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视频的内容是这样的:
父女在吃饭时,坐在对面的女儿郁闷地问:
爸爸,老师为什么不重视我,重视其他同学?
爸爸听了女儿的话,用筷子在孩子碗里挑起一根面条到孩子面前,
然后放回碗里,并用筷子搅拌了一番,说:
我刚才夹的那根面条,你能找到吗?
女儿听后,用筷子在碗里翻找了一会儿,抬头对爸爸说:
找不到。
为什么?
爸爸问。
面条都差不多。
女儿理直气壮地回答。零和博弈论书籍pdf下载
这时,爸爸夹了一个鸡翅放进碗里的面条,
再次搅拌了一下,用面条盖住鸡翅,说:
我刚才夹的这个鸡翅,你能找到吗?
可以。
说完女儿用筷子随便翻了翻就找到了。
爸爸问:为什么?
因为他与众不同。
女儿脱口而出。
说完,孩子放下鸡翅,继续吃面,吃了一半,
抬起头,突然惊现出醒悟状。
看完这个小视频,不得不佩服这位爸爸高超的教育方法,
他没有像常见父母那样给孩子讲道理,
而是用直观形象的两个动作,让孩子顿悟,
而且一生都会牢牢记住,要想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尊重,
就要做到与众不同,这是任何深刻的道理都无法企及的效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正常。
但是如果引导不力,就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一辈子。
特别是孩子有情绪时,家长的有效地引导显得弥足珍贵。
第一步,孩子有情绪时,家长能有同理心听孩子说话,
感受孩子的伤心难过。
因为孩子跟所有人一样,他们的情绪是有原因的。
虽然孩子有时候未必能清晰的表达出来,
而且用成人的角度和标准去看,这些原因或许很不合理,
甚至不应该有情绪。但对孩子来说,
那些理由是重要和必需的。
当改换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情况时,
家长会更容易接受那些原因。
“接受”给孩子传递出的信息是:
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这个有情绪的你!
第二步,分享,先处理情绪。
当孩子有情绪时,
家长已经运用同理心让孩子愿意与你交谈时,
家长首先要做到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比如被批评,那一定使你很难过”,或者“老师这样当众说你,
除了伤心,还让你感到尴尬,对吗?
这个过程是引导孩子精确地描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样让孩子能学习认识情绪并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
孩子需要时间来表达他的感受。
当孩子努力说出自己的情绪时,
家长要有耐心和倾听孩子的能力,而不要轻易的打断孩子。
这一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第三步,肯定与引导
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不被家长或老师接受,
而这些行为正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的好时机,
当家长了解了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并且帮助他描述感觉后,
可以让孩子明白这些行为是不适当的,
比如打人、摔东西、或者骂人等。
情绪本身从来没有错,
只是情绪推动出来的行为是否恰当,有没有效果?
因此,孩子遇到问题,作为家长需要做的是了解情况,
找到背后的原因,给予理解,以及引导和爱,
孩子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