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淼(化名)是邻居家的孩子,5岁半,上幼儿园中班。在班里年龄算偏大的,加上个头也高,看上去比班里小月龄的孩子高了大半头。
前天中午,淼淼妈妈突然接到主班老师的电话,说户外活动时,淼淼把班里一个小朋友推倒了,那孩子倒在滑梯台阶上,脑门磕出一个大大的血印子。不仅欺负小朋友,老师让他给小朋友道歉时,还超级抵触。
领孩子回家的路上,妈妈问什么,淼淼都抿着嘴拒绝回答。没几分钟,妈妈耐心耗尽,一边语气不耐烦地教训他不应该推人,一边连拉带拽地拖着他快点走——家里还小火煮着粥,妈妈怕糊了锅。
出人意料的是,一向温和的淼淼竟然开始尖叫:“你再打我啊!反正大人打小孩不用道歉!”
淼淼妈突然想起来,昨晚因为孩子爸喝酒,自己大发脾气。夫妻俩冷战时,淼淼凑上来跟妈妈说想看两集动画片——本来他每晚都看动画片,时间段也正确,他没料到妈妈突然打了自己两巴掌,边打边说:“看动画片看动画片,就知道看动画片!跟你那没正形的爹一样,整天不务正业!”
淼淼吓哭了,一边哭一边叫妈妈抱他,但最终妈妈既没道歉,也没抱他……
想到这些,淼淼妈担心是不是孩子在家里感觉被欺负了,才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班里其他小朋友?
知道我做育儿的公众号,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研究,便在微信上问我这件事情怎么解决。
淼淼妈担心的没错,在情绪的处理上,孩子和大人一样,所有的坏情绪都需要有一个出口。当自己受到委屈或者粗暴对待而没得相应的心理补偿,他们便会找其他出口,比如摔东西,比如大喊大叫,比如不理人,比如用同样的方式“以暴制暴”。
淼淼采用的就是最后一种——他无法和力量相差悬殊的妈妈对抗,只能选择欺负力量和自己差不多的小朋友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委屈。
放在成人的世界,这是典型的迁怒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