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常做这3件事的家庭,孩子真的很难自觉……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拖延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小毛病。

哪怕是我们做家长的,生活中也会有那么几个瞬间想“摆烂”:碗筷等会儿再洗吧;工作拖到要通宵;减肥计划一拖再拖……

放在小孩子身上,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磨蹭”。

孩子磨蹭,是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

有的孩子起床,喊了20分钟还不起来;眼看就要迟到了,出门动作还是慢吞吞;放学回家写作业,更是左顾右盼、东摇西晃,无论大人怎么急,孩子们还是不慌不忙,气定神闲。

关于这个问题,往期文章也谈过很多次。

一个磨蹭的小孩,有可能是“天生的”,有的孩子本身的生长节奏比较慢,天生“慢半拍”;有的孩子是因为年龄小,对时间的认识不足,主观时间没有与客观时间相统一;因为性别差异,男孩可能比女孩自制力更差一些……

也就是说,孩子的磨蹭,并不完全都是他的错,很多时候是由他们的成长规律决定的。

但也有一些外在原因,如家长的不恰当行为,也可能会导致孩子拖拉、磨蹭,尤其是下面这三件事。

01

家长太关注孩子的错误

让孩子信心不足,并产生畏难情绪

孩子如果总是拖延,可能是畏难情绪在作祟。

为什么畏难情绪会影响拖延呢?

当孩子认为一件事很难时,第一反应就是“我做不到”,接着担心失败之后会遭受批评和打击,于是,逃避就变成了他的王牌。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当他避开这件事的时候,和这件事相关的不愉快的记忆也被避开了。

认识一位妈妈,学钢琴是她儿时的期盼,她非常希望孩子能圆自己童年的梦想。

她花了很多钱送女儿去学钢琴,甚至用几个月工资为女儿买了一台钢琴。

可是学了一段时间,女儿几乎毫无进步,尤其是要学新曲子时,孩子总是不愿意开始。

她渐渐地失去了耐心,经常批评女儿:“你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地方还弹错?”

女儿对练琴越来越排斥,她也越来越急躁,几乎每天练习前,女儿都要磨蹭半天,三催四请。

有一天,看到女儿坐在钢琴前心不在焉地玩手,她忍不住动手打了女儿。

女儿委屈大哭:“我真的学不会……”

妈妈这才知道,孩子对练琴产生了恐惧感。

一提练琴,女儿的情绪就和“练不好的挫败”联系起来,内心涌起对失败的害怕和焦虑,不肯全心投入甚至宁愿做点儿别的事情。

孩子无法控制要开始或完成一件事情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拖延就变成了一种防御。

这种情绪的产生和孩子自身能力有关,也与家长平时教育中过多的打击和否定有关。

写作业拖拉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他总是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或是有太多写不完的作业,父母又给了他太多负面的评价时,他就不愿意主动写作业。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磨蹭、拖拉的毛病。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能做好某件事,他又怎么可能主动去做呢?

换一句话,面对一件事情的消极情绪越多,孩子越是会不愿意开始。

02

过多的包办

让孩子失去了主动做事的责任心

有的孩子做事不自觉,是因为他认为这件事的责任不在于自己。

网上有这样一则视频,一位妈妈因为女儿上学总是磨磨蹭蹭,这位妈妈就在女儿准备出门上学时,用了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她学着女儿平常磨蹭的样子,慢悠悠地穿衣服,女儿在门口急哭了,一直在催,让她快一点。

孩子磨蹭、拖拉,大人无奈“躺平”之后,他们反倒变得积极主动了。

当家长抽身之后,孩子才知道,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完成,那么结果也会是自己承担。

反观生活中很多孩子的表现,他们似乎不怕磨蹭带来的任何后果,因为他们知道背后有兜底的父母。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指出:

“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做了父母之后,大家几乎都逃不过为孩子忙里忙外的宿命,忙着忙着,就不自觉地把孩子身上的责任揽了过来。

很多孩子散漫、磨蹭,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

当他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好了,自觉的能力就消失了。

家庭中,如果父母包办太多,或者看孩子动作慢,心里着急,就冲上去帮孩子三下五除二地做好,从小没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等到需要孩子自己做的时候,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这样一来,孩子便形成了心理上的惰性,想着就算自己没做好,父母也会来帮忙,最后的结果是:“只要你不催,我就不动。”

就像上学这件事,家长能做的事情,是准备早餐,送他去学校。中途适时提醒,给予引导和帮助,你把你该做的做完,剩下的责任,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起来。

如果事事都由大人去掌舵,孩子就能心安理得地等着被安排。

想让孩子做事自觉点,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清晰的界限感,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

不然,无孔不入地“照顾”,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和惰性。

03

过多的催促,让孩子开始消极抵抗
磨蹭成了一种隐形攻击

我们常常发现:父母越是着急,孩子反而越是慢吞吞。

其实,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是讨厌被人命令的。

用写作业这件事来举例,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孩子去学习,这件本来可以是孩子主动去做的事情,完全变成了“被动”,孩子的主动性就在长期的催促声中消磨掉了。

“你怎么还不开始写作业?”

“这都几点了?”

“你不是说以后要按时写作业的吗?”

有些孩子会觉得:我明明自己会做,你一催,我就不乐意了。

心理学中,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我们因为自己的意愿,自发地才去做一件事;外在动机,则是我们会因为某个外在原因,而去做出某个行为。

催促不知不觉地将孩子的“内在动机”变成了“外在动机”,最后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做事情不情不愿。最令人担忧的是,父母的催促声不总是心平气和的,反而非常刺耳。

很多父母一边催,一边愤怒地吼骂,仿佛在逼迫孩子“就范”。

当父母愤怒时,孩子内心也会有愤怒的感觉,他们往往不会直接与父母冲突,而是选择了一种隐形的反抗方式——磨蹭和拖延。

当孩子感觉不被尊重,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没有一点自己做主的权利,就会用磨蹭来消极抵抗,表达自己的不满,争取自己的自主权。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催得越多、越急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出爱磨蹭的小孩。

孩子们通过拖延和不作为,自主意识反而得到了加强,拖延是他们获取掌控感的一种方式。

《拖延心理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拖延常常是一个人的独立宣言,一个人试图通过拖延来告诉人们,我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我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

因此,孩子的磨蹭的背后,也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他们试图用磨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提醒家长改变教育方式。

比起一味地“要求”“催促”“说教”,大人需要换个方式与孩子沟通,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更要注重方法的调整。

磨蹭的小孩,并不是坏小孩,他们只是短暂地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帮助。

家长多了解原因,才是根治磨蹭的良药,你能理解他,你才能帮助他。

养育一个“磨蹭小孩”,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们彼此都要“慢一点”。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常做这3件事的家庭,孩子真的很难自觉……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