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考好了就给你买一双乔丹正品球鞋。”
“你把作业先写完,等会可以玩20分钟游戏。”
“如果你好好练习篮球,爸爸给你买一把玩具枪。”
听起来熟悉吗?这是很多父母在试图激励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时所做出的一些承诺。
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细心的父母可能发现:这些奖励方法很容易失效!
比如这次奖励孩子100块钱,下次可能需要奖励200,也就是他对奖励很快就适应了。
第2,很多孩子变得开始跟父母讲条件:你不给我玩手机我就不写,你不带我出去玩我就不写,你不给我钱我就不学,父母觉得好像被“拿捏”了,被要挟了。
第3,使用外部奖励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内在动机。
心理学中有一个德西效应,指一个人在做自己本来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获得了外部奖励反而对这件事兴趣降低、动机减少。也就是说一件事情的外部动机会“挤出”它的内部动机。
很多人以为外部的奖励越多,一个人的动力就越足,实际上外部的奖励有时候会反而会减少一个人对这件事原本的兴趣。
有些艺术家在成名前穷困潦倒,才华横溢,等到成名之后,名利双收,但是这时候很多人却发现自己的才华不如以前了,没有了以前的灵感。这就是外部动机“侵占”、“挤出”了内部动机。
研究表明,父母为孩子的大学教育提供的经济支持越多,孩子的成绩就越低。可能是因为当大学生自己支付学费时,他们会根据更加自主,同时感觉上课、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很多时候父母给的外部的奖励会降低孩子的内在动机。而原本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学会自觉、主动学习,但是我们使用的方法属于南辕北辙。
Part2
那怎么样让孩子从这种给奖励就学,不给奖励就不学“的打工人思维”转变成“老板思维”,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感觉是为别人学而变成为自己学?
我的看法就是,当孩子考好了或者想让孩子主动学习,千万不要给他奖励,主要是外部的物质奖励,而是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具体来说有几种办法。
第1,给予自主性。
普通打工人是没什么自主性的,是没有什么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的,他们每天就是听话照做,但越是这样他越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的,越不可能发自内心爱上工作,他觉得都是在给别人做。
即使老板天天给员工洗脑,让大家不要计较太多、要有奉献精神,也根本没用。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目前一个非常严重,当然也是被诟病多年的的问题,因为内卷越来越严重,老师们也抓的越来越紧,不断压缩学生的自由时间,导致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权利。
比如每天可能要从早到晚上10节课,一个星期可能才有一两节自习时间;到了晚自习,本该是自由学习的时间,结果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半个小时学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目前的这种方式,让学生没有任何的自主性可言,没有任何自主的学习的空间,这是非常糟糕的。因为每个人肯定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但是现在所有人都被“一刀切”,当成机器人,步调整齐,完全一致。
不得不说,这是对人性的摧残。
作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在家的时候尽量多给予孩子一些自由选择的时间、空间、权利。
比如说让他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完成作业,让他决定先写哪一个科目,写完之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等等。
虽然选择的空间比较小,但是也尽量给予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让他感觉到,学习方面还是多少能够有一些控制,包括将来可以允许他选艺术学科、文科、理科,这些都是尊重孩子自主性的重要体现。
第2,增加连接感。
父母不要每周回来都问孩子学得怎么样,考得怎么样,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是一种评价,是一种上对下的态度,不是平等的交流。
我们可以像和同事、朋友聊天一样,聊一聊最近自己工作的感受,工作的经验和心得,感觉累不累等等。
这是平等的交流,用这种方式跟孩子聊一聊:最近学习有什么想法,累不累,有什么收获等等,这样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这种连接感,拉近彼此的关系。
再一个,当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的时候,和他一起庆祝成功,父母要及时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多加鼓励。
也是像对待我们的好朋友一样,如果一个朋友升职加薪,我们会发自内心地维他开心,跟他一起去庆祝,会送他一个礼物等等。
注意这个礼物是对朋友之间的一种平等的祝贺,不是给他奖励,奖励是不平等的。
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孩子考得特别好,父母可以跟他们一起庆祝,创造一种仪式感,送他一些平常特备想要的礼物等。
这种发自内心的、平等的庆祝、赞扬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可以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
第3,增强孩子的能力感。
孩子取得了成绩,不是去奖励他100块钱,奖励他出去玩等,可以跟孩子说:你最近学得很好,爸爸妈妈也都为你取得的成绩高兴,你应该请我们吃饭,为你庆贺一下。
注意,是让孩子请吃饭,让他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事情,是他自己取得的成绩,他是为自己学,他很开心。
这非常像我们的好朋友取得了成绩,他升职加薪了,一定会请吃饭,我们也会心安理得,也会为他感觉到开心和高兴。
其次,如果说孩子取得了成绩,可以多让他去分享成功经验。
父母可以非常认真、非常正式地去请教:你有什么样的经验?你最近这段时间学习的状态很不错,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你的状态是怎么保持的?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可以写一写、讲一讲,给我们的邻居家孩子也听一听。
这种做法其实在学校里面有的时候也会使用,比如期中考试之后会有一些环节,请学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作为分享者当然是感觉非常荣耀、非常有成就感的,但缺点就是分享的机会太少了,同时大部分人会觉得离自己太遥远了,没什么触动。
父母可以增加孩子分享的机会,让他们每周、每月去分享学习方面有哪一些很好的方法、技巧,增强他的能力感、价值感。
对我来说,最近这半年多一直在坚持写作,现在也写得越来越顺利,越来越有信心。有些初学者请教我,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每当有人问我的时候,我其实是非常愿意分享的,也特别想把自己的经验、心得、体会去讲给别人听,不仅是对他们有帮助,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总结和回顾,也非常有好处。这对我也是一种非常大的肯定。
增强孩子能力感的另外的一种方法是给予及时的反馈。
很多人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时时刻刻都给你各种各样的、非常刺激、非常炫酷的反馈,告诉你做得很好,让你觉得自己很厉害,很有能力,很有价值。
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父母要尽量多地给他一些积极的、正面的反馈,比如:你比上一周作业的效率更高,状态更好,写作业的时间更快啊!
这种及时的正面的反馈,让他知道自己做的怎么样,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
我也一样,因为我每天日更,发布完马上就会有反馈,不管是阅读、点赞、评论、打赏等等,都是一种即时反馈,让我知道自己写得怎么样。
正是这些即时的反馈,让我可以及时调整方向,而且这种调整是非常快的,每一天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说我能坚持,做得越来越好。
Part3
外部奖励的方式并不能长期有效地激励孩子学习,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内在动机。通过给予孩子自主性、增强连接感和能力感,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老板思维”,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这三种方法恰好对应了自我决定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动机:自主性、关系感和能力感,这三者是驱动孩子行为的核心动力,让他们变得更加主动、自觉,并为自己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