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钱志亮:自控能力强的孩子,原来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相当普遍的,如乱发脾气、上课说话、无故招惹别人、说难听话、做事缺乏坚持性等。

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当今儿童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儿童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情绪自控、言语自控、行为自控。

自我控制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对于儿童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积极同伴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去要求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关于自我控制,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试验”。被试验的孩子面前摆着一块糖,并且被告知如果在5分钟之内忍住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糖。

经过追踪调查,那些能够很好地克制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吃第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许多人都考上了大学,有着较高的声誉、社会地位及财富;而那些忍不住吃掉第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多表现平平。

这个试验说明了自我控制能力对一个人发展的重大影响。

就个体的发展而言,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将极大地推动个体的学习和工作,使其有效地把握自己,促进其身心健康,使其身心达到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抵制诱惑。

如对玩具、食品、好玩的活动等进行有意识的控制;面对选择是否犹豫不决,是否具有果断处理问题的品质;对爱发脾气的个性的控制,对依赖心理的控制,对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的控制等。

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训练。

01

情绪自控

包括不随便发脾气,忍让

经受得住批评,承受失败与挫折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时要宣泄其不满情绪。

但孩子的宣泄有可能受阻,因为他的情绪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情绪的发泄可能较为频繁,父母难以忍受,于是造成感情冲突,结果可能是父母情绪占了上风,而孩子情绪没有发泄出来,抑郁纠结,逐渐积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发。

这样下去是危险的,孩子的情绪不仅得不到宣泄,反而越积越多,情绪发展有可能走向消极方面。

因此,发展儿童的情绪智力,应特别重视家庭情感氛围的作用和影响。要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解、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有目的地帮助孩子实现其情绪的宣泄。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面对孩子过激的情绪表达,父母可讲究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等。

譬如告诉他们,当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暗暗说“不能打人”或“不能摔东西”,或者在不愉快时想想愉快的事情。

02

言语自控

不骂人、不讲脏话、不插话

有的孩子很容易和别人起冲突,起了冲突之后就控制不住自己要骂人、说脏话。

有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会不断地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插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大声地抢话。

一般,孩子的脏话没有恶意,但是父母不可听之任之。专家认为:如果孩子长期不受约束,会在性格发展上出现缺陷。

对于这样的事情,父母不必过分苛责孩子,通常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脏话,只是一种模仿行为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该由此反省一下,以后一定要格外留意,为孩子提供健康的语言环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不要粗暴地指责孩子,而应帮助他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

如果孩子继续使用粗话,那么您就应该严肃地告诉他:“这样说很不好。”

言语自控中,除了不骂人、不说脏话外,不随便插话也是一项要求,特别是针对学前的孩子。

当孩子打断大人们的谈话时,大人通常会生气地说:“不要无礼,打断别人的谈话是很不礼貌的。”

但是打断插话的人同样也是不礼貌的。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时,不能用粗鲁的方式,可能这么说会好一点儿:“我希望能把话讲完。”

事后要教导他们,应在大人讨论的间歇时说话。这样,既不失礼貌,又可以让大人倾听,这才是懂礼貌、有教养的孩子。

03

行为自控

包括规则意识,坚持性,无侵犯行为

与成人相比,儿童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冲动性强。

儿童在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而不像成人那样,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

针对儿童行为的这一特点,家长要教育孩子,学着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

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他人的经验,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并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自制力呢?我们建议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1)以身作则

要教会孩子自控,您得向孩子展示自控,因此家长要当一个活生生的自我控制的榜样。

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现会影响孩子自控力的发展。

比如,有位妈妈跟朋友打牌,孩子就坐在电视机旁做作业;周末您没按时起床,孩子也趁机躺在床上看小说,放弃英语早读……

所以,凡是冲动的、情绪不稳定的、行为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先教育自己增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制力。

(2)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孩子对人世间做人的道理还较懵懂,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还要靠家长的严格要求和反复训练。

首先,要有规矩。

习惯在父母所设之规矩下生活的孩子,会知道生活是有很多界限的。

父母需要为孩子架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不准做那些他无法控制的事情。在孩子未上学之前就为他设限,等于是为他一生的自制力奠下根基。

其次,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

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使用自行负责和违者受罚的方式管教他们。这两种纠正方式让他们有自己的选择。

小孩子经由这些选择,便知道哪些行为会对自己造成负面的后果。

最后,有适当的惩罚。

孩子若不尽责,就限制他的自主权。

不过方法一定要积极,让他仍抱有希望,可以对他说:“我们再试一次,看看你是不是已经可以好好运用这种自由了。”

等到几天、几星期、几个月过去了,只要你认为时机已成熟,就可以再给自主权,并且告诉他,你认为他现在已经可以运用这种自由了。

一定要让他知道,他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若不能控制自己,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因为你的态度代表了对他的期望、信赖和爱。

(3)要以理服人,巧用激励

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

例如,要求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会形成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幼儿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父母在激励孩子时,也要讲究一点儿语言的艺术。

举个例子,小阳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当他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父母时,父亲高兴地说:“我儿子真棒,真有出息!”这种表扬毫无余味,对孩子并无多大激励作用。

如果在后面再补上一句:“当了班长,就该用一个班长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这既包含着父母的信任和期望,又给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激励其更加努力进取。

(4) 延迟满足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

当孩子有些不能立即满足的欲望,一段时间得到实现后,就有了这样的体验:想得到的东西,等些时候会有的。于是就形成了等待的习惯。

比如,孩子想得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父母并没有立即满足他,而是让他克服吃手的毛病,或提一些额外条件。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做了,父母便应及时兑现自己的承诺。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钱志亮:自控能力强的孩子,原来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