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父母这样设置奖励机制,分分钟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或多或少会通过礼物、金钱等物质方式激励孩子,一开始可能会有点效果,慢慢地就发现收效甚微了。到底哪一步出了问题呢?

有一本书我不止一次向大家推荐过,叫《科学学习》,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施瓦茨所写的,里面就提到一些对孩子比较有效的激励措施。今天我就以这本书为基础,跟大家分享一下,站在家庭教育、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的角度上,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激励孩子

对此,我会以自己的方式作为切入,帮助大家通俗易懂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奖励孩子最管用的方式是什么?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最管用的奖励方式是什么?

很多家长都有说到,旅游、美食、游戏、乐高、零花钱、玩耍时间、玩具、 钱、笔、陪孩子玩游戏、积分换礼物、时间银行、孩子喜欢的任何东西。

那我们看看学术大咖是怎样奖励孩子或学生的,这到底是管用还是有误区?他提到了好的奖励有三个因素,那么学术上研究说,好的奖励,应该满足这三个条件:

第一,自主权。自主权的意思是说,孩子觉得这件事情是可以掌控的。你用奖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本身,他觉得努力了以后是可以掌控的。

第二,胜任感。胜任感是他越玩越溜,他阶段性的去挑战,不断建立自己的内心的成就感。

第三,社交关联。社交关联未必是必要条件,但如果孩子在参加活动时获得了一种同伴的认可,哪怕是在线上虚拟的一些鼓励。

这三个条件,各位家长朋友可以稍微记一下。其实上一次在直播间连麦中国传媒大学设计思维学院院长税琳琳老师时,她也提到了一个好的游戏,也要满足四个条件:自主性、及时反馈、成就感、目标。

她所讲到的四点,与奖励机制的那三点是相关联的,自主权对应的是自主胜任感对应的就是成就感及时反馈其实与社交关联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斯坦福院长所说的社交关联,其实也是一种反馈,只不过这种反馈,未必是游戏机制本身给他的反馈,还包括了同伴的社交反馈。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如何给孩子设定激励小机制?对应这三点,给家长朋友们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如果让孩子做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一定是他自己有至少51%的意愿去做的,自己有掌控力的,这一点很重要。无论你用什么方式去激励孩子,如果挑战特别难,那么你用什么激励方式都不管用,如果挑战特别容易,他可能会开始,但一定是浅尝辄止。

所以,在学习、生活中去设立激发孩子去完成挑战的任务,这一定是具象的,要比他的能力稍高,但是要伸伸手能够得着的,需要付出努力的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具象、较难。同时要满足这两个条件才可行。

那么第二个建议是要关注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孩子完成任务后可以给予奖励,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去看看孩子每天或每周的状态。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尤其是刚开始前半部分的小目标完成之后,孩子的情绪、成就感是怎样的?

家长朋友们可以适当给予孩子一些语言的鼓励,对于孩子做事情行为的鼓励,这是在让孩子建立一种胜任感、成就感,我们不要把胜任感、成就感等同于是终极任务完成后,给孩子大大的奖励。

第三个建议是关注孩子在完成任务时是否有同伴。孩子如果在十岁以上,那么同伴对他的影响不管是好是坏,都是非常大的。父母的说教远不及同伴的引导重要。同样的,如果孩子在完成大挑战时,有人能与他一起,哪怕这个人是在线上的,我相信,最终完成的效果也会很不错。

现在有很多孩子在疫情期间,与朋友共同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几个人组群打卡,每天在群里分享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关联。

以上就是针对根目录,何为激励原理包含的三个因素以及对应的三个建议。

不要事事给孩子激励,

要把激励变成盲盒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两张图,可能会有些抽象,但是仔细一看却发现真的很有价值。

横坐标个人技能纵坐标任务难度,这很有意思。如果你的任务难度太高,个人技能太低,那么这个时候就会非常焦虑。如果你的个人技能太高,难度很低,就会感觉特别无聊。若能找到一个难度适中的点,孩子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慢慢地就会形成图上所显示的心流。

那么接下来,关于引导孩子成长用激励的方式,我会给各位家长朋友和教育工作者一些更详细的建议以及误区的提醒。

斯坦福教育学院院长把激励的手段分为了两大层次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在众多形式的激励当中,效果最强的是一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是指人天生就能理解衣食住行,你也可以理解成为马斯洛需求模型最底部的生存需求,譬如,水、食物、关爱。但是,一级强化物不能当作奖励

比方说,如果孩子放学回来后没有立即完成作业,我们就和他说不能喝水。或者孩子不坚持去运动或者练琴,妈妈就不爱你,这样做是错误的,并不可以作为激励或者是谈条件的因素。这就是一级强化物,虽然很有效,尤其是在那种极端情况下,用这样一种极端的手法确实是有效的。

但如今我们的孩子身处和平年代,不需要去用这种极端手段去激励他做一件事情,所以我们一般不建议大家用这种方式。并且,我们也不能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那种印象,各位家长朋友可以仔细回想一下,有没有一种情景,本来是要鼓励孩子去持续做一件事情,譬如持续练琴、持续跑步等等,等同于你给孩子设定了一种机制,但这种机制机本身与你对孩子的爱关联太强了。

如果说孩子本来的个性是比较内敛的,甚至还有点自卑,当他努力去做一件事情时,或许是为了获得妈妈的爱,担心妈妈不爱他。这第一个提醒是我延展的,书里面没有这么写。

尤其是多子女家庭,你会发现,孩子小时候可能会有这种倾向。同样的激励机制,我们也遵守了这个激励机制,满足了具备的三个条件,但你会发现,有两个孩子,他们会非常注重完成任务,获得奖励。

但另外一个孩子,相对来说他的性格会比较内向一些,他担心,如果我没有哥哥或者弟弟做得好,妈妈会不会就不喜欢我了?所以说,孩子这时已经不再关注他能获得什么奖励,他关注的是,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他会失去什么东西?在这方面我也深有感触。

有的时候,我们让几个孩子一起pk、做家务等,这是可以有的,但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我们也需要单独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

那么第二个提醒,对应的是二级强化物。斯坦福教育学院院长说的二级强化物,就是我们大多数朋友都有提到的,譬如说,玩具、旅游、糖果、玩游戏时间等,这些都算二级强化物。

在二级强化物里面,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在《科学学习》这本书里面,他比较支持,也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就是用代币机制。代币就是去参加很多的兴趣班,有些家长就让孩子每天在家里面持续学习做家务,持续阅读等等,这些都是代币。

在这方面,大多数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积分或者发代币。你可以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设计家庭的货币,货币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有十分十块,二十五十一百块,然后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可以获得家庭货币的奖励,积分、货币累积到什么程度能够分别兑换奖励、给予大惊喜等等。这是第二个建议。

很多家长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些做法在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实行才有用,但其实并不是。我们每个月敦促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到了最后可能会慢慢变成批评孩子,鞭策孩子。与其这样,不如花点时间用游戏化的方式做一个机制的设置。

少年商学院在2015年做过一场直播课,叫“青少年经济学思维课”。直播课结束后,我们每周会发布任务和挑战,我还记得其中一周的任务是让孩子,让每个学员设定自己所要建立的王国。他们需要给这个王国设计货币,这时候我们的孩子就会进行天马行空思考。比方说,喜欢足球的孩子,就会说,他要召集全中国或者全世界都喜欢足球的人,建立一个足球王国,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孩子这样说是基于兴趣,哪怕让他建立的王国是一个虚拟王国,但他觉得,王国货币也一定要有足球元素。

还有一个孩子说,我想知道现在全世界有没有岛国。这个岛国可能经济不太景气,人数也比较少。我们能不能去支持它,帮助它重振经济,基于它的地理生存环境来重新设计货币,这真的很有意思。在加拿大有一个出版机构,出了一套英文绘本叫《Citizen Kid 》儿童公民,其中有一本绘本就叫《How to Build Your Own Country》,如何建立属于你的王国?绘本蛮好的,各位家长朋友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下。

勿以善小而不为,家长朋友们不要觉得这些事情都是老师该做的,我又不是教育机构,我也不是学校,我怎么会去设定代币呀,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去设定属于自己家庭的货币,设计完,还可以打印出来,变成真的东西,用这种方式建立你们家的奖励机制。

同样地,引导孩子坚持每天阅读,坚持运动,坚持练琴等等,去尝试一下,我们经常说要提升能力而非消除行为,过去我们的孩子有拖延症,没有养成好习惯,是因为孩子在每一次出现让你糟心的事情时,你都只是批评了他,都是你来推他一把,这只能消除当前的拖延症而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提升能力。

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引进国外了百万字俱乐部,百万阅读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机制,意思是说孩子每年至少应该读100万字。我们在2017年把百万阅读引进来,并且做了相关课程。

在引进的时候,我们在国际学校做了很多调研,孩子读了100万字的时候,学校会做一张百万美元的大钞票,还会举行颁奖仪式,走红地毯,有的孩子三个月就读了100万字,每个季度都会进行颁奖,这是百万阅读俱乐部的一种仪式感。

你如果从100万到200万字,200万到500万字,他会有不同level的认知,比如说,孩子一年阅读了500万字,那么校长就会单独跟孩子玩两个小时,有单独的会面时间,你可以提任何要求,让他听你的。

有一个孩子搞恶作剧,他说,能不能让老师少管我们一天,能不能让校长做行为艺术,让校长把手绑起来,把嘴贴上,闭嘴一天或者闭嘴两个小时,校长也答应了,真的去做这样的行为艺术。这很有意思,孩子们也玩得特别开心。其实在家里面也是可以去设立这样的机制,这也是一种代币机制。

任何孩子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但这个百万富翁是阅读方面的,这是我们百万阅读俱乐部当时做的缘由。上面的图是我给大家关于激励方面的第三个建议。它有两个意思:不要事事都给孩子激励把激励变成盲盒

不要让孩子知道他会获得激励,或者说不要让孩子对激励的东西建立明确的预期。这是两个建议,也分别对应两个科学原理。第一个科学原理是,当你时时刻刻都有奖励的时候,孩子还没弄明白是件什么事情。

书上是这样说的:

“人们在最初参与一项新活动时,最容易掉进奖励的温柔陷阱里。这是因为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听不清内心真实的声音,而那些经验丰富的人们,早已明确自己的初心,面对奖励的诱惑,也不会忘记初心,客观接受,不会为奖励而折腰。

意思是说,我们如果事事都与奖励挂钩,那么孩子还没明白这是件什么事。人人都可能会干的事情,譬如做一些小家务,这些就不需要给予激励。但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事情,比如说把全家的衣服都洗了,并且还烘干了,这就可以适当的奖励。

每个人都应该生活自律,但是孩子为全家人都做了这件事情,这超出了个人做自我生活管理的范畴,可以给予小小奖励。但其实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长说的意思说,无论是自己做该做的家务还是为全家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到底是件什么事情,他还不懂。如果贸然地去设定激励机制,这样不太好。那有家长问,那到底怎么才能让他懂?一方面又让我激励孩子,另一方面又说别着急,小心掉陷阱,那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怎么破解?

孩子与家长应该去讨论彼此都认可的理念以及喜爱、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们之前在直播间与一位名叫吴伟的上海爸爸连过麦,他和我说,他和妻子、女儿用了五个小时,前两个小时在看电影,后面三个小时一起讨论家庭价值观,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再回到做家务这件事情,到底是件什么事情?每个人对事情的理解都不相同,那取决于有的时候有明确边界,比如说自己的袜子自己洗,但是你说孩子去为全家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到底是该奖励还是不该奖励,这就取决于你的家庭价值观是怎么认知事情的,这是最后一个关于奖励方面的提醒。

以上就是我讲的关于奖励机制的建议和看法,希望大家认真浏览,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父母这样设置奖励机制,分分钟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