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把孩子当“外人”养,竟然好处多多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都习惯在公共场合对孩子进行训斥,认为这样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变得更加懂事。

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直接的教育方式,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前两天,我陪孩子去上兴趣班时,亲眼目睹了一位年轻妈妈对儿子大声训斥的场景。她不顾周围人的目光,用刺耳的嗓音责备儿子学习不认真,浪费她的金钱。

这一幕让我深感震撼,也引发了我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也有自尊心和面子。在公共场合被父母训斥,会让孩子感到无比尴尬和难堪。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可能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家长当众训斥孩子,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因为害怕被责骂而暂时妥协,但他们的内心并没有真正接受和认同家长的教诲。

相反,他们可能会因为感到被羞辱和伤害,而与家长产生隔阂和抵触情绪。

01

总是对他发脾气

别怪孩子不亲

一名知乎网友曾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故事。

她小时候,妈妈就像个暴君,整天对她骂骂咧咧,什么难听的话都说。

刚开始她全盘接收,不做任何反抗,觉得妈妈是为自己好,但心里特别压抑不舒服。

后来大学毕业,家里给她找了份离家近、待遇也不错的工作,她硬是不肯回去,只身跑去北京。

日子过得很苦,她拼命忍着,从不跟父母讲。

妈妈责备她翅膀硬了,不想着跟父母近点,孝敬父母。

她一听到这些语音,进度条还没拉满就直接关掉,不想听下去,甚至有拉黑妈妈的冲动。

在她看来,口口声声说“爱”的妈妈,却总把情绪垃圾往自己身上倒,完全不顾及她的感受。

哪怕她无数次说服自己,要接纳妈妈、学会和妈妈和解,但最终始终过不了心里那一关。

为了避免更大的冲突和更强烈的抱怨,她只能选择关闭心门,躲得远远的。

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位妈妈的控诉:

“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他却翻脸不认人,出国后把我拉黑,从不主动联系我。”

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白眼狼儿子”的故事。

可儿子事后回应说,是因为受不了家里对他的压榨和情绪暴力,一言不合就打他骂他。

既然自己长大有能力了,自然是要远走高飞,没必要继续迁就父母,委屈自己受折磨。

这种心理其实不难理解。

孩子天生敏感、脆弱,长时间暴露在父母的负能量中,早就尝遍了痛苦和绝望。

出于自救的本能,只要能抓住一块浮木逃离困境,他肯定会奋不顾身。

哪怕要放弃和父母的联结,他都会下意识地撒腿就跑。

02

压力下长大的孩子

未来更艰辛

说到如今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教育现状,心理专家武志红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家长只对孩子施加压力,却缺乏对孩子动力的尊重与呵护。”

深以为然。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通过自己来到世上,自己就可以随意指指点点。

一旦孩子反抗,表示不服,家长就想方设法打压孩子,告诉他:

“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

虽说天下无不是父母,但过分苦待、中伤孩子,只会把孩子养得越来越颓废、自卑、消极。

一位老师讲述道:

她有一个女学生,平时很聪明,成绩也好,只是上课从来不会举手发言。

为了鼓励女孩,她向学生妈妈建议可以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

没想到她一张口,女孩妈妈当着女儿的面就开始抱怨:

“她从小到大都是这副没出息的死样子,根本站不到台前去,上去了也是丢人现眼……”

女孩看了看妈妈,眼里的星光骤然黯淡下去……

原来,这才是她从不主动举手的真正原因:

有一个经常贬低、打击她的母亲,她很难生出自信。

心理学有个词叫“毒性压力”。

一个孩子如果长时间遭受强烈的、频繁的,或长期存在的压力,身体和心理一定会出现不良反应。

比如常常感觉被拒绝、不被接受、被遗弃、孤独、悲观,甚至有病态自责,认为自己没价值、没意义,活在世上就是累赘。

特别是从小就被父母苦待的孩子,很容易把这种感受转化为自我认知。

父母指责、嘲讽的言语,会让他觉得“我不好,我不可爱,我该被骂”。

父母嫌弃、讨厌的眼神,更让他产生羞耻感,认为所有的问题、错都跟自己有关。

最终,他相信了父母给的“差评”,很难认可自己,彻底失去相信和接纳自己的动力。

正如玛格丽特·米德所说:“孩子不是凭空长大的,他们是在家庭中成形的。”

03

有远见的父母

把孩子当“外人”养

纪伯伦有一首经典的诗: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那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与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这首诗的意思是,孩子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但他有自己的意愿、感受、想法。

父母不能用自己的意见和经验,指使孩子做这做那。

把尊严、自信还给孩子,像接待外人那样平等对待他、爱护他,孩子才可能有美好的人生。

浙江有一个小男孩,考试考了倒数第二。爸爸知道后,问他上次考了多少,得到“倒数第一”的回答后,爸爸忍不住夸了一句:

“行,有进步。下次再上一个名次好吗?”

小男孩开心地应允了,3年后,他直接逆袭到全班第一。

如果不是爸爸接纳曾经学习不好的他,尊重他的感受,相信很难有如今闪闪发光的他。

我们做父母,不要高高在上俯视孩子,更重要的是蹲下来平视他,看到孩子的心情、闪光点。

把孩子当做暂时居住在家里的客人,温柔、亲切地陪伴他,和他聊天说话互动。

孩子才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享受每天的生活,获得满满能量茁壮成长。

在这里,给父母3个建议:

01

用正面的话语,取代负面评论

对待外人,我们都是说好话,不批评打压。

对待孩子一样如此,多说鼓励、支持、肯定的话,传递正能量。

孩子做的不够理想,可以说“这次有进步,相信下一次努力一点点,效果肯定更好”。

孩子伤心难过,陷入低谷,可以说“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难过,我特别理解,我陪你”。

孩子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往前走,可以说“缓一缓,让自己休息一下,到时再想办法解决”。

不管是谁,身处什么处境,都喜欢听积极正面的话。孩子更是需要。

保持稳定的情绪,用正面的话语引导、陪伴,孩子才能恢复信心,勇敢试错,不断发展。

02

子想做的事,让他尝试

好的家庭氛围,是自由、松弛,没有太多“不行”“不可以”的限制。

当孩子主动提出想尝试一件事时,最好的做法就是提前告诉他可能有的风险,或是给他示范。

确认他仍旧想要试一试,那就果断放手,给他一次体验的机会。

就像主持人白岩松教儿子那样。

儿子喜欢看武侠小说,整天废寝忘食地看,他从不干涉,而是允许。

在他的“纵容”下,儿子慢慢对小说里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很感兴趣,不断深耕,后来考上名校的历史系。

有人说,自由的孩子最幸福。

因为他可以跟随自己的热情,不断探索喜欢的事物,层层突破自己的局限性,最后成就更好的自己。

03

在人前,给孩子留足够的面子

面子,代表着孩子的自尊、情感需求。

有面子,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在别人心中有价值、有地位,是被接纳和认可的。

任何时候、场合,都不要当众给孩子难堪,给他留颜面,他才能在父母的尊重中,学会爱自己。

哪怕他犯了错,需要管教一番,也请关起门来说。

在人前肯定孩子,给孩子足够的体面,孩子才更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肯定自己的价值。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把孩子当“外人”养,竟然好处多多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