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说“妈妈,我不会”时,你的第一反应做对了吗?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妈妈,我不会!”

“爸爸,帮帮我!”

“这个太难了,我肯定不行。”

作为家长,听到以上几句话会怎么回复孩子呢?

孩子遇到难事习惯性退缩,我们会说:

“这有什么难的?”

“你试都没试,就说自己不行!”

甚至会搬出一句: “不要害怕困难,要勇敢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自己做好。 ”

孩子听到这些话,会勇往直前、斗志昂扬、踏平所有障碍吗?

并不会,反倒对“难”的事情更加抵触:

为什么大人觉得很简单的事情,我却觉得很难?

我真的能做好吗?

我做不到怎么办?

我一点都不勇敢!

我不要做!

对于已经有畏难情绪的孩子来说,这样帮助他,才能更有效。

允许孩子“畏难”:承认事情确实比较难

当孩子说,“作业太多了,根本写不完”,家长的一句“这不多,一会儿就能写完”,只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不理解。

认真对待孩子的感受,反倒能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

“是呢,看起来作业是有点多。”

孩子能立马觉得父母和自己站在一边,会更愿意倾听父母的建议:

“我们来看看怎么计划一下,能帮助你快速完成,留出时间来干点别的事情。”

允许孩子畏难的同时,也需要父母的示弱。

对于大人来说,很多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对孩子来说,确实是困难的。而真正的理解,是比“无所不能”更能抚慰人心的。

允许孩子“畏难”,承认这件事真的难,甚至家长也需要付出努力:“多次尝试”、“查查资料”、“向别人请教、求助”、“硬着头皮做下去”才有可能做到。

让孩子看到自己被接纳,让孩子看到做成一件事需要长久的思考和研究,甚至求助,比“你要有勇气尝试”更能鼓舞到孩子。

拆分任务

“我们不需要一次攀上珠穆朗玛,只是要攻克一个个小山丘。”

在一次采访中,曾17次获得美国音乐格莱美奖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如是说。

马友友的练琴生涯,充满着成就感:

“我父亲经常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是非常困难的,你要先将它分割成四个部分,这样你就可以先解决一些小的问题,一点一点,最后解决最难的部分’。这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方法。

最早,我演奏的是巴赫组曲,开始都只是演奏片段,一天两个小节,只练习15分钟,练完就可以去玩了。慢慢地,我将每天所学连起来,实际上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了很多……”

将一项比较难的任务,拆分成几个小任务逐一去攻克,既能让孩子感受到挑战性,又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攻克难题。

生活中,拆分任务也能让孩子更好地配合。

“把客厅收拾干净”,可以拆解成,“把玩具收进整理箱,再把整理箱放进柜子里”

“准备出门了”,换成“换上鞋子,背好书包”

“太晚了,赶紧收拾睡觉了”换成“刷牙、洗澡,然后躺好”

学习活动中,也有很多我们习惯性说的大词:

“认真审题”,不如拆分成几步:第一遍读题,看懂意思;第二遍读题,圈出关键信息

“好好复习”,不如给具体的操作步骤:回顾课本、多翻错题、根据自己的薄弱点练题……

看图写话不会,那从找出图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做起;然后写成一句句话;最后将句子连成篇……

给孩子具体的步骤和指引,不要不管,也不是代劳,而是让孩子看到自己可以具体去实施的每一步。

父母充当孩子脚手架

所谓“脚手架”,通俗来说就是了解孩子现阶段的水平,并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制定一个目标,进行一次或多次“实战”。

在“实战”过程中,父母可以搭建一个高质量的“脚手架”,给孩子一些引导,获得一次成果。每当孩子进步一点,脚手架就可以撤掉一点,直到孩子能独立完成。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拥有父母充当“脚手架”(从旁辅助)的孩子,更能完成没有父母就完成不了的任务。

比如,当孩子不敢独自骑自行车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陪伴并鼓励,在后面扶着跟几圈,“大胆骑,爸爸在后面扶着呢,你很快就能学会了”;

语言指导,“眼睛看向前方”,时刻观察前方路况;

直接展示,演示双手能通过控制车把掌握方向,让孩子认清骑车需要维持平衡和把控好方向。

当孩子确认好自己有做到的能力,不容易恐慌时,父母可以撤出,孩子也就有信心自己去练习。

父母学会做孩子脚下的支架,给他们搭梯子和台阶,让孩子一步步站在上方,帮助孩子一步步提升。

在脚手架帮助下,孩子很容易取得进步,获得成就感,收获经验,当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起来后,他就不会惧怕遇到的难题。

多复盘成功经验

孩子的能力是确确实实在增长的。

只是他们识别不了,而在大人的视角下,更多的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给出指导,而容易忽略他们一次次的成功。

如果孩子有了严重的畏难情绪,可能是以前的某些失败经历太过印象深刻。所以可以试试把目光放在孩子的成功上,总结经验,建立正面反馈。

比起失败,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多复盘孩子成功的经验,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用事实说话,去一次次确认“我能行”。

可以带孩子在纸上写下来:

1.孩子能做到的事:

认识了n个汉字

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

学会了骑自行车

2.在做这些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分不清楚“清”和“情”,很烦

收玩具的时候很累

骑自行车遇到状况想不起刹车

3.如何克服困难:

搞清楚三点水和竖心旁的区别

收玩具时把收纳筐拿来比拿着玩具找收纳筐省力气

多用几次刹车,熟悉手感;手放在刹车上,以备不时之需;“脚丫子”刹车也好用

把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列出来,能让孩子增强自信心;

而复盘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的过程,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

如果遇到困难只想“我不行”“我失败了”,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当积极想办法,把关注点放在“我该怎么解决”“有什么好办法吗”上,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

固定型思维的人规避挑战、痛恨变化,甚至觉得自己没能力改变现状。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愿意迎接挑战,因为这是向上的阶梯,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把每次失败都当成进步的机会,认为凡事皆有可能。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扩大舒适区的过程,期间需要面对很对不舒服的事情。

允许孩子畏难,让孩子多一些成功的经验,给孩子广阔的犯错空间,鼓励孩子先“粗糙完成”,再去精进……永远有尝试的意愿,他们自然可以活得百折不挠、成长得很好。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说“妈妈,我不会”时,你的第一反应做对了吗?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