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小锻炼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孩子长大后,才有更多能量学习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孩子,情绪调节能力还不太强,如果家长不讲究沟通技巧,就会有很多时间精力花在不必要的内耗中。孩子发脾气,大人生气训斥。不仅浪费时间,双方都没学到什么,下次还是照旧。
情绪调节能力、家长的沟通能力,是应该从孩子幼儿期就锻炼提高的。
这些如果现在不去锻炼,提高,留在以后高年级解决,就又与青春期的状况混合起来。
遇到事情,家长先倾听,先别急着教育他,而是让他陈述事实,表达自己。然后问孩子如何分析,他能想出哪些解决办法,再一起商定。
具体沟通中,家长要有感知力,随时根据反馈来调整,而不是只停留在自己的正确里。
如果我隔着屏幕都能猜出孩子当时的感觉,那么家长是面对着他,可以看到他的眼神和表情,怎么会无法感受到他的情绪呢。
我们是从幼儿期开始,通过每一次小事件,教他学着处理情绪,解决问题,让他根据经验相信,每次事件最后都会有办法解决的。
我前些年写幼儿教养写过很多,家长的角色不是“管”,而是“教”,是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
在孩子大脑的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进程中,一路教他,去识别、表达、调整情绪。这样,他会长成情绪比较稳定的大孩子,以后能拿出更多心理能量用在学习上。
02
学习情绪调节,家长可以怎样帮孩子?
比如,遇事不是马上爆发,而是能平复下来,想对策。这种能力在从小到大遇到的各种小事中去锻炼。
小时候可能因东西丢了坏了、做事没做好而崩溃,大了可能是某次没考好、别人说自己什么话了、比赛失败落选了……下面列一些办法供参考:
1. 练习帮自己冷静、暂停的小办法:深呼吸,数几个数。对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结合他喜欢的故事或玩偶,编出一些好玩的做法。
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讲明这个道理:我们先要让自己降温,然后才能解决。
问问题,让孩子开始思考,常是非常有效的调整办法。一旦启动思考,大脑就不再被“情绪部分”所劫持。
2.孩子知道他可以安全地哭,可以伤心难过沮丧,这些情绪被允许,没问题。但不能用不当的行为来发泄。被允许有负面情绪的孩子,才能学会调节情绪。
3. 他要能识别、描述自己的情绪。有词汇储备,能用1—10之间打分来表达程度如何。
4.每次事件过后,有回顾分析,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也有解决。这样,以后他自己会分析,也知道,大部分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不是最初看起来那样绝望。
在多次分析中,孩子学会了从多个角度看待事情,知道有多种可能性,或许还有不了解的信息,还有补救办法或者继续商讨余地。
总之,崩溃没用,接下来还有事情要做,最后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每一次事件的经历,都丰富他的数据库,让他逐渐形成对事情解决过程的看法。每个事件都是他以后如何处理的依据。
所以,家长要做的,不是想方设法帮他避免一切问题,而是在遇到时带他练习,增强这个能力!
以成长为目的,每个小事都有价值,都是财富。
家长这样看待,不仅可以自己保持冷静,也能传达给孩子这种成长型思维,让他也主动去从每个事件中学到、成长!
03
家长学会情绪管理,
也在教孩子调节情绪
我过去写过的很多内容,都是让家长能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和压力,把自己变成孩子成长的更优质的“环境”。这不仅仅是鸡汤。
家长的焦虑程度直接影响孩子,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儿童学习靠模仿,他大脑里的镜像神经元就使得他能更多地感知别人的情绪,并受到影响。
您可以把您的焦虑和压力想象成声音。它有多少分贝?您让孩子的环境中有多大的噪音?
孩子越是年幼时,情绪调节能力越弱。他在学习调节情绪的路上,仰赖身边的大人。
如果父母家人是平和安静愉悦的状态,他好比生活在空气清新、植物茂盛、天空晴朗风轻云淡的环境里。他可以更安心地探索未知,迎接挑战,发展自己。遇到状况也会更快地学会平复下来。
如果家长很暴躁,他不仅会受到影响,而且会把问题归因于自己:想必自己很糟糕所以他们很暴躁。
幼儿时期孩子成长中的这些因素,以后在小学中学会表现出来。学习,不单单是学习本身的事,只是其他的综合反映。
所以,如果因为学习,家长总是跟孩子暴躁,那就更是本末倒置了。
家应该是个港湾,家长是能以强大的内心,帮他面对困难的人,而不是反过来给他制造更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