子平时的口头禅,孩子经常说这四句话,性格塑造和人生发展都会受到影响,长大后可能会很“命苦”,绝不是在咒孩子,家长发现后务必及时进行干预。
伤害性言语
儿童和童年在很多人看来都是象征着美好的词汇,因为童心是非常单纯的,一般不会和负面的内容联系到一起。大多数儿童确实也比较纯真,会抱着善意去看待世间万物。
可偏偏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成熟得比较早,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了成年人的语言和行为,因为儿童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模仿成人的说法方式有模有样。
常常会通过尖酸刻薄的语言去挖苦他人,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太强的共情心理。
比如,嘴里常常说一些像“看透人生”一样的话语,会经常对同龄的小伙伴说“你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就这点水平”甚至“认识你真不幸”这样非常伤人的话。
他们的父母却认为孩子说话非常风趣,像“小大人”一样,并未及时加以管制。这样的孩子在不同的圈子里面都可能遭到孤立,陷入消极情绪之中。
依赖性言语
有很多孩子似乎天生就习惯依赖他人,不光是依赖自己熟悉的亲人、长辈,甚至连同龄的小伙伴和同班同学都很依赖。
比如,你问他们的意见,他们总是会说“你觉得怎么样”、“这事靠你了”。正如开头宝妈的吐槽,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普遍会责任心不足,主动性差,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身边的人帮他们解决一切。
更严重的是,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他们的个人意识会非常薄弱,甚至会因为他人一点小小的反应就会陷入到严重的自责和内耗当中。
连成年人都很难应对这样的情绪波动,这对孩子的成长就更是非常不利了。
所以,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言语和性格倾向,一定要及时制止,帮助他们改正。
信口开河
稳重是一个优秀品质,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两个层面。即便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也非常不喜欢那些喜欢吹牛的人,更不用说是孩子了。
有的孩子,或者是从别人那里模仿,或者是受到家庭文化“熏陶”,年纪轻轻就变得非常不稳重,加之社会阅历不足,对很多事情没有概念,导致会说出一些离谱的言论。
比如,一位小学生曾经在课堂上表示:“我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继承我的爸爸(的家产)。因为我的爷爷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我的妈妈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副行长,所以我想继承我们家的家产。”
该言论一经曝光立刻引发了热议,这种带有明显优越感的言论非常不像是一个孩子能够主动说出来的话,很可能来自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诸如此类的言论在十分“中二”的孩子们口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当他们无法以自己来举例的时候,就常常会把身边的人拉进话题当中,“我父母”“我同学”“我表哥”等纷纷都会成为他们言论中的主角。
所以,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养成脚踏实地的习惯,无论是在表达还是在实际行为上。
否则,有朝一日他们也有可能将身为父母的你作为自己吹嘘的资本。
说法没有分寸,性格乖张
很多父母在衡量一个孩子的品质时,也会以“听话”与否作为衡量标准。孩子会叛逆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无论如何,不应该做出太过激的事情。
偏偏有这样一部分孩子,在接触外部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了与暴力相关的一些因素,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将其视为很“酷”的一种行为。
他们将目无尊长、顶撞长辈作为是彰显个性的一种途径,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形成暴力乖张的性格,导致长辈和父母与其完全无法沟通。比如他们可能对身边的亲戚说“你又不是我爸妈”、“凭什么管我”。
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确定,孩子这种语言习惯形成的根源,其次是不遗余力的改正,哪怕是要用一些有点狠心的手段,因为这样的行为再纵容下去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童年是孩子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子女的言论,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否则别怪孩子长大后命苦、不争气了,这一切都源自童年阶段的不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