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我亲手毁掉了孩子的内驱力...”12岁前,这些行为万万不能做,父母再忙也要看看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上周末,表姐带着外甥磊磊来我家做客,一进门就拉着我大吐苦水:

刚开学不久,班主任跟我反映好几次,说磊磊上课开小差,总是注意力不集中。

回家后我亲自看着他做作业,结果可倒好!一会抠橡皮,一会上厕所,不催他吼他,就拖着不做。

做了也是为了敷衍了事,错误百出!

表姐直呼血压上了180。

为什么有的孩子根本不用父母操心,总是能主动自觉地看书学习,而有的孩子,父母轮番上阵,苦口婆心,却还是拖延懈怠?

根源在于,孩子的内驱力是否被唤醒。

一个有内驱力的孩子,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根本不用父母操心,乐于迎接挑战,在学习中收获满足感、成就感。

相反的,缺少内驱力的孩子,则是被动的,老师和家长在后边推一步,他在前面才能走一步。

心理学教授安琪拉·达克沃斯曾在TED论坛上说:

“每个孩子强烈的学习兴趣,一定来自与生俱来的内部驱动力。”

确实如此。

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能够在漫长岁月中持续精进成长的孩子,一定有着强大的自驱力。

其实这种宝贵的能力天生就有,往往是父母一些后天的行为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

过度的物质奖励

生活中,不少父母总是用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比如写完作业就可以买玩具,帮忙做家务可以换零用钱等等。

但这种方式很可能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独居老人非常喜欢安静,可有一群小男孩总在他门前的空地上打沙包,很是吵闹。

几天过去了,老人再也无法忍受,可是直接让孩子们别玩了,他们肯定不会答应,于是他想了个法子。

老人把孩子们叫过来,跟他们说:

“你们的沙包玩得真好!我看的非常起劲,这样吧,你们来场比赛,作为奖励,我给你们每人五块钱。”

孩子们一听,玩沙包还有钱拿,都高兴坏了,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最后都拿到五块钱,开开心心走了。

第二天,孩子们又来了,又是一顿大汗淋漓的比赛,可老人却说,我没有那么多钱了,只能给你们2元钱。

孩子们有些沮丧,但也觉得可以接受,仍然心满意足地走了。

第三天,孩子们在筋疲力尽的比赛过后,老人表现出很为难,说:“你们表现很好,但我实在没钱了。”

孩子们一听,都气急败坏:“我们这么卖力,结果却一分钱都拿不到!以后再也不来比赛给你看了!”

老人的生活从此恢复了宁静。

孩子们一开始丢沙包,只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快乐,但后来,他们丢沙包的目的变成了金钱。

很明显,当孩子行为的动机被改变了,对原本喜爱事情的动力也消失了。

心理学把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孩子们天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快乐和满足,这是内部动机在起作用。

但如果父母常用物质奖励去激励孩子学习、做事,那么孩子的内部动机就会被削弱,慢慢转化为外部动机。

短时间来看确实能激发孩子的动力,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丧失兴趣和热情。

总是贬低孩子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曾发布《青少年蓝皮书》,通过对多个城市学生的调研,整理出了“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5句话”:

  1.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2.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3.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4. 真没用/笨!
  5.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评论区很多家长说,在对孩子批评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

之所以说这样的话,是为了唤醒孩子的羞耻心,让孩子更加奋发图强。

但事实上,这样的话反而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继而更加反感学习。

在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中,7岁男孩邹骁的妈妈,对他非常严格。

母子俩一起做作业,邹骁一个拼音拼错了,妈妈立马发火 :“怎么回事,这么基本的还要错?”

晚饭后作业没写完,还要罚写,邹骁委屈地抹眼泪,妈妈马上不悦:“你要哭哭啼啼的,咱俩就别谈了,你自己干去吧。”

在接受采访时,邹骁妈妈自己都说,自己有时会口不择言,会说一些很伤人的话,气头上来的时候,根本不管自己说些什么,只想发泄情绪。

孩子爸爸也表示:

妈妈从来不鼓励孩子,孩子本来挺喜欢学习的,结果越来越没自信。

镜头一转,主持人问邹骁:“你觉得爸爸妈妈理解你吗?”

邹骁好像一下被戳到了痛处,哭着说:“妈妈说我是二百五。”

孩子还小,他们不会区分事实和玩笑,加上对父母的话百分百的信任,就会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因此父母习惯性贬低孩子,根本不会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陷入自我否定,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从不缺乏学习内驱力,只是父母在旁给了他太多负面反馈,让他本能地把“学习”和“不愉快”联系到了一起。

慢慢的,学习动力被无情地磨灭掉。取而代之的是对“学习”彻底的绝望。

为了孩子的内驱力,请务必嘴下留情!

有远见的父母

懂得激发孩子内驱力

想要孩子在学习上变得自觉又主动,成为“自推娃”,智慧的父母可以这么做:

1. 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

成都一位妈妈曾发微博称,儿子升入小学三年级,刚开学一个月,就有了“厌学”情绪。

追问之下儿子才道出原因,原来是数学太难了。

儿子本来数学就很吃力,三年级感觉难度明显上升,有些吃不消。

如此一来,儿子的信心越来越受打击。

于是,这位妈妈开始陪着儿子一起做数学作业,看到儿子的进步时,妈妈就夸他:我教了一次你就记住了,我儿子真棒!数学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

当儿子有题做不出来,她就会在一旁鼓励,“做不出来没关系,想想上课的时候老师是怎么讲的?”

没有贬低,没有责骂,儿子的数学成绩在她的鼓励中逐渐提升上去了,而且还越来越爱做“附加题”。

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老师这么说: “差生是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才产生的,让一个差生变好,就是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慢慢地变好了。”

多给孩子一些耐心,让他先从简单的做起,当他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才会自发地去迎接更高难度的挑战。

让他充满信心,相信“我能行”,比什么都重要。

2. 注意边界,不要过度干涉

一个心理咨询师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很多家长为了看孩子有没有好好学习,经常会借着一些送水果、递牛奶的由头,去看看孩子到底有没有在学习。

其实父母这样的行为,是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实质上是源于自己的焦虑和不信任。

孩子感知情绪的能力很强,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了,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感,你越看着我,我越不想学。

给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和自主权,他能够决定的事情多了,他才更有动力。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我亲手毁掉了孩子的内驱力...”12岁前,这些行为万万不能做,父母再忙也要看看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