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么?
周末和蛋蛋爸的朋友聚餐,几家人都带了娃,孩子一多,难免吵闹,出现各种问题。
本来出门在外,大家都尽量不说孩子,让场面过得去,即使孩子行为有偏差,也都回家关门再教育。
但这次却遇到了个“刺头”妈妈,因为儿子不爱吃蔬菜,而来回不停地批评数落孩子。
刚开始还是温和地说:“花花多吃点菜菜,补充维生素~”
孩子拒绝后,明显有点不耐烦:“让你吃点菜还能害你不成,你看哥哥妹妹都吃了,就你不吃~”
当孩子明显抗拒且开始撇嘴想哭时,这位妈妈甚至恼火了:
“我有说你什么么,你就要哭,别人还以为我骂你打你了呢,叫你吃菜不对么?
人家怎么都能吃,就你不行,出门时我跟你说的事都不记得了是吧……”
场面一度很尴尬,大家都开始互相打哈哈,两边哄,这顿饭才算顺利吃完。
回去路上我怎么都想不通,为何这位宝妈情绪如此过激,且一定要在饭桌上教育孩子。
其实,孩子年幼,很多事都喜欢由着自己的喜好来,尤其是当着很多人的面,难免不骄纵一些。
一般对于这种场面,我都是大事化小,回到家再认真教育孩子,多少也要给娃留点面子。
其实,为人父母,并不是有了父母的身份后,就可以随意批评孩子,我们虽然有教育的职责,但并无绝对的领导权。
故而,在批评孩子这件事上,需要讲究章法和原则,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比如以下几个底线,希望大家都能守住!
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从前文聚餐事件,大家应该也能看得出家长存在的问题,就是当众批评孩子。
其实,孩子挑食是不对,尤其在聚餐场合由着性子来,在外人看来,是有点缺少教养之感。
妈妈因此而教育孩子,本无可厚非,但错就错在场合和方式有点不太对。
首先场合呢,晨妈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只要孩子不犯浑,否则坚决不在公众场合批评孩子,有事回家批评。
李湘也在节目中说过,自己从来不当人面讲王诗龄的不好。
因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尊,需要外界正向的评价,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
当众批评孩子,就是让他出丑,将他们的尊严踩在脚底下,让他抬不起头来。
有个朋友曾分享过自己被父母当众批评的经历,导致他每次见到当时在场的亲戚时,都感到难受、自卑。
亲戚到家里做客,他当时因为被禁止看电视而不开心,就在客厅很闹腾地玩积木。
被妈妈眼神瞪了一下后,他依然由着性子玩,并没有收敛,然后妈妈就当场发飙了:
“你看看自己还有点正形,谁像你这么没礼貌,就知道玩,考试那么一点分数,还有脸看电视,长大还有出息……”
妈妈一席话,将他怼的一个字说不出口,脸气得涨红!
自那之后,他每次都躲那个亲戚老远,过年也不愿去串门,总觉得自己难堪的一面被人看到了。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毁掉孩子的杀手锏,就是当众让孩子出丑。
这种出丑经历会伴随孩子一生,让他有抹不掉的阴影,希望家长们三思而后行。
我们最好不要当众批评孩子,给孩子留点面子,有事私下说、批评教育。
批评不等于处罚
不知道为何,有些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为了让娃长教训,总会在批评过后附加一个惩罚措施。
《老师请回答》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画面,7岁的男孩邹骁读二年级,母亲经常辅导他作业。
可妈妈很严厉,一个拼音拼不好,妈妈立刻挥手:“怎么回事,这么基本的还要错?”
不仅如此,晚饭后男孩没写完作业,还要继续罚写,儿子委屈掉泪,妈妈也会批评两句:
“你要哭哭啼啼的,咱俩就别谈了,你自己干去吧。”
这个画面看着都很紧张压抑,想象一下孩子每天面对如何严格的妈妈,内心的弦绷得该有多紧。
同样的场面,我在另一档纪录片《零零后》里面,也看到过。
爸爸提出检查女儿作业,可女儿讲作业忘记在姥姥家,然后爸爸对此有点生气,已经多次教导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然后爸爸不让女儿去同学家玩,以此作为对她的惩罚,让女儿长教训。
虽然爸爸初衷是好的,但此举有点矫枉过正了。
而且越是带有惩罚措施的批评,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我也不相信,除了惩罚,就没有其他方法能让孩子长教训,可能惩罚只是家长懒得想方法的一种捷径而已。
其实,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希望大家都花点心思,给到恰如其分的教育、批评方式。
不要人身攻击孩子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象,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总避免不了夹带一点“人身攻击”。
尤其是情绪激动之时,什么翻旧账、难听的话语,都能脱口而出。
而且越是亲近的人,越知道如何往你身上扎刀子,而可以想象,父母在愤怒情绪下说出的话,有多伤孩子的心。
“你居然考了80分!真不知道,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废物!”
“这么点事都做不好,长大能有啥出息,你看看隔壁同学,我还不如当初不生你呢,也不会这样气我…”
还记得之前那个被爸爸批评而跳楼的男孩么?
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在学习的时候玩手机,被爸爸批评了几句,一气之下,竟然从5楼跳下去。
但好在,男孩坠落在楼下的屋顶上,最终只是造成了擦伤和骨折。
不知道父亲与孩子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如果发现孩子情绪过激的话,希望家长要及时停止批评,并做好安抚工作。
有时候,家长都意识不到,当孩子犯错让自己心烦之时,自己脱口而出的话能有多伤人。
心理学研究发现:
“父母如果对孩子嘲弄辱骂说一些气话,会使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
本来,父母应该是世界上最认可、最支持孩子的人,可却反其道行之,成为伤孩子最深,让他最没自信的人。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要让扎人的刀子不断地往孩子心里捅。
爱孩子,就肯定包容他们,可以批评教育,但切莫人格贬低!
为人父母,需要承担起引孩子向善,教育他们成为正直、善良、自信且富有拼搏精神的人。
这项责任,也赋予了家长们“批评”孩子的权利,但所谓批评,是拨乱反正,矫正孩子不当言行。
切不可本末倒置,将善意的批评演化为扎心的刀子,伤孩子于无形。
希望大家在批评孩子时,都能坚守以上四个底线,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