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陪着老大去商场逛。她要去一个魔方店。
魔方店在三层,妹妹让我在三层等着,这样离她们近,老大坚持不让我上三楼,让我在一层等着。
否则妹妹别跟她,她单独行动。我和妹妹单独行动,老大没带电话手表,又担心走散。最后妹妹,跟着姐姐上楼。
我在心理嘀咕,不让我上三层,你以为我想跟着你。我正好在一层玩会手机呢。
结果逛了半个小时,下楼开始抱怨:“你带我来错地方了,去年来的不是这个商场,这里根本没有魔方店。”
我说:“商场牌子都对啊,路线也对的。”
她埋怨:“都是你找错门,咱们赶紧出去。”
我们从南门出来,又转到北门。来到北门,看到标志性的超市和饭店,这下乐开花了,依然不让我跟,匆忙上楼。
又逛了一刻钟,还是没有魔方店。我说:“没准魔方店搬走了。”
大女儿:“春节来的时候,魔方店还在,怎么可能搬走,你瞎想什么呢。”
要我手机导航,我说:“妈妈陪你去吧。这样快点。”来了一句:“你跟我,更找不到。”
随你便吧。逛了一会,这次倒是学聪明了,问了别的店,魔方店三天前刚搬走。
大女儿开始后悔,“上个星期来就好了,后悔没早点来。早点问别的店家就好了,白白浪费两个小时。我怎么这么倒霉。”
抱怨了一会,情绪平静了,我们又到别处逛了。
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两个字:接住。
孩子有任何的情绪,任何的念头,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让孩子的情绪自然流动。
我们接住孩子的情绪,跟着孩子情绪走,不去建议,不去打压,不去对抗。更不要评判行为的对错。
情绪会来也会走。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会自然消化。
孩子也是在这种体验中学习和成长,成长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经历了,才会获得成长。
就像女儿刚开始确定魔方店一定存在,只是自己没找到。这也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有时候认死里,执拗。
经历了,开始怀疑是不是没有了,于是想出办法问别的店。那么下次她也得出经验,先问问别的店家。
史铁生作为我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史铁生在正当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遭遇了重大的打击——双腿瘫痪。
在《秋天的怀念》中写到:动作上经常狂躁与粗鲁,他会将玻璃砸碎,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狠命地捶打自己的两条腿,同时言语上也很偏激,如“不,我不去”与“我可活什么劲儿”。
这种发作,母亲不仅没有责怪她,而是陪着,任凭他发作。
史铁生提到,母亲不仅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是懂得理解儿子的人。
她理解“我”心里的苦闷,所以她对于“我”要出去走走的行为并不阻止。
每当“我”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时,她并不多过问,也不会要求与“我”同去,这是因为母亲理解“我”需要一个独处的空间来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
她去找“我”,却并不想让“我”知道,也只是默默陪伴,一方面是母亲不想打扰儿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儿子的自尊心。
我们像史铁生妈妈一样,接住孩子情绪这波流量,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默默在背后陪着孩子,不对抗,我们和孩子都会变得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