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开始频繁地说出“随便”时,作为父母,我们不禁会疑惑:为什么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表达自己的喜好和选择呢?
“你今晚想吃什么?”妈妈一边在厨房忙碌,一边问正在客厅看电视的孩子。
“随便。”孩子头也不回地回答,似乎对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
为什么孩子不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呢?
很有可能是孩子在成长经历中逐渐丧失主见。
孩子的主见是如何在无形中消失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主见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家长可能并未意识到,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却可能在无形中消磨了孩子的主见。
一、过度干预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习惯于为孩子安排一切,从学习到生活,从兴趣到交友。
就像一个热爱画画的孩子,但他的父母认为学钢琴更有前途,于是强行为他报了钢琴班。
虽然孩子不情愿,最终还是屈从了父母的安排。
久而久之,孩子对自己的兴趣和选择失去了信心,主见也逐渐消失。
在《小王子》一书中,作者圣埃克苏佩里通过小王子与各种星球居民的对话,揭示了成人世界的种种问题。
其中,一个国王总是命令小王子做这做那,而小王子则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这实际上就是在隐喻那些过度干预孩子成长的父母,让孩子在无形中失去主见。
二、否定与批评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和挫败感,从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当孩子取得很不错的成绩,欣喜的跟父母分享往往会被父母泼一盆冷水。
看不到孩子的进步,一味的拿孩子和班里考得更好的孩子比较。
孩子就会对自身充满怀疑,为什么自己总是不能让自己的父母满意,形成很强的挫败感。
往往当孩子越想做好一件事结果反而不理想。
三、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分数至上”的观念。
他们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和作业,很少有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缺乏主见。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
他指出孩子应该在大自然中自由成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获取知识,来形成自己的思想。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主见的人。
那么,什么是有主见的孩子呢?
简而言之,有主见的孩子就是那些能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孩子。
独立思考的孩子能够自主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盲目跟从他人。
有选择能力的孩子往往也很有主见,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做出合理的选择。
要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做出决定。
例如,在购物时,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或玩具;在周末时,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或活动。
引导孩子理性分析。
当孩子面临选择时,家长可以引导他们理性地分析各种可能性的利弊得失,帮助他们形成更加明智的决策。
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他们的选择并不符合自己的期望,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选择往往伴随着责任,当孩子做出选择后,家长要引导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明白自己的选择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更加慎重地对待每一次选择。
让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过程就是让孩子学习权衡利与弊。
当经历一些选择,孩子就会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下,孩子还没长大,趁着选择的代价不是很大,让孩子自己多作主。
培养出一个勇于表达,爱思考未来的孩子。
文末点亮“赞”,祝愿我们的孩子成长不盲从,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