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不是北京的海淀,是中国的海淀。
我的老粉应该都知道,最近一个月,我一直在出差,不是在地上跑,就是在天上飞。
这是刚下飞机拍的,看这蓝天,看这白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艳羡!真想离开北京,到这里定居。
01
客户派了一个助理来接机,见我们是从北京过来的。
这一路上,他一直聊北京有多卷,海淀多鸡血。恍惚中,我以为自己还在北京呢?
在大东北这个宁静安逸的城市里,海淀、黄庄、内卷一直充斥在我耳朵里。
原来这位小哥觉得自己在边远城市,教育资源比不上大城市,所以一直关注北京,尤其是海淀一些自媒体信息。
他说有个自媒体讲自己孩子,小学低年级学完初中数学,高年级时已经学到高二数学了,这样在班级仅仅排在前十名左右。
我一下子都懵圈了。我虽然是朝阳妈妈,但是在海淀上班,我很多同学也是在海淀居住。所以接触到很多海淀父母,鸡血是有,但并不是这么常态化。大家都处于张弛有度的生活状态,没有那种面目狰狞地去鸡血。
没想到,来到佳木斯出趟差,仍然被海淀牛娃无情碾压。
02
这两句话是摘取某两篇文章里的。
如果娃自觉做题,喊吃饭、出去玩,叫都叫不动,表现出对数学的极大兴趣。确实是有天分,家长啥都别想,一路支持就行。
但是根据二八定律,有数学天赋的娃,真的很少。如果孩子没有天分,连拉带拽,一年级学完小学课程,小学毕业学到高中,或者报三个数学班,这么做,是不是和孩子有仇。
并且,学完和学完的概念就不一样。
会背公式可以叫学完。会做高考题目到130分也叫学完。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更不能盲目跟风瞎跑,那有可能倒在起跑线上啊。
我们更需要早点确定娃的天资能力,有利于父母规划后边的路径。
如果识娃不清,很容易被带偏,走上一条不归路。
03
Thomas今年小升初,作为过来人,想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焦虑是必然的。我曾经关注了十几个自媒体号,的确学到一点经验,但真不多。
更多的是当年不明真相,永远追赶不上的挫败感。我悟了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当机立断都取关了。现在反过头来看,觉得当时的焦虑大可不必。
这句话,假、空,并且暴露出科研圈外人的格局。
作为硕士,我曾经是实验室里最低的学历,我在海淀学习生活过几年,现在仍然混迹于海淀圈子,什么“长江学者”,“SCI”,这些是稀疏平常的聊天内容,被某妈作为贩卖焦虑谈资,搞得高大上。
当年,就是因为她的这篇文章,陈词浮夸,我果断取关了。
并且他们这些鸡血卷娃号的学习路线到底是适合谁?估计是机器人吧。
他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一方面无法验证是否真实、是否有效;另一方面,也不能保证个体的经验能复制到其他孩子身上。因此,鸡血号们描述的鸡娃方法和学习秘诀是否科学,至今存疑。
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英语提前学,语文在小学积累大量课文阅读?
1️⃣ 数学,除非是天才,初中的东西,小学生是真的学不会。即使勉强能学会,得花多少时间?对孩子造成多大伤害?踏踏实实的学,一步一个脚印,比提前学强的多。
在六年级的时候,认知和智力得到发展,需要学一下初一,这是另外小升初时话题了。
我曾几次建议让队友讲讲数学怎么学,无奈他的目标就是教好自家娃,叫不动。
2️⃣ 语文就是水磨功夫,需要大量的课外知识补充。如果广度和深度不够,也没为中学提前部署,往往到了初中就手忙脚乱。
3️⃣ 英语,这是唯一一门有可能让孩子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达到高考130分水平的课程。小学把英语学到了,初高中可以省出大量原本要用于英语的时间去学习数理化。而且,小学生学英语的效果普遍比初高中孩子效果要好得多。
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探索,每个家庭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那种模式。
作为朝阳妈妈,既不鸡血,也不佛系,我希望能把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大部分父母都是普通家长,孩子也都是普通孩子,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好好地把孩子教育好,千万别去研究别人让你焦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