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说阅读的内容比较多,很多家长也开始重视阅读起来。但是受限于孩子每天能够安排的时间不太多,很多家长给孩子安排的阅读基本上都以应试要求为主,功利性较强。
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孩子浪费,能腾出时间来给孩子搞阅读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安排一些不相干的内容阅读呢?
但是我们有一点要搞清楚,孩子的学袭固然很重要,但是将来孩子是要踏入社会的。如果孩子在踏入社会之前,所有的知识只是课本上的内容,那么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很危险的。
就像是一个偏科的学生一样,无论在强项科目上如何努力,分数都是有上限的。达到上限后也就再没有上升的空间了,但是没学好的科目,却可以把总分一直往下拉。
当拉过某个分数线下之后,你所有的努力基本上都白费了。[完结]48节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力音频课+pdf
对于孩子来,社会既是一座更大的学堂,也是一个大染缸。你在这个大学堂里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但是自己也会沾染上更多的坏袭惯。
如何能够让孩子避免在学到更多新知识的情况下,建起一道防火墙呢?那就需要让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前,拥有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孩子的认知,包括道德底线和社会良知的建立。
当孩子能够多某些事情拥有更全面的认知时,就能够尽量避免自己被蛊惑、煽动,做出错误的行为和判断。
而要想提高孩子的认知,就必须让孩子多读书,读课外书。从阅读的范围来说,涉及的面越广越好,要让孩子变成一个“杂家”,而不是一个“专家”。各种知识都知道,看事情就不容易片面。
本来一个人如果能够看穿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然后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也可以对某件事情是否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做出判断。看问题也不容易片面。
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刚踏入社会,这方面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只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社会常识来判断。如果经验和常识也不够的话,那么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轻则造成个人或单位的财物损失,重则可能违法犯罪,代价也会比较大。
所以在孩子还未踏入社会之前,有必要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认知水平。
单纯的广泛读书是有必要的,但是阅读面越广,就越难以深入地去了解一本书。而要想深入去读一本好书,就必须要花时间仔细看、反复看。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泛读的类型以漫画、绘本为主,主打字少画多,能够快速阅读。而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就要逐渐过渡到纯文字书了。这时就需要锻炼孩子的快速默读能力,从每分钟二三百字到每分钟5-800字。
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0字,基本上每秒要看十几个字,这种速度下,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主打的就是一个主要意思的抓取,基本上从知识面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扫盲的过程,实现从无到有的基本概念或内容的建立。
只有保证这样的阅读速度,才能够大量的阅读,让自己知道很多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都比较表面,属于知道就可以的程度。
而对一个人来说,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书不会有很多,大概几本到几十本。这些对他有很大影响的书一定不是那些浅阅读的书。一本书只有经过深阅读后,才能真正读懂。
当这本书的某些思想或理念和你内心深处的感受处于同频状态时,就能够激发出你的情感和目标,并且愿意为之努力。
其实深阅读的袭惯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当孩子发现一本他特别喜欢的书时,为了读这本书,他能够安静地看一下午。慢慢翻,慢慢看,仔细品味。
甚至看完一遍后,还不过瘾,还要再回过头来反复看。当孩子这样看书时,就说明孩子自己找到了深阅读的方法。
深阅读从来不是家长安排出来的,而是从几十上百本甚至是上千本书中碰巧遇到的。而想要让孩子碰到这些书,概率是非常低的。为了增大孩子碰到的几率,或者说是多碰到几本,家长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多买书。
可以这样说,你一年内给孩子买的几十上百本书中,有那么三五本是孩子愿意深阅读的,那么你就已经值回了买书钱。其他的书可以要求孩子泛读,还有一部分孩子当年不爱看的书,可以在第二年重新要求孩子泛读。
随着孩子认知水平的提高,今年不爱看的书,到了明年,可能就能够看懂而愿意看了。
一般和孩子说好,在周末让孩子安排深阅读的书。平时因为学袭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进行沉浸式的深阅读,反而会让孩子无法专心学袭,总是惦记着看书。
经常这样的话,反而会让孩子把深阅读变成了浅阅读,白白失去培养深阅读袭惯的机会。一旦错过了这种袭惯的培养机会,孩子就很难去深入地读书了。就像现在的很多家长一样,看文章只能看短文或者是小段文字,看视频只能看短视频。
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受不了,看不下去。很多知识或信息只能获取一个表面内容,没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养成深阅读的袭惯,大脑没有这种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