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都市快报》报道的一则新闻,心里五味杂陈。
浙江台州,一位妈妈当街给女儿下跪,哭着哀求女儿去上课。
事情的起因是,女孩学习成绩不好,她妈妈就给她报了个辅导班。
老师多次打电话给妈妈,说孩子学习不认真。
一开始妈妈很有耐心地跟她沟通,但女孩脾气很倔,妈妈被逼无奈只好下跪求她。
女孩边走边骂,母亲没有站起来,而是膝行追孩子。
现场围观的人说,女孩冷漠地对她妈妈说:你跪死都不关我的事。
对妈妈的良苦用心视若无睹,还将妈妈的尊严践踏在脚底下,这样的孩子着实令人心寒。
跪着的父母,养不出站着的孩子。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分享
这位妈妈或许不知道,正是她对孩子不加限制的爱,才让孩子变得如此冷漠无情。
我也想给所有父母提个醒:永远不要把你的孩子,养成家里的更高阶层。
父母爱得太满,孩子家庭地位越高,父母就会越卑微。
最后的结果就是,苦了父母,害了孩子。
01
当今社会有一个可怕的现象: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作家张瑛有个亲戚,夫妻俩艰难地经营着一家小店。
随着社会电商的发展,小店生意很难做。
有时候,夫妻俩忙活一个月下来,除去房租和水电费,只能维持收支平衡。
为了谋生,妻子独自守着店,丈夫转行去开出租车。
夫妻俩一直精打细算,一两年不买新衣服,吃喝都很节俭。
但儿子在商场看到一双1000块钱的鞋子,他们二话不说就给买了。
儿子大一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然后爸妈硬生生地拖了一个月货款,挤出来六千块钱,给儿子换了手机。
富养没了底线,就会成为扼杀孩子的刀子。
这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学习上不用功,混了个专科文凭。
毕业后进工厂打工,干了半个月嫌累嫌苦,辞职在家每天打游戏。
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说:
“这是一个全民富二代的时代,我们指责富二代的行为失当,但其实我们都是富二代的践行者。”
很多父母,不管家里条件好与坏,都陷入一个教育陷阱: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
他们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省吃俭用、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自己舍不得花一两百块钱买件新衣服,孩子却一身名牌。
自己手机卡顿,舍得换个新的,孩子用的却是最新款的手机。
自己在外辛苦干活,舍不得吃顿盒饭,孩子一顿饭就要花掉好几百块钱。
反正不管家境如何,都要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于是,普通家庭硬生生培养出了一个花钱大手大脚、不知人间疾苦的“富二代”。
教育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普通家庭的父母,把孩子养成了虚荣无度的“富家子弟”。
02
看过一则视频,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沈阳一位快递员父亲,因为没有给儿子买苹果手机,被16岁的儿子要求在门外罚站,并且多次用恶毒的语言辱骂父亲。
“你瞅瞅你那样,要多窝囊有多窝囊,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爹?”
整个过程,父亲一声不吭,任由儿子数落。
最后儿子撂下狠话:“我要是回家看不见苹果手机,你给我当儿子,听见没?跪下!”
父亲居然真的双膝下跪,给儿子道歉认错。
这位父亲错在哪里了呢?
他错就错在长期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最后孩子被娇生惯养得无法无天。
说到底,每个叛逆的孩子,都是父母一步步无原则溺爱出来的。
有的父母因条件不宽裕,总觉得亏欠了孩子,所以加倍娇惯孩子。
不顾家庭资源,勒紧裤腰带给孩子花钱,以为能养出精英,其实喂大的是孩子的虚荣心。
比如湖南长沙的这位父亲。
女儿出生后,被他视为掌上明珠,女儿提出的所有要求,他悉数满足。
导致女儿渐渐变成了一个花钱不眨眼的购物狂。
女儿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偷偷把父亲的车做了抵押,负债70多万元。
这位父亲被逼无奈,只能卖掉房子替女儿还债。
父亲悔不当初:
“从小她想要什么,我就给她买什么,才结下了今天的恶果。她有错,我也有罪。”
还有那个网暴北大父亲的23岁留学生。
她大专辍学,父亲拿出全部积蓄送她到西班牙留学。
为了让女儿过得舒心,父亲每个月一万三的工资给女儿一万,自己节俭到晚饭只吃一碗小米粥就一盘咸菜。
发现女儿透支信用卡后,他不过是劝女儿节俭一点,结果被女儿怒斥:
“老家伙,养不起本仙女当年就别生啊。”
不仅如此,她还发帖号召网友一起网暴自己的亲生父亲。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沙拉说: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砒霜可成药,糖多能害人。
被富养长大的孩子,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以为得来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最后他们就会像吸血鬼一样,附在父母身上,吸他们的血,啃他们的骨头。
03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让孩子泡在蜜罐里,而是尽早让他们认清生活的真相。
只有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他们才不会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观看他们父亲工作的场景。
有的孩子的父亲肩上扛着几十块砖头,被压弯脊梁,小心翼翼地挪动着步伐。
也有父亲正在甩开膀子,抡着大锤锤击墙壁,每一下都非常吃力。
还有父亲满脸泥垢,正在用餐,他们的伙食不过是几个馒头、一碗稀饭。
很多孩子看完以后,感受到了父亲的不易,在教室里哭成了一团。
孩子没有见过父母工作的环境,就体会不到赚钱的辛苦。
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艰难困苦,都向孩子进行过滤、屏蔽,为孩子刻意营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又怎能奢望他们感知父母之恩?
被北大录取的钟朋辰,他的妈妈是张家界天子山风景区的一位清洁工。
每逢假期钟朋辰都会去帮妈妈干活。
因为真切体会过母亲的不易,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他自己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安排学习,从来不让父母操心。
而且钟朋辰学习上异常刻苦,当时立志要考上北大,为父母争口气。
他每天早上4:30起床,早餐5分钟,午餐9分钟,晚餐7分钟,就连上厕所,钟朋辰也是拿着书去的,这才圆了北大梦。
俞敏洪曾在一次演讲中意味深长地说:
“中国的孩子被给予得太多了,被给予得习惯了,以至于他把被给予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当不再被给予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巨大的痛苦。”
作为父母,尤其是普通家庭的父母,我们要时刻铭记:
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别忘了教他体谅和关心他人。
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懂得体恤父母。
只有当他们切实体会过父母的不易,才会心生感激,用懂事和努力来回馈家庭。
04
有位教育学家提出一个观点:
“好的教育是灵魂的建设,不是金钱的堆砌,比起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赋予他优秀的品质。”
比起物质的富养,孩子的品质、人格更值得家长花心思去培养。
樊登老师有位朋友一直鼓励女儿独立。
14岁时,女儿就收拾行李,独自飞行了27个小时到国外去留学。
下了飞机才知道,当地不允许15岁以下的孩子单独飞行,女儿被扣在机场。
她打电话给父母,并没有寻求帮助,而是很淡定地说,让我试试自己解决。
女孩向警察展示了一系列文件,证明自己是来读书的。
海关顺利给她放行,机长很佩服她的勇气,还跟她一起拍照留念。
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做一辈子的保护伞。
真正爱孩子,是给他以独立的人格和力量,让他能接管自己的生活。
温州大学教授夏诗荷,工作后买了一套房子,家里没怎么装修,连像样的家具都没几件。
但家里却有一个很大的书房,里面有藏书万册。
在夏诗荷的影响下,女儿上小学的时候,便喜欢上了阅读。
女儿的世界并没有因为物质的匮乏变得狭隘和贫乏,反而因为书读得多了,变得广阔而丰盈。
女儿自嘲说,父亲没有给我什么财富,但把我培养成了一个“知识富二代”。
雨果说过: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
真正的富养,应该是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充分培养和灌溉。
一位爸爸曾带着4岁的女儿,从东莞出发,历经70多天,靠着一辆单车,最终抵达拉萨。
他带女儿爬玉龙雪山,希望孩子明白大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渺小,学会敬畏自然。
他们沿途受到许多村民和陌生人的帮助,并将这份爱和善意回馈出去,让女儿学会分享。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父女俩都坚持不放弃。
带给孩子再多的财产,也不如让孩子去见识一下世界的宽广。
只有这样,他才能打开眼界,憧憬更大的世界,长大后才能飞得高、走得远。
▽
余光中在《写给未来的你》中说: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担当、独立。”
我想这句话对所有普通家庭的父母都有借鉴意义。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与其送孩子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
明智的父母,从不会在物质上富养孩子,而是在灵魂和人格上富养孩子。
优秀的品质,才是孩子独立于世的能力。
点个赞,愿你养出精神富足、心怀感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