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部分的父母觉得孩子玩是浪费时间的,会妨碍学习。
哈佛医学院任教超过二十年的爱德华·哈洛韦尔(Edward M.Hallowell)认为,孩子的学习和玩耍其实是不分家的。
为什么有些孩子即便在做高难度的数学题仍然能感到快乐,有些孩子却一提到学习就感到痛苦,答案就在这里。
01.
玩,看似提高不了学习成绩,但会玩的孩子更会学
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
以色列人更是将孩子归纳为,吃饱喝足,尿布干净,就是要玩耍。
但是我们都不清楚,玩具体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爱德华教授认为我们对于孩子玩耍的定义过于狭窄了,应该重新定义为:与周围环境进行的自发的、创造性的互动。
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园丁与木匠》一书中更是单独列出一整个章节阐释孩子和玩之间天生的联系。
“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越是聪明的动物对一切就越感兴趣,童年越长的社会性动物他们对于玩耍的需求就越高。
因为幼时的玩耍经验不仅会促使大脑产生化学物质,还会使大脑对这些化学物质更加敏感,从而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可塑性。
越会玩的人,他的大脑就越年轻,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学习能力就越高。
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吉姆·安德森发现,系里优秀的研究生和博士后都是那些会玩的孩子。他们能够从无到有地完成一个实验,做出自己的成绩。
近年来,科学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孩子天生就具备科学家精神,还开玩笑说,婴儿可能比成年人更适合做科学家。
当他们遇到了和自己预测相违背的情况时,会特别注意,会长时间地观察,甚至还会自己做实验来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受到“确认偏误”的干扰,因为那些已知的事情,忽略那些可能会动摇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的东西。
孩子对于学习和知识的渴望是天生的,学习的能力也是天生的。
B站上一位10后程序员——Vita君,在他8岁时,已经能够熟练使用Scratch、C++和Swift的编程语言。
他的“小学生教你学编程”系列教学视频,在B站上已经超过七百万次的播放量。
视频里,他会耐心地讲解每个知识点,还会时不时地设问,有模有样的。
他的爸爸曾在采访中还提到,一开始也是给孩子玩这方面的游戏,慢慢地他自己就摸索上去了,有时写出来的编程比自己写的还要漂亮。
大部分的父母都不相信,学习真的是孩子自带的本能,这种本能是可以通过孩子的天性带出来的。
02.
对孩子真正有帮助的玩耍
很多父母觉得玩耍对孩子的学习毫无帮助,但事实上,“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话从来都不是空口白谈。
孩子确实能从玩耍中获益良多,只要我们能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 1 限制电子娱乐时间,增加开放性游戏 1
限制并不意味着禁止,在现在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不让孩子玩电子游戏无疑是让他们与时代脱轨的。
我们应该做的是限制游戏的时间,无论是从游戏的属性还是从儿童生理发展的需求来看,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对他们来说都是无益的。
取而代之,应该是让孩子找朋友玩、让孩子自编游戏、看书或者玩充满想象的游戏。
越是主动性强、越是以孩子为主导的游戏,比如乐高、玩偶、与人之间的游戏、卡牌游戏等,都是对孩子有益处的。
因为“教学”对孩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对所受到的教育非常敏感,在接受教学后,更可能选择模仿,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事物,阻碍了他们发现玩具的其他可能性。
· 1 让家庭充满幽默感 1
幽默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如果一个人能经常和家里人一起开怀大笑,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指数将更高。
欢笑和玩耍都可以使人远离抑郁、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日常的亲子阅读、有趣的儿歌、还有一家人一起玩游戏都是不错的选择。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书中说到:“孩子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
那些让人羡慕和向往的家庭,也都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像模仿李佳琦出圈的神奇小朋友天天,还有总在微博上“叫苦”的邓超。
与孩子间的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从家庭中受益,父母也能从中得到放松和解压,从而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
· 1 除了学习之外,尽量给孩子一些空余的时间玩耍 1
生物学家总结玩耍的5个特点,其中就提到了:玩耍是一种欲望。就好像我们饿了会一下子吃很多,如果玩耍的机会被剥夺了,就会一直一直地累积。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沉迷游戏,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一段“课间休息”时间。
少量多次,给他们一些空余的娱乐时间,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充电。
研究发现锻炼后再学习的孩子,和一直学习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效率更高、注意力更加集中。
如果不方便外出玩耍,可以把他们的活动安排在安全的阳台上。
与大自然相关的气味,如草地、新鲜空气都能让孩子心情变好,所以在户外阅读,或者在阳台上做作业,更能增加他们的幸福感。
03.
是什么真正阻碍了孩子的学习?
父母大多认为妨碍孩子学习的是电子游戏、手机、电脑、玩具、小说。
可是爱德华发现,对孩子来说,真正对他们学习造成阻碍的,是他们的恐惧、羞愧和尴尬。
害怕学习不好被责备、害怕很努力学习依然不行、对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羞愧、因为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别人笨拙而尴尬……
美国FCB公司在研究“数码科技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孩子玩耍和思维的方式”时,得到了一个意外的发现:父母无意中把高效和多产的观念强行灌输给了孩子。
在活动上、在兴趣爱好的培养上,都希望孩子能够获得高成就。赢得活动奖品、考试拿高分、兴趣爱好也要在履历表上可以有所表现。
没有成绩的学习就不算学习,获得高成就的才是成功人生。
正是这种过于强调要有结果的想法,导致孩子无法学会享受过程,而学习恰恰就是一个过程。
04.
最后
孩子能够在游戏中学会团队合作、团队忠诚、团结、妥协、牺牲、如何与比自己更优秀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相处、从容面对成功和失败的人生课堂。
更重要的是,玩耍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满足的乐趣,它是父母和孩子欢乐、欢笑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