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过年了,孩子们也放寒假了。
有些朋友都已经开始计划假期带孩子去哪里玩了。
但出门在外,最怕的就是带着孩子,或是还在车上,或是在人山人海中穿行,反正总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孩子忽然张口:“妈妈,我要尿尿!”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前段时间,武汉地铁2号线上就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原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竟让男童在车厢内随地小便,流淌的尿液甚至沾到了其他乘客的行李袋上。
当有乘客指出大爷不对时,却遭大爷怒怼:“伢这么小,他憋不住了你说怎么办?尿在哪?”
直到下车,大爷也未对尿液做任何清理。
被尿液污染了行李的乘客小李十分生气,她将这一幕拍摄下来发布在了微博里,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都这么大孩子了,应该知道羞了,家里怎么教的?”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反唇相讥,认为随意批评的人一定是没当过父母的人。
还有人认为这不是孩子爷爷的错误,是因为公共场所配套设施不够多,毕竟都是老人孩子,得谅解。
其实,我蛮能理解父母遇到孩子突然嚷嚷尿急,却又一时找不到厕所的焦躁心情。
在儿子还小的时候,我也常常面临这种委屈和羞愧。
孩子大抵天生就是要和爹妈作对。
出门前:
“宝贝,马上出发了,尿个尿呗!”
“没有尿,一滴都没有,我们赶紧走吧!”
二十分钟后,带着娃乘坐在前往景区的大巴上,快乐地自己正想高歌一曲时,娃突然发出信号:
“妈妈,我要尿尿!”
WHAT?!你刚刚还说没有的呢!
“我憋不住!”
此时出行的心情已经荡然无存,赶紧想办法让孩子“文明”地解决燃眉之急才是重点!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在东门步行街那次。
由于节假日,逛街的人出奇地多,自然厕所排队也是人山人海。正排着队呢,娃突然说憋不住了,夹着腿扭来扭去。
情急之下我便跟排队第一的女生商量,能不能让孩子先上厕所,女生迟疑了一下同意了,可排在她后面的却不同意,颇有几分“你孩子着急我就不急么?明知道带孩子出门,也不早点来排队”的意思。
人家说的在理,我也没办法反驳。
清洁工阿姨在一旁忍不住插了句嘴,“是小便吗,我这里有垃圾袋,你先给孩子兜着吧!”
这时候就体现出男孩子的优势了,我拉着儿子到角落里,用垃圾袋解决了孩子的嘘嘘问题。
有了这次教训,我再带儿子长时间在外面的时候,一定会带着空矿泉水瓶和大型的塑料袋,以备不时之需。(PS:小女生的话,建议随身携带尿不湿)
正因为自己经历过,所以每当我看见网络上吐槽、指责孩子在公共场合憋不住大小便这种事时,我一直主张,要看看事情发生后家长的处理方式,而不是一棍子打死,直接批判对方不文明、没教养。
我当然认同“应该让孩子到卫生间去大小便”、“不应该随地大小便”,但是一切都要分情况,毕竟谁都有迫不得已情况紧急的时候。
想要别人多给自己一些理解,就得做好事后补救,尽量不要影响到其他人。
像武汉地铁2号线地铁这名老人做法就不太妥当。
他的思维大概就是,孩子还小,做什么都没关系,都应该被别人体谅。
而这类人唯独顾及不到别人的感受,虽然从图片中看得出来,老人年事已高,独自带孩子确实吃力得很,可以理解他没有足够的气力抱着孩子快速找到厕所,可无论怎样,用瓶子、用塑料袋接一下,或者事后找拖把来打扫下卫生也是应该的。
像这样无视别人,随地小便,并且拒不道歉也毫无悔意的做法,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性意识的启蒙教育;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榜样影响。
身为父母的我们要牢记,孩子的行为举止,都有你的影子。
另有一日在南京某地铁站,同样是一名男童憋不住尿在了地上,但男孩爷爷奶奶的做法就让人倍感温馨。
小孙子憋不住在地上尿尿,爷爷奶奶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连忙借来拖把,仔仔细细地拖干净,奶奶还一边指挥还一边弯腰看,监督是不是拖干净了:“可别把别人滑倒了!”
,时长00:10
爷爷奶奶的做法获得大家纷纷点赞。
正如一名网友所说,孩子憋不住尿是人之常情,家长一时间忘带塑料瓶、塑料袋也能理解,无论怎样,收拾残局是每个人应该有的自觉,这位南京的爷爷真是太有素质有礼貌,身体力行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话说回来,万般补救也不如防范于未然。春节假期即将来临,我们也免不了会带孩子出行。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经验以供借鉴:
- 孩子肠胃弱,外出前做好物资准备,带上儿童止泻药等必要的药品。
- 出门常备纸尿裤、塑料瓶、尿布等,如果确实忘带了上述物品,附近超市、商店的那种食品袋、塑料袋也可以用来应急。
- 到陌生的地方,首先要注意洗手间位置,我尝试过在偌大的商场兜圈找厕所。
- 去大型景区,提前询问宝宝有没有去卫生间的需要,如果有,就带他(她)先去解决掉。
最后,如果实在找不到卫生间的话,那就找个隐蔽的地方解决吧,利用雨伞遮挡路人视线,或者靠近绿化带,用大株的植物遮挡一下。
这种事情虽然看上去不大,但父母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能就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养儿无小事,好的教育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的一言一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