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都曾经历过:
孩子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乱发脾气的时候。
比如:
由于下雨,周末不能野餐,但孩子却不管不顾,使劲吵着要去;
早上赖床迟到被批评,但孩子却冲你发脾气,怪你不叫他起床……
类似这样的情形,着实很令人恼火。
如果你容忍他,或不予理会,他会越闹越凶,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
而如果你纠正他,训斥他,或惩罚他,他可能会暂时消停,但却会因此疏离你。
要么输了教育,要么坏了关系,似乎无论怎么做,都会引发某种不良后果。
那么——
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良性转化孩子,又不伤害亲子关系呢?
其实是有的!
在给出方法之前,我们先来探讨:
孩子为什么会乱发脾气?
一种可能是外因——
孩子遭遇外在困境,却不知如何应对。
举个例子。
12岁的妮妮从学校回到家,一副心烦意乱的样子。
妮妮:我考试考砸了,都怪你。
妈妈:怪我什么?
妮妮:那天我在房间复习,你一直在客厅看电视,吵死了。
妈妈:没有啊,我只看了30分钟,就没有再看了。
妮妮:那也影响到我复习了!都是你的错。
妈妈:够了!明明是你自己没复习好,别反过头来责怪我!
妮妮看到妈妈生气了,不敢继续争论,哭着跑进了房间。
其实,妈妈说得并没有错——
是妮妮自己无法承认和面对考砸的挫败,反过头来责备妈妈。
但直白地指出这一点并跟女儿争论,并不能使女儿好受一些。
相反,它还会进一步加剧女儿的心烦意乱,疏离母女的关系。
事实上,真正引起妮妮情绪的,不是妈妈晚上看电视这件事,
而是:她明明复习了,结果还是考砸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妮妮的外在困境能够被妈妈理解看见,结果就会好很多。
另一种可能是内因——
孩子感觉内心混乱,却不知如何表达。
举个例子——
7岁的多多回到家,气冲冲跑进厨房向妈妈抱怨:
学校本来计划今天去动物园参观,但下雨取消了。
当时妈妈忙着做饭,回了一声”噢”,便不再理会。
晚饭的时候,多多不愿意动筷子,非要吵着吃饺子。
于是妈妈煮了他最爱吃的韭菜饺子,但多多只咬一口就不肯吃了。
接着,他又吵着要吃花生汤圆的……
妈妈终于受不了了:“你有完没完!故意为难我是不是?”
一呵斥,多多立刻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摔碗、扔筷子……
其实妈妈已经在努力满足多多的需求了,
但多多似乎并不满足,还不断为难妈妈,给她添堵。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多多真正需要解决的,根本不是晚饭吃什么的问题;
而是:动物园之行落空,他内心失望和愤怒该如何排解?
如果多多内在的混乱情绪能够被看见,结果就会好很多。
也就是说,当一个孩子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时,
他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
我现在感觉好无助、好混乱啊,谁来帮帮我啊?
这时父母真正要做的——
不是否定和指责,也不是顺从和纵容,而是看见孩子的无助,转化他的混乱。
具体包含2个步骤:
第1步:承认孩子的现实困境。
野餐/动物园之行被迫取消,迟到了被老师批评,考试考砸了,
这些事对大人而言也许不算什么;
但在幼小孩子眼里却都是大事,意味着:失控,羞耻和挫败。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解决眼前困境时,
就会不自觉地推卸责任,乱发脾气,给大人添堵,以此回避内心的羞耻与挫败。
这时父母可以先试着承认孩子的困境:
天气说变就变,让人捉摸不透,确实很无奈;
早起不容易,迟到被老师批评确实挺尴尬的;
认真复习了却没考好,确实是会让人难受的……
这样的回应有2个意义:
让孩子意识到他正在面临一个困境;
让孩子感受父母是跟他站在一起的。
如此一来,孩子就多了一份面对的力量,少了一份回避的理由。
第2步:镜映孩子的内在情绪。
就像孩子需要通过物理镜子看见自己,从而知道自己长什么样;
当孩子内在情绪混乱时,父母同样需要成为孩子的「情绪镜子」:
通过语言镜映孩子内在的情绪情感,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情感后,混乱会消失,理智会回归。
另一位妈妈小玲,曾面临跟多多妈妈相似的处境。
因为下雨,学校取消了春游计划,女儿闷闷不乐。
当时小玲采取了另一种回应方式——
她如实镜映女儿的样子和情绪:
“我看到一个没有笑容的小女孩,她似乎很不高兴。”
女儿气鼓鼓地瞪了小玲一眼:“哼!我非常不高兴!”
接着女儿讲述春游被取消的事情,并开始吐槽天气,抱怨老师。
“我想,你肯定很失望,对老师很不满吧?”小玲继续镜映道。
女儿长长叹了一口气:“就是的!谁叫老师说话不算话。”
小玲回应道:“谢谢你告诉我,让我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听到这句话,女儿的怒气似乎消减了一些:
“其实也不能全怪老师,是天气的原因,老师也没办法。”
“现在听起来,你好像对老师没那么愤怒了。”小玲回应道。
女儿点了点头:“嗯,老师说了,等天气好了会重新安排。”
说完,女儿便回房间写作业了,之后再没抱怨过这件事情。
这就是父母运用「镜映」,帮助孩子识别混乱情绪、转化不合理信念的过程。
以上两个步骤听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相当难。
原因主要有2点:
其一:我们习惯评价教育孩子。
当一个孩子感到失控、羞耻和挫败时,
不仅很容易情绪化,乱发脾气,同时还有一系列偏激的思想观念。
比如:
下雨去不了春游,孩子会发脾气,还会埋怨老师失信;
自己考试考砸了,孩子会发脾气,还会怪妈妈看电视;
面对此类情形,我们常常会忍不住给出评价,纠正孩子:
“这是天气的问题,不能责怪老师。”
“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不能诬赖我。”
然而实践证明,
面对一面镜子,孩子需要的是「影像」,而不是「说教」。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状态时——
他听不进任何话,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
他只希望我们倾听他此刻的想法,理解他此刻的心情。
只有在一个被接纳和涵容的安全环境中,他才能正确思考,做出正确举动。
即便不喜欢自己在镜子中的影像,他也希望由自己决定下一步的修正措施。
也因此,在充当孩子的「情绪镜子」时——
父母不需要代入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只需如实镜映孩子的内在情绪情感。
其二:我们自己不曾被镜映过。
很多父母,从小生活在一个缺乏涵容的环境里。
当我们因失控、羞耻和挫折而产生情绪混乱时,
大人通常会通过批评、说教,甚至惩罚的方式,强行要求我们做出改变。
在这种氛围下,我们内在真实的情绪情感,从来不曾被镜映过,也不曾被识别和转化。
也因此,当孩子无理取闹、情绪失控的时候,要我们去镜映孩子,就会变得尤为困难。
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而是:寻找一面「情绪镜子」,镜映自己的情绪情感。
可以尝试加入家长互助团体——
从中诚实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团体其他人的镜映,照见自己的感受;
可以尝试进入一段咨询关系——
从中释放自己内在压抑的情绪,通过咨询师帮助,一点点完成识别和转化;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关怀——
抱抱那个曾经充满无助、混乱的内在小孩,让自己的内在情绪慢慢被接住;
在自我关怀中给自己赋能,陪伴内在小孩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向自我整合。
以一个成人姿态陪伴内在小孩慢慢长大,是每一位父母的功课。
你成长了,孩子会跟着成长;
你成熟了,孩子也会跟着变成熟。
写在最后
最后我补充一点,
当孩子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乱发脾气时,
转化他内在混乱的情绪情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事情。
它往往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心。
我们未必能做到时刻围绕着孩子的需求转。
毕竟,我们也有自己的事情,我们的生活也很不容易,我们也需要关照自己的情绪情感。
当实在做不到的时候,不妨试着承认自己的困境,镜映自己的无助:
我很想对我的孩子好一点,为他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我已经尽力做到我能做的部分了;
剩下没做到的,是我的局限,是我还需要成长的地方;
无论如何,我要先跟自己在一起,理解并照顾好自己;
然后,再去支持、拥抱我的孩子······
先关照自己的情绪情感,再去做一面「情绪镜子」——
镜映孩子内在的情绪情感,见证孩子自发的修正与改变。
如此,便已足够;
如此,便已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