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公众号已经好几年了。
大部分时候都在写英语启蒙,偶尔也会涉及其他教育话题。
教育这个话题很好写,又很不好写。
说好写,是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很多观点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全凭作者一张嘴。
说不好写,是因为观点太多,很难统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赢得别人的认同很难。
但是无论什么教育话题,都有一个贯彻始终的道理,那就是:放开手,让孩子自己来。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侧重传授,“育”侧重引导。
对英语中的education进行词根分析可知:e指向外(网络流行词中的“e人”也原自同样的词根),duc是引导,即向外引导。
无论中文的“教育”,还是英文的education,都有引导的含义。
换言之,教育的本质不是强制,是悄无声息地让孩子自己去做。
放手,就显得至关重要。
02
▼
家长群里最让人羡慕的,是哪种孩子?
有人说是学霸。
其实不然,学霸只是成绩好,但成绩不代表一切。
这不是废话么,哪有什么能代表一切?
我说,有!自驱力代表一切!
至少在教育的语境下,自驱力确实代表一切!
最让人羡慕的孩子,绝不是成绩好的学霸,而是真心热爱某件事情,以至于废寝忘食的孩子。
知识会过时,学历会贬值,生命会终结……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自驱力何来?
我不知道确切答案。
但我知道,每个有自驱力的孩子,背后都站着敢于放手的家长。
03
▼
有人说:妙爸,你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你不是整天不停地唠叨着让家长学习英语启蒙理论,帮孩子规划学习路径吗?
怎么今天又开始让大家放手了?
我要反问一句:英语启蒙最底层的逻辑是什么?
是习得,习得与学得相对。
学得是灌输,是抓住孩子的手,拽着他往前走。
习得是引导,是指明大方向,让他自己走。
盖兆泉老师总结的启蒙路径是:心中有目标,脑中有理论,手中有资源,脚下有路线。(详见《原版娃,很快就要烂大街了?》)
最核心的其实就两个字:引导。
这四条里面没有一条是让你亲自教孩子,都是让你营造环境,投喂资源。
你要做的是放开手,让孩子自己探索!
我前天在《这样的家长,都是英语学习的绊脚石!》里表达了两个核心:1.放弃自读;2.把我甩开。
本质都是让家长放手,让孩子在更宽松的环境中体会英语的乐趣。
就连我说“请不择手段去搞英语”的时候,也是在不断强调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尽早帮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间习得英语。
04
▼
不光英语,所有学科、所有领域都一样。
就拿语文学习中最令人头疼的写作来说,我曾经把写作比作开车:
为什么开着导航走了许多遍,还是记不住路?
只要关掉导航,走上一两次,每个细节都能了然于胸?
这次走错了,下次肯定就记住了。
不敢放手,自然没有主动性,无论走多少遍,还是留不下印象。(详见《搞定小学作文,只要用好四个字》)
数学呢?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智商固然重要,但主动思考才是普娃的必杀技。
真正优秀的数学老师不是自己解题多么牛,而是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不说出答案,却能引导孩子主动探究,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好家长。
情商和教养更是如此。
网上随处可见“有教养的孩子,应当……”
可真正的教养只有四个字:换位思考。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同身受。
情商与教养皆来源于此。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体验,自己感受,自己交友,自己换位思考……
05
▼
放手,不是放任不管。
但家长不可越俎代庖,更不可穷追不舍。
“引导”与“轻推”才是最佳组合,一个确定方向,一个掌握程度。(详见《六年级家长回头看:卷不动,躺不平,怎么办?》)
真正的放手,就像游泳教练——有时在水里示范,有时在岸上指导。
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亲自下水。
呛水在所难免,只要确保安全,就大胆放开手,让孩子自己来。
否则,再多的说教也无济于事。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