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我们焦虑,其实是自己为自己挖的坑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很多家长在孩子休学以后感到无助、焦虑,不知所措。

怎么办?怎么办?

做点什么好像不是,不做什么好像也不行,难道就这样任由孩子在家一直这么躺下去吗?

孩子不是废了吗?难道以后说初中都没毕业吗?

我想凡是孩子休学在家了,这个阶段一定人人都会经历。

怀疑,焦虑,无助。

但,有的家长在自我觉察中把孩子带了出去,有的最起码积极寻求方法让别人帮助孩子走出去,更有些孩子自己走了出去。

总之,看起来无解的事情,只要积极去应对,结局一定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糟糕。

但,总是限于焦虑,什么都不做,肯定不行。甚至倒退。

我总会在初次访谈之后,问家长:

“最近,你有发现什么进展吗?关于孩子的,关于你们亲子关系的?”

觉察好的妈妈一般会看到孩子和自己互动中的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来跟我分享。

而,不懂觉察的家长,大概率会说:

“没有,什么进展都没有。我们的亲子关系还是糟糕透顶。”

这是有差别的。

在面对困境时,一个人的态度有时候起决定性作用。

登山队员在遇到雪崩时,有的人被深埋雪中好几个小时,近乎失去意识,但这个时候求生的意志往往能救他的命。

能活下来的,总是那些对生活存有希望的人。

一味的焦虑或责怪孩子,一定是自己还没有共情到孩子,父母还钻在自己的痛苦里无力自拔。

这个时候要解决的问题一定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的课题。

上周末,我带着女儿打羽毛球,我们就闹了点不愉快。

并不是心理咨询师就能把自己所有的情绪问题都处理好,我也有兜不住的时候。

前几天我睡眠都不太好,到了周六早上起来,整个人懵懵的,有点起床气,整体感觉能量比较低。

每当我能量低的时候,忍耐度就会下降。

原本不需要“忍”的事情就变得需要意志力去克制。

女儿现在初二,正是关心自己体型的时候,她嫌自己不够苗条;

外加现在学业压力大,教室里闹哄哄的,一天下来感觉大脑很容易卡壳,运算能力大大降低,人的气压也容易低;

她总觉得自己比较虚,肠胃也不是很好。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建议她跟我一起打羽毛球。因为,这一个月来,我通过每天1小时的运动,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她和爸爸也明显感觉到我的能量有所提高。

原本这是很好的事情,一大早女儿计算了一下自己的作业量,主动提出跟我一起去打球。我心里也挺高兴的。

但就是因为我自己能量低吧!

看她打球有气没力,T恤外面一个肩膀套着衬衣,一个肩膀不穿(跟喇嘛似的);

一个手拿着眼镜,一个手打球(其实,我很能理解少年们这种装颓废的状态);

打10几分钟休息10分钟,休息时喊了2次让她喝水也没喝,事后说压根没听到…

这一系列的表现不知道怎么就激起了我的焦虑。

我瞬间联想到过去,也有不少时候她是这样懵懵懂懂的。

从小我对她文学和历史的熏陶不算少,但她偶尔表现出来对文学和历史知识的匮乏,让我感到诧异。

所以,我经常想这个问题:

这个脑瓜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怎么该记的东西都没有记进去…

既不能把正经的东西吸收进去,大脑更没有空间举一反三…

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其他方面的能力。

再加上,学习上也是反反复复,今天信誓旦旦,明天又忘到脑后,总在给她鼓劲的路上…

(像不像很多家庭,孩子今天说要去学校,到明天又不想去了,然后父母觉得自己之前做的工作都在白费功夫?)

虽然是短暂而杂乱的思绪,但已经把女儿的一生都给想象完了,纯纯的灾难化。

于是,我耐着性子,嘴上鼓励着她击球的进步,但心里已经在蓄积负能量。

等打完回到家,她在跟爸爸说觉得累,有点虚的时候,我忽然破防了。

我说:

“你今天的样子让我感到焦虑,整个状态有气没力。

还说暑假要跟我一起天天打球,就你目前的样子,我看是又要自食其言了。

真怕你学习上也是如此,今天说努力,明天又赖倒不做。”

虽然语气看起来不是很重,但在我们家的家庭氛围下,已经是很重的批评。

女儿从小就崇拜妈妈,也比较怕我,她非常在意我的评价。

这几句话下去,她的情绪立马就起来了,皱着眉头,泪光闪闪。

说了一句:

“可是,我今天并没有觉得自己有气没力啊。我平时就是这样的啊!”

这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情绪有点失控。

马上跟女儿说:

“对对对,确实,这只是我的焦虑,跟你没关系。妈妈总希望你看起来精神些。

我应该允许你有自己的节奏和状态,你也要允许妈妈偶尔也有情绪,好吗?”

后面又更为详细地跟她解释了我的担忧,确实是因为我自己今天状态不好,容易不耐烦。

并且告诉她,其实今天看到她能主动要求跟我去打球,我感到很高兴。

之后,女儿的情绪才平稳下来,慢慢又变得有说有笑。

可是呢?

经过这么一点小插曲,次日再打球的时候(她去学校排练了),我忽然意识到,我这一次情绪失控,也摧毁了太多自己过去构建的东西。

假如再次邀请女儿打羽毛球,她难道不会有压力吗?

难道不会为了满足妈妈的期待而强打精神吗?

那么,原本支持她暑假持续运动的动力,那种自发的动力还在吗?或者说,需要多久才能弥补过来?

会不会觉得是被妈妈强迫着去做的呢?

换做我能量满满的时候,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也根本不是问题。

孩子有她自己的节奏,自己舒适状态。

而且,过去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

就算孩子今天保证,明天没有做到,那也是已经在心里有了一定觉察的基础上,她的力量是在蓄积的。

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空白大脑。

我们就是这样,明明是自己的问题,却不去处理,要用孩子作挡箭牌。

最终,把自己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东西摧毁,把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那点点自驱力给破坏掉。

回到家长们的问题,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摧毁了孩子的内驱力?

不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家长可能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态,过度包办孩子的事情,让孩子失去承担责任的机会。

比如,不让孩子参与家务,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家庭主人翁意识和成就感,从而降低自信心。

防止孩子犯错误: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可能立即介入,试图替孩子解决问题。

然而,这种过度保护会剥夺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孩子面对挑战是感到无助和沮丧。

对孩子祈求完美:

家长对孩子抱有高期望,但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压力巨大,甚至觉得自己永远无法达到目标。

这种压力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削弱自信心。

过多的批评:

经常对孩子批评和指责,而不是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欢迎,不被认可。

长期下来,孩子可能会变得缺乏自信,自我怀疑,缺乏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方法都在问题被发现之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自我检省,对症下药。

孩子刚出生就是一张白纸,她(他)上面或许有一点模糊的基因的影子,但真正染成什么颜色,就在我们家长一言一行的影响。

写上“懒惰”,然后找很多“证据”反反复复验证、加深,让孩子确认自己的懒惰;

写上“没有意志力”,然后找很多“事实”反反复复应证,让孩子确认自己缺乏意志力;

“没有责任感”、“愚蠢”、“不懂得感恩”、“不是块学习的料”、“数学天生不行”、“没有语言天赋,像我”…

贴上标签,然后找证据证明,反复说给孩子听,为的是证明自己是对的。

结果毁了孩子。

再说孩子毁了自己的人生。

给自己挖坑,自己填。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我们焦虑,其实是自己为自己挖的坑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