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适用主题: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要身深入、心融入。古人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摘自: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
02
适用主题:文化传承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今通理的传承,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文化养分。
摘自:古为今用,儒风有新韵
03
适用主题:强军事业
中国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纵观历史,战争与人类发展进程总是如影随形,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
摘自:军强国安护和平
04
适用主题:干事创业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各地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戒浮躁、少功利、养静气,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保持韧性、耐心、定力,就一定能让万千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摘自:乡村文化建设要有韧性、耐心、定力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以愚公移山的恒心、滴水穿石的韧劲,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摘自:打铁必须自身硬
05
适用主题:国际交往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这是我国晋代思想家傅玄的一句名言,精辟阐释了公心公道的作用。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解决共同的问题呼唤共同的价值。
摘自:天下为公行大道
06
适用主题:制度建设
中国古人讲,“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是管根本、管长远的。
摘自:打铁必须自身硬
07
适用主题:教育强国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摘自:言为士则 行为世范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意味着与国家命运绑定在一起。
摘自: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从创作、出版、阅读推广等多方面努力,让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爱读书、善读书,他们就能在书香中看到更大的世界,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摘自:将更多优质图书送至青少年身边
08
适用主题:品德修养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也是立德之源。
摘自: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09
适用主题:国际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摘自: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10
适用主题:勤学笃行
学不可以已,教师应当成为勤于治学、不懈求索的表率。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如今,无数优秀教师秉持躬耕态度,激扬奋进的精气神,以勤勉奉献为“强国有我”写下生动注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代越是发展,越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摘自: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
11
适用主题:劳动光荣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崇尚劳动光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劳动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摘自: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
12
适用主题:发展建设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应当清醒认识到,当前国际环境比较复杂,世界经济增长趋缓态势明显,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需求不足的制约依然明显,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回升基础还需要巩固。
摘自:良好开局提振发展信心
13
适用主题:爱国
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凛然,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气节,万步炎“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担当……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摘自:以法治手段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
14
适用主题:顺应形势
“善战者,求之于势。”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顺势而为,就要拉长长板、做优强项,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
摘自:既要逆势而上,也要顺势而为
出自《孙子兵法·势篇》,整句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意思是: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
15
适用主题:以民为本
我国富民思想源远流长,古代典籍中关于裕民、惠民、富民的论述不绝如缕。比如,《尚书》中记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周礼》中写道“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等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有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摘自: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
16
适用主题:文化交流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上,当东方蜀派古琴与西方小提琴和鸣《高山流水》和《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全球青年的心声也在此唱响。
摘自:友谊的盛会,深化交流互鉴
17
适用主题:和平发展
从和平、和睦到和谐、和合,中国人对“和”的探究,不止体现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上,还深入到自然法则、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理解“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易》中讲:“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意思是说天地阴阳交合,方有万物的生养畅通;社会上下交流沟通,方可志同道合。《庄子·田子方》中讲:“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中国古人认为,开放交流才能发展进步、充满活力,才能达致“和”的状态。
摘自: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18
适用主题:生态保护
如今,生态环境保护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长江大保护让“一江碧水向东流”,塞罕坝等实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大美图景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摘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19
适用主题:执政为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广袤中华大地上,还有无数“胡学军们”,扎根基层、为民服务。
意思是,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再小也要推行。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更不能忽略了那些所谓的“小事”。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立足自身岗位,竭诚为民,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摘自:立足岗位,竭诚为民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为贵”中汲取文化启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政治理想。
摘自: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
20
适用主题:文明多样性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回顾人类文明的演进史,不难发现,文明之间如果一味采取对抗姿态,只会穷途末路、两败俱伤。唯有选择文明对话,才是坦途正道。
摘自: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
21
适用主题:使命担当
这抹红之所以炽热明亮,那是因为其中有着像瞿秋白“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那样的理想之光,有着像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那样的献身精神,有着像焦裕禄“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那样的为民情怀,有着像杨善洲“不要把我当作一棵遮阴的大树”那样的廉洁自律。
摘自: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从革命战争年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凛然,到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上啃硬骨头……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忠诚奉献。
摘自: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22
适用主题:合作共赢
“合则强,孤则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积极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推动国际合作深入发展。
摘自: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3
适用主题:干事创业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对于青年而言,怀抱梦想,方有行动目标;埋头苦干,才能行稳致远。
摘自:“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事物往往就是这样,越怕事越容易出事,越想绕道走矛盾就越堵着道。只有豁得出去、敢闯敢干,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才可能得到解决。
摘自:以学促干,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无锐气,不青春。李大钊同志曾热情称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敢为人先、百折不挠,是广大青年应有的精神气质。
前进道路上,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鼓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摘自:“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
蔓蔓日茂,早开者荣,晚开者亦荣,唯有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鼓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劲头,主动把一件件小事做好,终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摘自: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时代之歌
24
适用主题:文化传承与创新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今天的中华文化,正展现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更强大的感召力。
摘自: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变革和开放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
摘自: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
25
适用主题:作风建设
古人讲“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关键在人,关键在知行合一。
摘自:“当下改”与“长久立”
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方能在面对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时,将忠诚化作“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和“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本领。
摘自: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正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摘自:以学促干,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26
适用主题:勤俭节约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决不能丢,任何时候都要以俭素为美,而不以奢靡为傲。
摘自: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从“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劳则思,思则善心生”,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
摘自:寓教于劳,育才于勤
27
适用主题:民族精神
浩浩江河水,巍巍民族魂。“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千磨万击还坚劲”,映照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彰显高尚坦荡的精神境界;“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昭示忠诚坚贞的理想信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秉持仁、义、礼、智、信,推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导向。
摘自: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8
适用主题:砥砺奋进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奋进在“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眺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摘自: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
立志报国是中国人的红色基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少年周恩来发出的时代强音,当年校长深情赞叹“有志者当效周生!”
摘自: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本领,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
摘自: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9
适用主题:生态保护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这一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需要提高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摘自: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的故事
30
适用主题:城市建设
“城,所以盛民也。”丹青妙手,规划为先,城市建设须一张蓝图绘到底;山河万里,实干为要,城市治理要一茬接着一茬干。
摘自: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最是书香能致远。从记载着城市故事的“读书亭”,到社区的“最美书店”,再到“小而美”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阅读场域即便再小也能萦绕一抹书香,打开更大的精神世界。
摘自:让城市氤氲浓浓书香
31
适用主题:对党忠诚
“余为革命奋斗牺牲,对于己身毫不挂虑”。忠贞的信仰、坚定的选择,彰显共产党人的赤诚忠心,穿越时空传递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天下至德,莫过于忠。”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
摘自:锤炼品格强化忠诚
32
适用主题:勤俭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先贤的治家格言,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摘自: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节约资源,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摘自: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33
适用主题:人才工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
摘自: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34
适用主题:奋斗拼搏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奔赴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全党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必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摘自: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