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晚,央8官宣《玫瑰的故事》收官。
这部由亦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近期热度居高不下,相关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被广泛讨论。
刘亦菲饰演的女主玫瑰(黄亦玫),出生于书香世家。
家境好、长得好、学习好、能力强、有思想……
原以为集齐了各种大女主标签的玫瑰,会像所有爽文女主角一样,一路开挂到底。
不曾想,她这一路,竟走得如此跌跌撞撞。
从热烈张扬的21岁,到洒脱坚强的40岁。
从天真少女到单亲母亲,从职场小白到创业合伙人。
玫瑰这19年,泪水不比欢笑少,好运不比困难多。
但好在,她始终保持着人间清醒,尤其是她的育儿观,更是令人心生敬佩。
玫瑰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将家庭教育里最难解的几个问题,回答得精彩透彻!
如何把握爱的尺度?
关于爱女儿,玫瑰的心里显然有一把尺:爱,但不盲目。
丈夫方协文,同样很爱女儿,但他的爱却显得过于“鲁莽”。
剧中两个情节,体现出夫妻二人在育儿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情节一:
玫瑰出去面试,方在家带女儿。
做饭的时候,女儿跟进厨房,拿起一枚鸡蛋,充满好奇地观察了起来。
一不小心,鸡蛋滑落,摔碎在地。
方很生气,开始训斥女儿。
玫瑰回到家,刚好看到这一幕,耐心地安抚好了女儿。
情节二:
女儿不小心将牛奶洒在了身上,大喊着:“妈妈,牛奶洒了。”
玫瑰温柔地说:“没关系的,妈妈上次教过你怎么清理的对吧,走,咱们去清理一下。”
玫瑰把水龙头打开,女儿开始自己清理衣服上的污渍。
方见到这一幕,显然很不理解,质问玫瑰,孩子这么小,自己会清理吗?你让她做这些干什么?
玫瑰却很坚定地说:“孩子要从小培养自理能力嘛!”
从这两件小事可以看出,方是典型的“抓小放大”:
孩子不小心摔了一个鸡蛋,他揪着不放,却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以为然,觉得孩子还小不用学这些。
玫瑰却能很清醒地“抓大放小”: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半点都不含糊,但对于非原则性的、非主观性的小错误则不会和孩子纠缠。
爸爸的育儿理念,既容易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自主意识。
这一局,玫瑰完胜。
如何告诉孩子离婚这件事?
玫瑰和方协文的婚姻,最终走到了尽头。
离婚,面对年纪尚小的孩子,该如何开口?
玫瑰没有隐瞒和欺骗,而是坦诚地,和孩子展开了一场心灵的交流。
她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小初,你第一次听到离婚这个词的时候,刚刚4岁。
很多人劝我不要让你过早了解成年人的世界,但我选择对你坦诚,希望你跟我一起接受生活的改变。
不同的人对于这个词有不同的认知,我认为的离婚,只是一段关系的终止,而不是人生的失败!
我们的一生只是在这世间的匆匆一瞥,一切都有终点,才会格外珍惜眼前!我亲爱的女儿,不要惧怕,所有的离别都是因为我们相遇!
玫瑰告诉女儿,离婚只是终止一段错误的关系,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开始,这不是人生的失败。
同时告诉女儿,人生无常,一切皆有终点,因而我们要更加学会珍惜!
现实中,有太多的家长,总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位了保护孩子,也为了逃避尴尬,总是会习惯性地选择隐瞒生活的真相。
但其实,孩子的认知能力和修复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你以为孩子不知道,其实她什么都懂。
与其欺瞒,不如给予孩子直面生活的勇气。
真诚永远都是最好的解答。
如何向孩子讲述死亡?
傅家明,玫瑰深爱的人,同时也是女儿的好朋友。
不幸的是,他去世了。
该如何让女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死亡呢?
玫瑰再次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小初,死亡不过是一场告别,生命是世间万物通过一个躯体,承载灵魂的过程,死亡只是交还这具躯体的时刻,我们不需要去一个特定的地方怀恋他,心里有就永远有。
像傅家明一样,妈妈也做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希望你能理解,在我们告别的那天,满足我的愿望。
小初,希望你回首半生时能像我一样,庆幸自己有过那些遍体鳞伤,却酣畅淋漓的经历,而不是在安然无恙中度过一生。
愿你也能找到家明这样的人,一个能把整个世界带到你面前的人。
死亡、遗体捐献,这些在很多家长看来讳莫如深的话题,玫瑰却平和地、坦然地向女儿诉说着。
而方协文,则像许多家长一样,他觉得死亡是阴暗的东西,不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些。
但不说,不代表不存在,不代表不会发生。
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常态,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都在上演。
理性看待死亡,它只是一场告别,你可以悲伤,但悲伤完之后,活着的人依然要回到生活的正轨,热情洋溢,积极向上。
这样正向的生命教育,远比捂住嘴巴、堵住耳朵更有用。
玫瑰的教育方式,一点一滴,不着痕迹,却都实实在在,将那些家庭教育中最敏感的难题一一解开。
故事的结尾,主演刘亦菲有这样一句留言:
“去热烈地创作自己的人生吧,生命自带花香。”
送给每一位父母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