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纪录片的意义非常深远,它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
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可以引导孩子正面思考,还能培养良好的性格。让他们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唤醒内驱力。
快到暑假了,给大家推荐几部优质的教育纪录片。
01
《18岁的流水线》
讲述了一群18岁的少男少女,因各种原因辍学后,去工厂流水线打工的心酸和无奈。
在流水线上,没有复杂的工作,不需要动脑子。单看每一项具体工作,也不是很费力。
但是,当每项工作重复几千次之后,就会变得很辛苦,身体上一直重复用力的部位,就会疼痛。
有的工种受伤更是家常便饭,稍不留神就可能会割伤手指。
孩子看完会明白,读书和不读书的差距,有的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荒废的时光正慢慢毁掉自己的人生。
02
《翻山越岭上学路》
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讲的是一群在上学路上历经艰辛、以命相博的孩子们……
孩子们一日日翻山涉水,一次次死里逃生,只为了用“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走过的上学路从来都是平坦的、光明的、安全的,这些孩子的上学路却是野兽横出的草原、汹涌湍急的江河、零下50度的雪地……
有了对比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幸福。这些孩子们为了我们唾手可得的学习机会,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相比他们,我们有如此优渥的上学条件,又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
03
《村小的孩子》
贫困地区一群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赴他乡打工,留下孩子们在家乡的村小里接受教育。
片中,我们看到了村小简陋的教室,破旧的课桌椅,还有发音不标准的代课老师。
当问及一个6岁的小女孩:
“你长大后想干什么?”
“像爸爸妈妈一样,去打工。”
然而,村小大多数孩子都有这样的梦想。在她们的认知里,打工就能赚钱花,也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了。
孩子看完纪录片,会知道:
有父母的陪伴、有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自然会热爱学习,珍惜读书的机会。
04
《出路》
讲述了了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国际大都市里的三个孩子的人生十年,让你看到三个阶层的孩子,“读书”是如何影响命运的。
第一个农村的孩子,15岁辍学,嫁给了自己的表哥。她的命运,注定和父母一样,一辈子走不出那座山,为生存而忙碌。
第二个小镇的孩子,家庭贫困,复读两年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第三个是家庭优渥的北京女孩,从小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初中,高中上的是美院附中。而她要对抗的,只有孤独。
看完让孩子明白,出身不好不可怕,家里没钱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拼命努力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
05
《大学》
从高考、毕业、入职、退休四个点切入,以三年的悠悠光景,诉说了四位清华人一生的理想,以及在他们身后属于这所大学的永恒青春。
向孩子展示优秀的大学是什么样的。优秀的人每天都在做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什么是“大学精神”?大学对我们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憧憬,孩子才能树立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
06
《读书的力量》
读书所为何事?
这个问题,不少先贤圣哲都讨论过。
宋以后的读书人,都信奉这四句教: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志向之大,将读书之用升华得相当高
周总理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现在问孩子们,为什么读书,恐怕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有人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寒窗苦读数十载,不如网红哗众取宠赚得多披星戴月前半生,终究还是要回归平淡的日常,打一份平凡的工,又何苦折腾。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读书吗?
《读书的力量》这部纪录片把书与读书放在人类文明史的宏大脉系中,从历史与现实、国家与民族、人生与社会等多维度深刻生动地阐释了“读书的力量”。
泰戈尔说:“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告诉孩子,在该读书的时候,就好好读书吧,不要因为贪图眼前的安逸,让一时任性地选择,成为一生的遗憾。
董宇辉说:
“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
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未来可期,拼尽全力!
当你为未来付出踏踏实实努力的时候,那些你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都终将在你的生命里出现。”
让孩子记住,我们的人生将如何度过,全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