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学好学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我一直非常在意孩子的数学。全套一至六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视频教程下载
想在一开始,就用大家称赞的方法帮孩子学好数学。为此我也看过不少启蒙孩子数学思维的书,收获挺大的是这两本《妈妈教的数学》和《不焦虑的数学》。接下来,我分享部分阅读中觉得有用的内容。
01.《妈妈教的数学》
数学,学的内容基本上全是抽象的概念。
就拿数字“6”来说,我们都知道6代表6个事物,6支铅笔,6朵花等等。
但是,初次接触的孩子不知道。
他们开始学习的时候,用的是童谣,是6像哨子嘟嘟叫。
用童谣是为了从形状上让孩子快速记住,但是孩子学数学,不只是记住数字,而是还要把数字和具体生活联系起来,他才能彻底理解数字6到底代表什么意思。
关于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这一点,我深受启发的是《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
书的作者建议家长们在孩子接触数学后,最好帮助孩子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变成眼睛能够看见,手能够感觉到的具体东西。
这时候,孩子的脑中才建立了对数的概念
,理解了数学概念所代表的意思,最终进一步刺激大脑皮层与手、数字、概念之间的联系。
书的作者孙路弘老师说,是妈妈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他妈妈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悄悄与他学到的数学内容联系到一起,让他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孙老师说他妈妈的方法也很简单,比如一起包饺子的时候,让他清点包了多少个饺子;下楼梯的时候,数一数走了多少层楼梯;记住家里的楼门号,经常去的商店门牌号等等。
其实这就是启发。我们知道了这些道理,也可以照着作者的方法来,甚至拓展出更多。
比如,孩子学了人民币这一块的内容,我们可以拿钱给孩子数,或者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让他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东西,切身感受元角分所代表的意义。
为什么要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呢?
因为小卖部的主要顾客是学生,商品价格便宜,差不多都在一元左右,甚至还有5角。亲身体验,孩子们能对元角的知识记得比较牢固。
另外,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摆摊的游戏。让孩子准备一些玩具、文具和书籍等来当摊主,家长扮演顾客买东西。
这样的游戏,既能加深孩子对人民币的认识,也能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如果我们知道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日常跟进孩子的学习进度,一点点帮他消灭学习中的困难,成绩肯定不会差。
02.《不焦虑的数学》
重视计算能力,这是我从贼叉老师的《不焦虑的数学》里面学到的一个重要知识。
贼老师在书的一开篇就指出:计算能力决定孩子数学成绩的提升空间。
孩子们做数学题的时候,基本上都能找到思路。但是,如果得不出正确的结果,有了思路也白搭。
并且,数学中的计算类的题占比非常大,计算总出错,成绩也好不到哪儿去。如果能解决计算问题,成绩提高肯定是肉眼可见的。
计算能力的专门训练,在数学里面非常少,小学除了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之外,几乎见不到。
但是,考试的时候 ,每道题目都离不开计算。
作者还指出,计算能力,基本上从初二就定型。想要再提高,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从初三开始,再没有专门的章节让孩子们专门进行练习。
也就是说,在初一之前,我们就要培养好孩子的计算能力。
具体怎么做,作者也提供了方法:
学龄前的孩子,家长可以多跟孩子玩“找一找,分一分”的游戏。
让孩子把家里所有带数字的东西找出来,同时对同类型的物品归类。
比如,我们可以问他,房间里有几张凳子,几张桌子?
对于小学的孩子,则是一步步过渡。先从10以内的加减法开始,再过渡到20以内的,再到100以内的。
作者建议分块练习,先做加法和乘法,过关后再进行减法和除法。
因为加法、乘法和减法、除法是逆运算,我们天然会喜欢一方,而不喜欢另一方。
根据研究结果,很多人喜欢加法和乘法。
所以我们可以先抓住一项,让孩子过关之后再做另一项。
刷题时一定要计时。计时一来是让他有紧迫感,提高做题速度,二来是便于我们看他的掌握情况,如果掌握了就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练习。
《不焦虑的数学》让我知道,抓住学习数学的重要节点,孩子学习时的拦路虎就能少很多。
数学,可能也是大多数家长的薄弱科目,本来就不自信,辅导时也会害怕自己搞错,耽误孩子,但书中有我们担忧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出来了解,再教给孩子。
不管孩子学成怎样,我们尽力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