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不想学,逼着又没用:做父母要看清自己的心魔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几天看到一则文后留言,觉得感慨。

这位妈妈说,家里的老大是男孩,马上六岁。现在和孩子说话,每一句都是压着火的状态。

但就算这样,孩子还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沟而不通”的孩子,和他讲道理,就好像是泥牛入海,得不到半点回馈。

而且这不是你语气问题,也不是他听不见,单单是孩子不想回应父母,在此时此刻选择性失聪。

心理学上将这种类似不直接地表达自己负面情绪或态度的行为方式,称之为消极对抗行为(passive aggressive behavior)。

也可以称为被动攻击行为,最早在临床上的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来形容那些拒绝完成长官指令的士兵。

而如今我发现,孩子也会经常用这招——

父母从表面上很难觉察孩子在想什么,可能和父母聊的时候,还赞同,一直点头“嗯嗯嗯”“我知道了”,口头积极回应父母。

但一行动,孩子的内心就被呈现出来,消极应对学习——写作业敷衍,还经常“撒谎”,或者怪作业太难、太多。

而孩子行为上的懈怠,常常会刺激父母的焦虑情绪,父母一焦虑,养孩子因此步入艰难阶段。

消极对抗从何而来?

对于孩子来说,消极对抗是从自己实践和生活环境中演化而来。

比如三岁孩子和父母顶嘴,父母关注点不在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注意到孩子对自己说话时的语气和方式,然后高高在上地施压,直到孩子惧怕,最后不得不妥协。

孩子无力反抗,或者自知反抗不过,消极对抗是孩子最容易做出的本能反应:控制(压抑)自己的情绪比面对他人的怒气做起来要容易很多。

事实上,消极对抗对父母来说其实是一种报复惩罚性手段——

说什么也不听,让做什么也不做,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是站在弱势,被动的立场的孩子,最容易掌握的回避性策略。

倘若父母不知道这一点,育儿就容易进入死循环“逼孩子学——孩子无动于衷——继续逼孩子学——孩子继续无动于衷”。

要想孩子改变,父母就得战胜自己心魔——控制欲、高要求、坏脾气。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多胎家庭也是如此,做父母要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个体专家。

假如父母有观察自己和单独观察孩子的意愿,养育路上自然就多了乐趣和方法。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有说:

“家庭中积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每一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

父母的愤怒会给孩子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临时的杀伤力,还会长期性的损坏孩子的情商。”

为人父母,不被心魔控制才能更好地养育下一代。

对此,建议做到以下三点:

不要对爱你的孩子太苛刻

人一辈子,要明白,除了孩子,爱你的人真的没有几个。

父母多多少少有这样的经历,孩子为了能帮助到父母,总会竭尽全力地做一些他“力所不能及”的事。

拿儿子来说,前段时间,我说身体好累,他听后非常心疼我,抱了抱我,就屁颠屁颠去做饭。

最后,还真弄出了一个西兰花。

平时他也经常帮助我做家务,扫扫地,拖拖地。

,时长00:06

能感受到孩子的爱,真的特别温暖。

但往往父母也会忽略这种温暖,把孩子没做好的事看成是捣蛋、调皮。

童话大师郑渊洁说:

“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发现孩子的长处,告诉他什么地方行;

错误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发现孩子的短处,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孩子不完美,生活也不可能完美,做父母总得明白:

爱的宽厚,不能过度消耗。

太想要孩子的优秀,反而会发现不了孩子的成长,以自然容万物的心态去看孩子,孩子就会活成一束光,他不仅仅可以照亮自己的前途,同样也能点亮父母的幸福。

不随意和孩子说

带打击、讽刺、挖苦的话

有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只是孩子,年龄小、心智小、见识小,懂得还少,分不清好话坏话。

所以平时说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经大脑思考,语言语气肆无忌惮。

结果呢?

孩子一说话便完完整整复制了大人说话的样子,就连神情动作都如出一辙。

给予孩子的语言不好听,孩子复制出的语言自然也不好听。

这并不是孩子有什么错,错就错在给孩子的输入方式。

还有一点需注意:一直以来,孩子就特别重视父母说的话,有的话会在孩子记忆中存储一辈子,甚至这些话会形成孩子的自我暗示,指引孩子未来的路。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吃鸡蛋,被鸡蛋黄噎住了,然后把嘴里的蛋都吐了。

姥姥看见,随口说了一句,我就知道你不爱吃蛋,和我小时候一样。

就这么一句话,我就真的很少吃蛋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我并不是不爱吃,而是听从了姥姥的话。

悟到了这一点,我便特别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尽可能地多说对孩子身心有益的话,竭力避免打击、讽刺、挖苦类,让孩子产生负面暗示的话。

自古以来,父母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不孝顺。

但真正不孝顺的那些孩子,大多是听多了挖苦、打击和嘲讽。

儿童期语言性心理创伤一旦形成,成年期要去纠正治愈就会很难。

逼不能让孩子进步,试试“退步”

昨天下楼取快递,儿子突然就停下步子。我蹲下身,循着他的视线一看,原来他在看倒车入库。

倒车入库,是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儿子就是看得很认真。我只好拿着快递,陪着他一起看。

开车的人应该是一个老师傅,一下子就倒进去了。

儿子一边挪动步子,一边问我:“妈妈,为什么要倒着把车开进停车位呀?”

我说:“因为前面也有车,后面也有车,直着开车进不了中间的停车位,要退着才能进去!”

退着才能进去,育儿不也是这样吗?

前段时间,朋友发给我她身边大班孩子的任务表。她问我:要不要也让自己孩子也学起来?

我仔细研读了这份作息表,觉得不可思议,这哪像大班孩子,内容比六年级的孩子还丰富,关键有阅读,有古文,还有摘抄,不得不感叹“别人家孩子真厉害”。

随口问了问孩子情绪反应,朋友说:孩子是超级不配合。

这便是问题所在——学涯生活还没开始,孩子就学会厌学。

然后一上学又发现老师讲的特别简单,上课听不听都能高分,那既然能高分,还听啥课,学习越到后期就越不愿听课,这样看似赢了起跑线,却到达不了终点。

在教育上,我觉得父母更应该学会倒车,也就是退着教育。

所谓退着教育,就是父母放下身段,不要总板着脸,逼着孩子去赶超别人。

而是真正发现孩子,得失看轻一点,功利看淡一点,慢慢陪孩子经过每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不想学,逼着又没用:做父母要看清自己的心魔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