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幼儿园好不好,重点内容有以下三点:
1.每日户外时长有多久,遇到下雨天怎么办;
2.老师稳定性有多强;
3.孩子不爱睡觉、不会吃饭、如厕不便会提供怎样的帮助。
至于,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多久会跟家长沟通一次;教学内容是否会参考幼儿教学指南要求。这些,都是在孩子入园之后才能慢慢感受到的。
要是目标幼儿园是公立园,能“打探”消息的渠道少的可怜,很多公立园在开学前不开放参观通道,家长连教室长啥样都不知道,更别说“视频开放”。
这两年生育率下降,入园孩童断崖式下跌,很多高姿态的幼儿园降低准入门槛。
报名之前会进行多轮摸底和互动,进小区或邀请入园,连“户口”都不是硬性门槛,“来报名就能上。”
毋庸置疑,适龄的孩童,已经成为“香饽饽”。
既然选择空间这么大,对幼儿园的考察还应该增加什么纬度?
说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角度,就是保育员。
众所周知,幼儿园老师们薪资不算高,那,没有编制,近乎“打杂”的保育员岗位薪资更少了。
以前,能看得上这薪资的人,大多是“闲在家没事干”的奶奶辈。手脚麻利,能有眼力见就行。
这就有个问题,“隔代”带来的教育鸿沟,真的不容小觑。
保育员会可能按照自己的认知和习惯,“教育”或影响孩子的行为。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认知被影响,就在刹那之间。
如果幼儿园保育员大多是年纪偏大的奶奶辈,可能就要注意了,是不是该岗位定薪过低,或者是园区的管理不能吸引年轻人。
上过班的人都知道,“拿多少钱,干多少事”。薪资过低,保育员的耐心和脾气具有“正比”的可能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宝妈加入,主打的是,与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方便照料,增加一点零花钱。
事实上,照料的可能性并不大。
保育员上班时间早于孩子上学时间,下班时间晚于孩子放学时间。幼儿园一般16点放学,多等一会到也无所谓,就是早上上学时间比较早,孩子闭着眼睛被拽起来,可怜巴巴。
还有一点,家长去幼儿园当保育员,会安排在哪个班级?
正常情况下,园区不会将母子安排在同一个班级。
为啥?
避嫌!
所以,要是有幼儿园将保育员安排在自家孩子的班级,看似“无所畏惧”实际上会引起其他家长的不忿或怀疑。
毕竟,谁都没有办法完全做到完全公平,如果自家孩子深处漩涡之中。
保育员能否为幼儿园加分,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说到公立园的一大优势,就是“老师稳定”,这里的“老师”并不单指班主任和副班,保育员也很重要。
如果孩子小班、中班、大班每一学期都换了一个保育员,个人照料习惯不同、对孩子个性掌握不够,会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保育员的稳定性”,很重要。
稳定的前提,是具有“爱心”。
全职妈妈们都知道,照料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保育员”虽然只是一份工作,但事情杂且多。
耐心和爱心要足够,才能守护好孩子们那脆弱的心灵。
如果保育员只把自己定位为“保姆”或“打杂”,不具有“老师”的属性,这样的保育员自然会成为幼儿园的减分项。
兔姐所在的班级,三位老师不但稳定,还能感受到老师对孩子们的关注。
从小班到中班,不仅能经常看到孩子坐在老师腿上嬉笑、撒娇,保育员也经常在节日的时候送给孩子们礼物。
圣诞节来临送了发箍和胸章,六一儿童节来临送了气球发箍。
“妈妈,我们班三个老师为都喜欢。”
不光兔姐喜欢,我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