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我们小时候挨打挨骂,却很少有心理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我从小就叛逆。

上初高中的时候就经常跟我爸讨论教育孩子能不能打这个问题,我爸总会拿我们邻村的一个人举例子。

这人走街串巷补锅,修理锅碗瓢盆。虽然没什么学问,但他教育孩子有他独特的一套方法,就是没事儿就打孩子。

最玄乎的是,这个人每个星期就把三个孩子叫来,问他们最近有没有犯错。孩子要是承认了错误,就打一顿;要是说没犯错,也打一顿,提醒他们长长记性。

通过这种方式,这个人把他的三个孩子两个送去了国外留学,都成了公司高管,还有一个创业成了老板。

他的故事在我们村简直成了很多人崇拜的对象,也成为一些人教育孩子的榜样。

我爸也常说,“你看看人家的孩子,一个星期挨几顿打,不照样成材吗?”

他还拿自己做例子,说有一次逃学去打牌,被我爷爷发现后用钢条狠狠地打了一顿,现在还记忆犹新,但长大后反而对爷爷非常孝顺,也从没见过有什么心理问题。

我常常想和我爸辩论,但迫于他的权威,不敢说太多,只是心里总不服气。

后来我读了心理学专业,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看法。现在在工作中,每次有家长问我:老师,为什么小时候我们经常挨打都一点事没有,现在的孩子却动不动就有心理问题,他们怎么这么脆弱?

听到这种愚蠢的问题我都很生气,问问题的人是压根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社会。

现代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怎么能一样呢?他们成长的环境差别很大,这怎么能用以前的方式去对待呢?那不是典型的刻舟求剑吗?

现在的孩子看起来比以前更脆弱有很多原因。

第一,我们现在的生活物质水平提升了很多,这带来了一个后果:我们的内心需求层次变得更高了。

用老祖宗的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前,我们吃不饱穿不暖,很多时候都在围绕生存的需求打转。

现在,物质条件提高了,我们更多地注重精神需求,更加看重个人价值、自尊、自爱、平等和权利等。我们追求精神自由,希望生活有意义,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所以很多时候父母教育孩子时要考虑到时代的变化。以前能饿不死就不错了,现在能一样吗?我们希望把孩子养成不仅是吃饱饭的,而且是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孩子。

第二个原因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变了。我小的时候上学,下午三四点就放学,作业不多,可能在学校里就差不多写完了,回家后有大把时间去田间地头,去村里和小朋友玩耍,那时候的我们是自由自在的。

而现在的孩子,从早上到晚,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以前,我们玩耍的时间多,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和很多朋友交流、交往。在同龄人的交往过程中,很多情绪可以得以发泄和舒展。

而现在,时间严重减少了,空间严重缩小了,人际交往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不出问题吗?

你就想象一下,两个工作,一个是原来每天上班八个小时,下班后没有额外任务,有很多时间可以去玩,可以和朋友交流;另一个是现在每天工作16个小时,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压力非常大,也没有时间人际交往。你觉得这样的工作能不出问题吗?

还有一个我们可能忽略的原因是,现在的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比如说男女平等、人权等方面。放眼以前的旧社会,那个时候我们遵从“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伦理道德,父亲在家庭中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利,孩子也默认并认同这个社会规则,所以即使被父亲打,他们也不会反对,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

而现在,我们更加看重平等,孩子通过各种网络和社交媒体了解更多,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再盲目服从父母的权威。

这种情况下,当父母打骂孩子时,会和孩子的认知产生严重的冲突,他们会不服,会愤怒,会感觉不公平,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所以现在的孩子所经历的环境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我们不能再用以前的教育方式去对待他们。

父母应该因地制宜,更多地平等交流,了解他们的特点,而不是埋怨孩子为什么这么脆弱。这样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冤枉,对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父母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方式的变化。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进行交流和教育,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孩子。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我们小时候挨打挨骂,却很少有心理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