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这四类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暗示的力量太可怕!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人们常说,在成年人的交往中,最应该避免的就是口无遮拦和随意评判。

然而,在与儿童相处时,成年人的言辞却往往变得轻率和刺耳,这些话语,常常成为各种隐晦的暗示。而暗示总是具有某种引导作用,在不经意间就会让人受到影响。

一般而言,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们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就越大。积极的暗示能让孩子受益匪浅,而消极的暗示却可能造成持久的伤害。

尽管父母没有伤害孩子的意图,但在养育过程中,他们仍可能不自觉地将负面暗示传递给孩子,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

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有时就是这样在父母的不断暗示和强化下形成的。

特别是以下四种常见的暗示,父母需要格外警惕。

由于担忧,经常向孩子强调负面后果。

人们常说:“忧虑是一种负面能量。”

如果我们用“吸引力法则”来解读这句话,那么它的含义就是:当父母对孩子抱有消极的想法,担心他们会遇到麻烦、遭受损失或受到伤害时,孩子很有可能按照父母的担忧去行事,导致不好的事情接连发生。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并给予祝福,那么孩子的行为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和正面。

父母经常对孩子有各种担忧,例如他们担心孩子上幼儿园时会哭泣,离家后能否照顾好自己,放学后是否会买不干净的东西吃

即使在孩子面前,我们也常常忍不住给孩子一些“出于好意”的提醒:

“小心拿好杯子,别像上次那样洒了!” “注意点,别弄脏衣服。” “你连这种小事都做不好。”“算了,我来帮你。”

然而,父母越是这样提醒,孩子就越紧张,最终结果往往与预期相符。

因为这种充满忧虑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暗示,它暗示孩子可能会遭遇不好的结果,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自己的看法。

过分放大孩子的痛苦。

我曾目睹一些家长在孩子摔倒后,紧张兮兮地问:“宝贝,你摔疼了吗?都怪这地板。”

孩子本可以自己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玩耍,但在大人过度的关注下,他们反而变得娇气,哼哼唧唧,显得不高兴。

这种脆弱和娇气,不也是大人想象出来的吗?

一位哲学家曾说:“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会决定他未来的方向。”

父母应该始终以爱和信任来养育孩子。

有些父母可能会问:“我们难道不能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吗?”

当然可以提醒,但提醒孩子不必总是表达担忧,而应该多使用一些积极的语言:

“拿杯子时,慢慢走。” “这条路不平,我们小心一点。”

积极的语言往往包含明确的指导,这比强调负面结果要好得多。

给孩子们贴上标签,过分强调他们身上的某个特质。

孩子们通常通过父母的言行来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时,喜欢给他们贴上各种标签:内向、胆小、笨拙、脾气暴躁、沉默寡言等。

这些标签实际上是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它们在暗示孩子:你的天性就是这样,无法改变。

一位母亲曾抱怨说,她的儿子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比较霸道、固执,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和善,奶奶经常说他”性格不好”,有时甚至在客人面前这样说。

几次之后,儿子不仅变得更加沉默,而且越来越固执,不听劝告。

这种性格标签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当我们批评孩子的行为时,目的是减少这种行为,比如引导这个小男孩学会分享,培养他的同理心。

而当我们说孩子性格有问题时,就意味着他以后无论做什么都无济于事。

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比起武断的结论,孩子更需要的是你的爱和帮助。

德国作家西尔维亚·洛肯在《性格拼图》中写道:“你的性格塑造了你,但没有锁定你。”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用性格标签来限制孩子的发展。无论孩子早期的性格和气质如何,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孩子都能顺应自己的特点,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给孩子的能力设限

在一个真实的故事中,一位父亲坚持认为男孩在理科学习上天生就比女孩更有优势。

在女儿小学时,每当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就会重复:“女孩在理科方面的思维能力天生就弱一点。”

在父亲的这种观念影响下,女儿逐渐失去了学习理科的兴趣和动力。进入高中后,她的偏科现象越来越严重。

有一次,女儿向她的高中班主任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女孩学不好理科。”

班主任听后感到非常惊讶,立即反驳:“这是谁告诉你的?理科学习与性别的生理差异微乎其微。我教书多年,见过很多理科成绩优异的女生。”

直到那一刻,女儿才意识到,多年来,她一直被灌输着“作为女孩,理科成绩不好是理所当然”的观念。在低年级时,她就放弃了努力,接受了父亲对她能力的武断评价。

这种对孩子的能力进行过度武断评价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

例如:在某些家庭里,母亲常常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他们过于宅家,缺乏活力。

有些孩子则被贴上了不善言辞的标签,每当需要他们公开发言时,他们总是难以鼓起勇气。

还有一些孩子,从小就被告知自己体质弱,以至于在学校,他们常常以健康为由,回避参与各类活动。

当周遭的成年人不断向孩子们传递“你学不会”、“你做不到”的信息时,孩子们也会不自觉地接受这一设定,认为自己仅能达到目前的水平。

我们对孩子们的每一次评价,最终都可能转化为他们内心的自我评价,将他们束缚在这些无形的界限之中。

自我设限,成为了孩子们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断地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

正如演讲大师韦恩·戴尔所言:“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谎言。唯一能限制我们的,是我们相信了限制的存在。”

一个人的心理高度,始终会决定其行为的高度。

不要给孩子的能力设限,他们可能会展现出超乎你想象的潜力。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这四类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暗示的力量太可怕!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