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教育孩子的3个黄金法则,男孩女孩都适用,父母一定要及时把控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知老。

父母不同的养育方式,教育出的孩子可谓天差地别。

正所谓,真正的好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

这里的拼,并不是资产、权利,而是父母的教育观念、眼界和格局。

我一直坚信,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横空出世的,其背后往往有迹可循。

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所以,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先让自己成为孩子们都羡慕的“别人家的父母”。

当父母自己变得优秀的时候,孩子也会随着父母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在孩子有且只有一次童年这个关键期,我们该怎样教育他呢?

今天,送给大家3个教育孩子的黄金法则,助力你成为更好的家长,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不吝啬对孩子的赞美欣赏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而忽略了孩子身上的优点。

这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爱”的鼓励和赞美,就像植物的成长需要水分、阳光和土壤。

父母发自内心的真诚鼓励和赞美,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田。

有时候,一句善意的鼓励,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的时候,曾经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

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的感叹:

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应该都会有成就吧。

林清玄不曾想到的是,当年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然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

这个小偷看到关于自己的报道之后,如同被点醒一样,改邪归正。

一句善意的提醒,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些简单的行为,都可能会让一个无助的人受到极大的鼓舞。

改变一个人,有时候一句话就够了。

肯定的力量多么强大,如果家长能够把这股力量引导到孩子身上;

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孩子的优点,鼓励他、赞美他,你会发现孩子真的会越变越好。

马克·吐温曾说:“一句赞美的话,可以让我充实地活上两个月。”

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欣喜,我们也总是不吝啬于对孩子的夸赞。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夸赞,都是恰如其分。正确夸奖或鼓励孩子,可是一个技术活。

如何表扬孩子呢?

· 不要那种泛泛地夸赞,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

· 表扬孩子一定要具体、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最棒;

· 让孩子明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作家三毛在她的《一生的战役》中写道:

“这一生,丈夫欣赏我,朋友欣赏我,手足欣赏我,都解不开我心里那个死结。

对我来说,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三毛一生叛逆与痛苦的根源,都是为了与父亲抗争,为赢得父亲的赞赏。

孩子的愿望其实很简单,他们想要的,不过是父母的看见和肯定。

如果他们得到赞扬、尊重和认可,他们会非常乐意用行动向父母表现,自己有多出色。

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家长留言说,读了那么多关于育儿的书籍,为何还是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还是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成长?

其实,关键的因素所在,就是你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蒙台梭利博士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

孩子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来获得。

成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挥,使它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

仔细回想一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2岁的时候,当他正开心地探索周边的事物,这里摸索一下,那里尝试一下,你有没有对他说;“别碰,怪脏!”

孩子4岁的时候,正专注地玩着手中的积木,你一会儿让他喝水,一会儿问问他要不要上厕所,一会儿又让他吃水果。

孩子6岁的时候,做事情磨磨蹭蹭,我们会催促他快一点,而没有看到孩子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尝试跟上大人的步伐。

就这样,那些源于孩子神奇内心世界并自然流露出来的自发性,被成人的强势和不合时宜的干预死死压制住了。

成人认为每一件事情自己都能够做的比孩子好,想当然地把成人的那一套行为模式强加在儿童身上;

强迫孩子放弃他们自己的愿望和行动、顺从成人的意志、服从成人的控制。

却不知道,孩子自身有一种控制自己内心生活的东西:这就是他自我发展的能力

正是这种能力,引导他们去触摸某种东西,去熟悉它。

一个孩子的童年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父母?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样。

孩子最需要的,真的不是“完美的家长”,而是有“心力”的家长,一个真正能读懂自己的家长。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就像蒙台梭利一再强调的那样:

一是为儿童预备好一个适宜的环境;二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人为地为孩子正常化的成长设置障碍。

家长适当放手,孩子才有成长的空间。

想走进孩子的内心,除了适当放手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善于倾听。

正视孩子的声音,才能给与孩子恰如其分的共情。

正面管教》中说到:

“父母不愿意倾听、理解孩子的话,最终可能会丧失倾听的机会,到最后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和父母说。”

父母们不倾听孩子,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就永远无法走进孩子的心里。

勇敢地对孩子展示你的爱

不会表达爱,大概是很多中国式父母的典型特点。

他们情愿无私地默默付出,也不愿轻易的进行表达。

心理学家杰弗里·伯恩斯坦说:“只有爱是不够的,不表达出理解,孩子会感受不到你的爱。”

我有一个朋友对孩子要求严格,很少和颜悦色的和孩子相处,大多数时候是无端的批评和指责。

相对于朋友的火爆脾气,朋友家的孩子却表现得很内向、文静。

一起出门聚会,经常能听到朋友在大声的训斥孩子,却听不到孩子的一点声音。

孩子们一起玩耍,也听不到这个孩子的建议和任何想法。

生活在没有爱的表达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有消极的情绪产生,感受不到爱的孩子也很难对他人表达出爱。

教育孩子,我们不仅要让他感受到幸福,更要将爱的力量交到他的手中,这样他才能从容面对未来各种挑战。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呢?

1、爱孩子就要说出来。

爱孩子,就要勇敢的说出来。

“宝贝,妈妈爱你!”爱是需要语言表达的。

懂得表达爱的父母,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很多爸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会和孩子说出“我爱你”,但在孩子3岁以后会觉得很难开口。

千万不要这样,爱是需要用语言表达的,一句“我爱你”可以代替千言万语,融化孩子的心,给他成长的温暖。

2、爱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它是插入我们记忆深处的一页书签,时时提醒我们生活的意义。

生活是平淡无奇的,今天和昨天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苦恼和烦心总是不断。

但因为某个“仪式”的存在,让你觉得一切又重新开始了,仿佛与过去的时光做了一个了断,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仪式感并不难已实现,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难忘掉的美好回忆。

父母为孩子建立的仪式感,是家的味道。

比如,孩子每年生日的留影、重要的节日里,父母为孩子准备的爱的惊喜等等;

这种“仪式感”能够将家中所有的人紧紧地连在一起,彼此接纳、认可,并从中获得力量。

任何教育活动,如果对幼儿教育有效,那必须先有爱,心中有爱心,教育才有力量。

愿时光不老,愿曾经是孩子的你,心中依然有爱。

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孩子也在教我们如何去爱与接纳,成为更好的爸爸妈妈。

身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做好孩子的引路者领航人,成为孩子爱的导师,把孩子带向更广阔的世界。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教育孩子的3个黄金法则,男孩女孩都适用,父母一定要及时把控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