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阶段的孩子最难带、最不好教育?答案很可能是青春期。
婴幼儿阶段的孩子,父母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身体上的辛苦和劳累,而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无力、疲惫、愤怒,是心累。
“谁让你进我的房间的!”
“谁让你动我的东西的?”
“谁让你拿我的手机的?”
“你别管了,别唠叨了行不行?”
“你管这么多干什么?”
这都是青春期孩子的常见语言。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了?怎么就突然从一个“小不点”变成了一个“易燃易爆物”呢?
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又急又气又无力,父母忍不住想知道:在孩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青春期大概是10-20岁这样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简单来说,就是不断探索、发现、确定“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能力,我有什么样的权利,我有什么样的价值。
他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否则当别人在已经工作了,他还非常的迷茫,会在竞争中落后。
他就像一个在赶工期的工人,必须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他“自我大厦”的建造,因为工期非常的紧,凡是干扰他这个过程的,他都会非常的生气。
父母在青春期这个阶段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空间、给他更多的权利、给他更多的耐心、给他更多的鼓励,让他更快完成搭建。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做到“傻白甜”。
第一个,傻,就是学会装傻,示弱。都说“撒娇女人最好命”,其实撒娇的父母也更容易培养出聪明能干、有能力的孩子。
比如说下班回家,你就往沙发上一躺就说:唉呀,今天太累了,一会儿还要做饭,还要洗衣服,还要晾衣服,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谁来帮帮我啊!父母表现出一种柔弱、弱小的状态,孩子可能就会主动承担起一些责任,承担起一些家务事儿。
再比如周末带孩子出去吃饭,到了饭店就跟孩子说:不会扫码,或者说有点看不清这上面的字,你来扫码点餐吧!然后等会儿吃完饭对孩子说,今天钱不够,用你的零花钱来付账吧,你也是个大人了,今天请我们吃顿好吃的。
这看起来是装傻、示弱,其实都是在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这样孩子也会有一种能力感、自信心以及责任感,他觉得自己是被当成一个大人,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
这样他自我探索空间变大了,跟父母的摩擦就会变少了。
第二个,白,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空白、留白、虚心,经常要向孩子请教。
很多父母总是想装聪明,总想在孩子孩子面前显示自己很有能力,显示自己什么都懂。面对孩子,会有意无意的去贬低,或者说就看不到孩子的成长、进步,经常说:你什么都不懂,你还小,你不会,你不行等等,或者说试图利用父母的过去的、可能有用的、或者没用的经验来指导孩子——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过的饭比你吃过的盐还多,都在不停地去抬高自己的地位。
其实恰恰相反,越是这样孩子只能活在你的阴影之下。父母要学会虚心,一定要学会变得空白,虚怀若谷,不停向孩子请教。
比如有的父母也会担心孩子会早恋,他们上来就一顿噼里啪啦说教,孩子是很讨厌别人用教训、指导、命令式的语气来说教的。
父母可以这样说:最近听说邻居家孩子早恋了,我也非常担心,早恋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到底会不会影响学习?
父母表现出好像什么都不会一样,虚心去请教孩子,一方面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一方面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讨论、探讨,同时给他一些引导,那这种方式孩子是更愿意接受的。
原则就是要留白、要谦虚,把孩子当成一个领导、当成一个专家去请教他,去尊重他,去赋予他一些权利、尊严和价值感。
第三,甜。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学会嘴甜,多鼓励,多看到孩子的优点。
刚才提到了青春期的任务就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父母能做的更多的是给予他鼓励,经常跟他说:这个地方干得非常好,能够增强孩子的这种自信心,让他能够更快地更好地完成这个项目。
有的父母恰恰相反,天天挑剔,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想他哪有信心?他能不反抗吗?能不对抗吗?能不和你对着干吗?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成为一个傻白甜,指的就是父母要多鼓励、多请教、多尊重、多示弱。
有一句话说,如果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他要踩着一个成年人的尸体,才能完成这段成长之路。
对父母来说青春期是躲不过去的劫难,而父母如能够正确对待这次考验,那不管是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会有巨大的蜕变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