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痛的事件。20年上海一个六年级孩子,因作业没做好而和母亲赌气,孩子说自己不如死了算了。妈妈顺嘴说了句:那你死了就死了。没想到,孩子真的就从12楼上跳了下去,当场身亡……
经过了解,这个孩子在学校学习拔尖,性格内向,热爱画画。
但就是因为一句话赶话的气话,毁掉了一个家庭。
唏嘘的同时,不禁想起那个被妈妈在教室外扇了一巴掌跳楼的14岁少年。
有一位网友曾评论到:
“这个妈妈是没经历过青春期吗?觉得孩子的自尊不值一钱吗?”
诚然,青春期的孩子处在自我意识萌发阶段,内心分外敏感,很容易在父母言语轻蔑和发泄式打骂下,做出自残、自杀等不理智行为。
关于为什么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孩子自杀频发,有心理学家分析原因之一是他们为了报复父母:
孩子会觉得我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还不能选择自己的死吗?
你们给的命,还给你们就好了。如何让孩子胆子大更自信的20件小事(建议收藏)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阵痛,也是父母教育路上的一道坎。
这个阶段是重塑亲子关系的关键期,也是孩子留给父母调整教育方式的最后机会。
青春期最大的危险就是父母和孩子硬碰硬曾在知乎上刷到过一个悲伤的提问:我女儿不肯去上学,被我说了几句自杀了是为什么?提问者是一名14岁初二女孩的妈妈,通过她的讲述,可以了解到女孩从小温顺听话,成绩一直维持在年级第一。
直到初二,女孩成绩大幅度下滑,初三上学期,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女孩拒绝上学。妈妈不理解为什么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儿突然变得不爱上学,她粗暴地认为是学校教学水平问题,准备给女儿办理转校。女孩反驳无效,便用“崴脚”等自残方式拖延入校时间。
中考前夕,母亲情绪爆发,辱骂、贬低女孩,女孩精神崩溃,当晚在浴室悄悄割腕自杀。本是如花般绽放的年纪,却凋谢在青春期,生命从此戛然而止。这样的悲剧,在青春期孩子身上尤为显著,就像上述那位妈妈,觉得自己女儿的死“毫无理由”,甚至有点“莫名其妙”。她的提问,代表了很多青春期家长的困惑和不解:
“我不过是像从前那样给孩子讲道理,他怎么就将房间门反锁,拒绝和我沟通。”
“我不过是当同学面说了孩子几句,她怎么就要用自杀威胁我。”
“我不过是打了孩子一巴掌,他怎么就跳楼了。”
殊不知,青春期作为孩子从儿童到成年人转化的过渡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必然有所改变。
生理上,由于青春期孩子大脑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负责调节情绪、控制冲动、平衡风险和回报的脑区,影响孩子情绪的皮质醇和血清素的分泌突然增加,忽上忽下,导致孩子无法控制情绪。
他们就像一座苏醒的活火山,种种叛逆行为、厌学情绪、脾气暴躁都在此时喷涌而出。
心理上表现为心理闭锁和叛逆,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将其称为:消极反抗期。
你会发现,他们和父母的话慢慢变少,不再主动和父母聊天、谈心;
独立和自主意识的崛起,让他们开始挑战父母权威,反感父母随意进出自己的房间,因为父母乱翻自己的东西而暴跳如雷,父母越是禁止,他们越是靠近……
父母的道理,变成了无止境的唠叨;父母的贬低,降低了孩子的价值感;父母的批评,转化为焦虑情绪使孩子陷入内耗。
正如尹建莉所说:“如果你去找孩子的不是,只能让问题变得更差,让这个结打得更死。”
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本身就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的三重压力下手足无措。
家长若还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选择和他们硬碰硬,无疑是船只撞礁石,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