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回顾,我和海狸共读《论语》半年了,现在进度为《颜渊篇第十二》。
读《论语》并不是我对海狸的强制要求,一次偶然的选择,让我们共同坚持下来。
坚持这件事,收获的好处很多:诵读的习惯、坚持的毅力、接纳了古文、增强了语感。这也算“无心栽柳”了。
不管是“国学热”,或者“大语文”,还是新课标,具体的要求都包括了对古籍经典的熟练诵读。在做法上,我总结了一下:
1.广泛阅读
低年龄段的孩子,接受度非常广。蒙台梭利有个“可吸收的心灵”理论,在启蒙教育中广泛被接受:孩子会全盘吸收他所接触到的刺激。目前风靡的低龄段“双语”教学就是这个理论的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孩子越小,你提供的语言、文本刺激,孩子都能像录像机一样记录下来。
所以,孩子可能不完全懂英语,但是他能够说出来。同样,当孩子接触古文诵读,他也会好奇地吸收进去。
在开展阅读的时候,不妨把阅读面放开阔一些,让孩子接受更多的刺激,而不至于在上小学后接触古文,觉得很陌生、畏难。
2.现在开始
我和海狸开始读《论语》,是因为我早晨大声诵读。在选择晨读内容时,海狸就选了《论语》。
接触古文,有从容易到难的过程。我家的情况不一定适用所有家庭。如果可以,从现在开始接触、诵读古文,都不会晚。
至于入门的书籍,因人而异,一般地可以采用《幼学琼林》《笠翁对韵》《百家姓》《千字文》等。
还有一个契机,是“某叔小古文”的形式。通过故事来串讲一两句经典古文,把一些常用常考的古文分解在故事中,是一种启蒙方式。
但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这适用于应试。而我希望的,是孩子能够热爱传统文化。所以在这种故事启蒙后,会带着孩子尽量去读经典古文的原文。
3.串讲古文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论语》中关于串讲、启发,有最直接的表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如果学生没有到有疑问、没有到接受的程度,就不要强硬灌输。
我和海狸的学习也是如此。一开始,就是从第一篇一句句读下来,照着《论语别裁》的理解模式,我会讲一讲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跟学生讨论的。
通过这样的形式,尽量把《论语》里的对话变成一个鲜活的场景,而不是一条条割裂的语录。
比如讲到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句,我就带着把子贡和老师的关系讲一讲。
同时,选择了《半小时论语漫画》共读,辅助孩子理解。漫画浅显易懂,讲得不会很深刻,但“有趣”就足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海狸因此记住了:子路、宰我、子贡、颜渊等人的个性特征。读原文的时候,也会有一些联想。
4.温柔坚持
我一开始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坚持下来。经过实践,我发现了一个道理:低年级段的孩子,坚持的核心在父母。
坚持做一件事要足够长的时间,大脑才会形成记忆。不管学什么,也许入门容易,但是要坚持下来,都少不了刻苦、用心。
这个过程,就身体的感觉来说,大多数时候是不快乐的。
学习到三四个月的时候,海狸也有过畏难、放弃的想法。
这个时候,我没有勉强,但是我自己坚持每天朗读,语音的刺激在,何况孩子还有好胜心呢。他看到我的坚持,隔了几天,又回归了。
在朗读的内容选择上,也给孩子自主权。比如,有时候,孩子比较劳累,让他选择今天读哪些篇章,哪一个先读。被尊重的感觉也能获得孩子的支持。
写在最后:经过半年的坚持,海狸自己已经把诵读《论语》当作每日必做的一件事。
他让我看到坚持的力量,也给予我强大的支持:凡事不是准备得完美才开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