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儿童”。
小时候,他被诊断为自闭症。
在所有人眼里,这个孩子的人生指定毁了。
他以后将不会说话,生活无法自理,只能拖累家人一辈子。
就在大家都对这个孩子绝望时,只有一个人没有放弃他。
那就是他的妈妈。
妈妈一直坚信,儿子一定能够和正常一样,甚至有机会比正常孩子还优秀。
她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将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全部用来帮儿子做康复训练。
慢慢地,儿子的各项指标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他8岁那年,妈妈还发现,儿子在数理方面非常有天赋。
她时常肯定、鼓励儿子,给予他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感觉自己和正常孩子并无差别。
与此同时,她还努力帮孩子争取到去名校物理系旁听的机会,并陪着一起上课。
就在妈妈无条件的爱和坚定的积极引导下,这个孩子仅用一年时间便自学完了小学完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10岁那年,他竟然考进了全世界最顶尖理工科大学之一——普渡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又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就连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科特.屈里曼都对他赞不绝口。
从自闭症患者到智商170+的天才少年,叫雅各布.巴内特。
他是妈妈眼里的正常孩子,也是妈妈亲手缔造的世界奇迹。
正如斯宾塞所说:
“智慧的养育者会把一种积极的暗示,不断地、自然地传递给孩子。
这种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会对孩子在心灵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父母的积极暗示,是照亮孩子人生的光。
02
在中国,也有一个问题小孩。
他小时候不爱上学,却喜欢和不良少年厮混,逃课、打架、抽烟,甚至是盗窃。
在所有人眼里,他就是一个坏孩子。
在他爸爸眼里更甚。
爸爸的管教方式十分粗暴,一言不合就开打、辱骂。
只要他在外面惹事被投诉,爸爸就直接开始教训,连缘由都不问。
因为在爸爸心目中,早就认定儿子无可救药。
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坏蛋”,甚至长大后跟别人说:
“我生出来的小孩绝对是个坏蛋”,并扬言以后都不会生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后来竟然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歌手。
他,就是萧敬腾。
这条逆袭之路是如何走出来的呢?
原来,他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他曾经去学过架子鼓,可能是天生对音乐的喜爱,在学习的那段时间里,他竟然一次架都没打过。
老师看到了他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鼓励:“专注做音乐,说不定以后还能成为大明星呢。”
从未被肯定过的萧敬腾,听了老师这句话,黯淡的内心瞬间被点亮。
他才发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孩子,甚至,未来还有机会当明星。
从那以后,他不再和不良少年混日子,而是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最终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流行歌手。
国际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积极的语言暗示,能够让孩子从无望之境走向希望的田野。
03
早教专家林怡曾说:
“与说教、批评、责罚等手段比较,不着痕迹地暗示有着更为神奇的力量,能更快速地改变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为了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我们可以时常这样做:
1、孩子做对事时,多肯定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孩子亦不例外。
当孩子做对事时,我们不要担心他骄傲自满而忽视他的行为,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
与此同时,情感被忽视的孩子,内心也会非常受伤。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做对事时,及时肯定鼓励。
《正面管教》一书上说:“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才会做得更好。”
你期待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就要用积极的语言多去赞美他,让他感受到成就感、胜任感、价值感。
拥有了这些,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出色。
2、孩子做错事时,少批评
我们批评孩子的初衷,是希望他做得更好。
但事实上,没有一个经常被批评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好。
时常被打击、指责、埋怨的孩子,只会越来越自卑、无助,做任何事都失去努力的动力,只会记得自己是个“糟糕的小孩”。
正如李玫瑾所说:“当孩子一件事做得不对时,家长不要大喊大叫地去纠正,否则他就会强化这个事情的印象。”
当孩子做错事时,少用批评的消极性语言。
而更应该侧重于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上。
教会他如何做,让他习得更多能力,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而孩子在这样正确地引领下,才会变得更有力量感。
3、用正向语言代替负面语言
心理学上认为,人都有负面偏好。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不例外。
比如,孩子去参加重要比赛时,我们可能会习惯性说:“别紧张”、“别焦虑”。
但他却只能听到“紧张”、“焦虑”这样的负面语言。
假如我们能够换成“放宽心”“保持冷静”等正向词汇,孩子便会吸收到积极语言。
也就是说,你期待孩子什么样,便说出对应的正向语言。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的“预言”。
写在最后: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特曾说:
“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积极的语言,是孩子一生的福报。
让我们开始行动起来,时常觉察自己的语言,并努力用积极的语言为孩子赋能,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